3月1日,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施行。新规明确,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以及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的行为属于违规,最高将处以3万元罚款。
这一规定引发较多争议。#快递员得知新规两天后离职#话题更是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位。还有快递员叫苦不迭,“我觉得干不下去了,本身收入就不太稳定,经常被罚钱,这个新规出来之后,我感觉更难了,只好另谋出路去了。”“我们站点现在有快递配送员40人,如果依照新规执行,要保持原有效率,起码需要100人。这两天有很多快递员都提了离职。”
还有快递员吐槽,“以前30分钟送完的快递,现在要从早上9点干到晚上9点,整整12个小时,但收入只增加了60元。”“打电话太多会被运营商封号,都被封过3次了,运营商说封5次这个号就废了。”
也有网友反映,“新规施行3天,并没有明显改变,快递还是被扔在驿站。”“上班族真的很需要快递驿站,工作日哪有人在家接货?”还有网友直言,“需要规范和改进的不是快递小哥,而是快递公司!不应该压榨员工,让一个人干十个人的活儿。”更多网友建议,“应该让消费者自主选择:送上门就多加点钱,不加钱的就直接放在驿站,这样既能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也能保证快递员的收入。”
媒体则刊发评论指出,目前,快递员是一个流动性较大的职业,除了收入外,其他权益保障滞后,也是不少快递员离职的主要因素。鉴于此,快递公司应逐步完善坚实的福利保障体系,践行法律法规,为符合条件的快递员购置完备的五险一金,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除此之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特殊时段补贴、恶劣天气津贴等贴心激励政策,让快递员在辛勤付出之余,更能真切感受到企业的温情关怀。
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只是速度与效率的角逐,更是关乎社会公平、劳动者权益、消费者满意度等多重价值诉求的协同整合。只有把快递员权益保障与行业优化升级紧密联结,才能稳健迈入一条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进而铸就一个既能温暖消费者、又能凝聚快递员的现代快递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