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796|评论: 16

[玄龙门阵] 成都望丛祠正西是轩辕黄帝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1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正的“黄帝陵墓”是在四川成都的“大墓山”。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
《山海经-海外西经》:“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盯绕。”

邛崃古称穷崃,即穷山至崃山之间的简称。穷山即今邛崃山脉,黄帝的轩辕国即今成都宝墩古城,因穷山而得名“穷桑”。
这里“轩辕台、轩辕丘”即黄帝陵,“大墓山”即其它文献记载黄帝所葬的“桥山”,位于成都宝墩古城(轩辕国)的北面,成都城的西面。所以成都城(今望丛祠一带)的人不敢向西射箭,畏轩辕之台。
《穆天子传》记载:“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丰隆之葬,以诏后世。”周穆王可能翻修过黄帝陵墓,所以今天大墓山的“鱼凫墓”不是方形的,而是圆形。如果测年的话,上面封土年代也应该是周穆王时期的,陵墓的核心才是黄帝时期(即距今4400年)。

成都的鱼凫王就是轩辕黄帝。也佐证三星堆古城是禹都阳城。

鱼凫墓.png

鱼凫王墓.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4-3-11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底蕴深厚

发表于 2024-3-12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得出的结论?黄帝已经被证实了吗?

 楼主| 发表于 2024-3-12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记载张骞是穷河源,寻找黄帝家乡昆仑山的。所以黄帝家乡不在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而是在四川。
QQ图片20230817183931.png

QQ图片20230817184118.png

QQ图片20230817184739.png
从一些古地图上,可以看出黄河源头“星宿海”的位置,就位于四川马尔康、川主寺、甘南之间的大草原,也就是长征时期经过的大草地。
与成都平原只隔着一条山脉。

按《华阳国志》记载古蜀有宗庙的是“青黑白赤黄”五帝,那么“黄河”应该是古蜀人命名的。岷山附近还有“青衣江”“黑水河”“白水河”“赤水河”。

 楼主| 发表于 2024-3-12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城十二楼、昆仑宫、昆仑三角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403~其,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旧题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昆崚丘,昆仑山也。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东去岸十三万里,有弱水,周匝绕山,东南接积石圃,西北接北户之室,东北临大阔之井,西南近承渊之谷。此四角大山,寔昆仑之支辅也。积石圃南头,昔西王母告周穆王云,去咸阳四十六万里,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角,面方,广万里,形如偃盆,下狭上广。故曰昆仑山有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星之辉,名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台;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其处有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其北户山、承渊山又有墉城,金台玉楼,相似如一。渊精之阙,光碧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景烛日晖,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真官仙灵之所宗。

《太平御览》卷六百七十四 -道部十六
又曰:昆仑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星,名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台。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上有玉楼十二,景云映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治所,真官仙灵之所宗。
昆仑三角.png

“昆仑三角”指的就是三星堆古城、宝墩古城、四川茂县营盘山遗址。这三个遗址的西边青藏高原的就是“昆仑丘”,俗称“昆仑山”。这三个遗址的东边称为“昆仑虚”。如《山海经-海内北经》:“昆仑虚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指的就是今天的“蜀南竹海”。


 楼主| 发表于 2024-3-12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昆仑三角”其实是真正的“古蜀三都”。《华阳国志》中提到的“古蜀三都”是伪史。
成都平原有那么多古城,四川茂县营盘山遗址为何是“昆仑三角”之一?因为它的主人比轩辕黄帝还要牛。
QQ图片20230429102846.png

茂县营盘山.png
营盘山.png
《华阳国志》:“蜀之为国,肇于人皇”。《太平御览》卷一六六:“从开明已上至蚕丛凡四千岁”。
营盘山遗址的主人就是人皇伏羲女娲,并且“家天下”了4000年。所以一直有一个历史人物“西王母”存在。这4000年期间的所有帝王都是她的“臣”。蚕丛是伏羲的别称。
营盘山遗址在《山海经》中记载为“氐国”,四川古文献中称为“蚕丛城”,又叫“瞿上城”。附近“蚕陵镇”即伏羲女娲的陵墓所在地,绵阳“九皇山”的传说就是人皇的九个兄弟。
四川作为伏羲女娲的家乡,墓葬中也多见伏羲女娲像。
620987bfgx6Dig7KDFPbd&690.jpg bef90e20gy1g5mqwhwowjj23402c04qt.jpg
伏羲女娲是世界上第一对正式夫妻,所以去川西旅游,当地宣传多以“爱情”为主题。

 楼主| 发表于 2024-3-13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阳国志》《封禅书》中提到的“青黑白赤黄”五帝,才是真正的“五帝”,是五位开国始祖。司马迁《五帝本纪》中的“五帝”是伪史。

1、青帝太嗥,也叫天皇氏太嗥。按《山海经》:“太皡生咸焉,咸焉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为之始祖。”湖南岳阳的“巴陵”即太嗥的陵墓所在地。按《三皇本纪》记载,太嗥建立的“巴”王朝距今约9300~7800年。
大禹时期“赐土姓”,湖南湖北的巴人后代改称“土家族”。

2、黑帝燧人氏,也就是地皇。因都邑或家乡在黑水流域而得名“黑帝”。地皇燧人氏建立的“羊”王朝距今约7800~6300年。

3、白帝就是人皇伏羲女娲。伏羲女娲发明了婚姻嫁娶,是世界上第一对正式夫妻。所以“人皇”的全称是“伏羲女娲”,单说“伏羲”或“女娲”都是简称。在人皇之前,社会关系只有兄弟姐妹,大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伏羲女娲即是夫妻也是兄妹,这个“兄妹”没有血缘关系。《山海经》里解释的更清楚:伏羲部族是“丈夫国”,也就是“羌”。“羌=羊儿”,代表伏羲部族。女娲部族是“女子国”,也就是“姜”。“姜=羊女”,代表女娲部族。当然四川还有郪国、郪江,这个“郪”字就是“妻子国”的意思,与“丈夫国”是对应关系。
“安”字是由“女”字演变而来,最初就表示“女娲”部族。从绵阳“安州”至“安南”之间即女娲部族,“安南”后来叫“交趾”,今越南。这个地理范围正好是“西南官话区”,也是“无辣不欢”饮食习俗的地区。
“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伏羲女娲建立的古蜀国,年代距今约6300~2300年。前面讲了,古蜀的标志就是“西王母”。
伏羲的别称很多:伏羲以凤鸟为图腾,所以又称为“凤皇”,“凤皇”后来又演变为“凤凰”,喻做夫妻爱情。“凤凰”是一对鸟,“凤皇”是人,注意两者区别。相对于太嗥,伏羲又称为“少嗥”。注意区别于黄帝曾孙少昊,少嗥图腾是凤鸟,黄帝曾孙少昊图腾是虎。四川古文献中称伏羲为“蚕丛”,即三皇之一在丛地的蚕。蚕=䘉=天蟲,“蟲”即三皇,“天蟲”即“天帝”的意思。

以上三位称为“三皇”。

4、赤帝神农。《通志》上说“神农始称帝”。就是说神农最早使用“帝”这个称谓的。从秦始皇的“始”字来看,秦始皇相当史上第一个皇帝,关于上古帝皇的记载都是要被抹去的,所以关于赤帝神农的记载被删除的最干净。从目前的资料来看,赤帝神农是五个兄弟,分管五方,《史记·三皇本纪》记载:“自人皇已后,有五龙氏”。也有称作“五色帝”。

5、黄帝轩辕。成都新津老君山附近的宝墩古城,即黄帝的轩辕国,又叫穷桑、昆仑悬圃。

所以“三皇五帝”不是八个人,而是“3+2”模式的五个人。人皇之后,蜀人是终身贵族。“西王母”是古蜀国的国家象征,与蜀人沾亲带故的帝王都邑才设在四川、两湖一带,其它帝王的都邑在邻省,个别在境外。

 楼主| 发表于 2024-3-13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蜀国的疆域演变:
三皇本纪》:“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就是说世界几大文明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遗址,都是由人皇的九个兄弟建立的。《华阳国志》:“蜀之为国,肇于人皇”,“《洛书》曰: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 大九州.png
古蜀国的疆域是“九囿”,就包含了几大文明古国。伏羲造字即以鸟兽之文及世间诸物组合而成的图腾,可以简单理解为“人造动物”。从东北辽河的红山文化至古埃及之间,都出现过如C型龙、人头马、羊人、狮身人面像等“人造动物”。简单说就是考古遗址或文化传承中出现了“人造动物”就属于古蜀国的范畴。
《河图括地象》记载:“八极之广,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注】郑玄曰:东西则广增千里,南北则短减千里。弘,长也;八极,九州之地也。此所谓大九州,非禹所治小九州也。”
《山海经》的《荒经》记载的就是“大九州”,即“九囿”,外围分为“八荒”八个行政区,中央那个行政区称为“四海”,“四海”又分为“四海之内”和“四海之外”,“四海之内”大致是西南官话区,“四海之外”是与之相邻的地区。这里“海”是行政区名称。所以:
海内中国=海内四海=四个川=蜀都
不同时期的“四海”地理范围不一样。理论上赤帝神农时期掌握了远洋技术,统一了全球。废除了人皇九州,将原人皇九州划分为“海内”和“西域”两个大区。黄帝又将“海内”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称谓“四海”。
禹贡》最后一句提到的“四海”地理范围是“流沙至大海之间”。“流沙”的方位在一些古地图上有标注,并有一张现成的古地图《混一图》。
QQ图片20211110112012.png 313868764.jpg

黄帝大禹的“四海”地理范围就是《混一图》的绘制范围“流沙至大海之间”。
《河图括地象》:“夏禹所治,四海内地,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有君长之。”何驽在一篇名为《陶寺考古初显尧舜时代的“天下观”》的文章中指出: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即现代的东西7563公里。南北6113公里。
另外还有一张《天下图》:
天下图.jpg
《天下图》的中央区域就是《混一图》,二圈层是“西域”,最外圈是“美洲大陆”。“天下”一词在古代就是“疆域”的意思。所以黄帝大禹时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时期。黄帝大禹的“四海”划分:《五帝本纪》记载以“崆峒为界”,《大越史记全书》记载“黄帝时以交趾界于西南”。所以:
人皇九州=黄帝大禹四海+西域,人皇中州=四海之一的“西海”。
“四海”是黄帝大禹的直管区,西域是属地藩属国区。“西王母”即“西海的王母”。中原“夏后启”和印度“夏后开”是两个并行的诸侯。三星堆位于这两个诸侯之间,三星堆古城就是禹都阳城。三星堆出土东北岫岩县的玉,印度深海热带海贝是《混一图》地理范围的实物证据。三星堆文化与西域和美洲土著文化也是有关联得,证明黄帝大禹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中原夏商周只是地方史,“夏,大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才是真实的夏朝。先秦以前都是以“蜀”为核心的历史。“蜀人”家天下4000年。

埃及2.jpg 玛雅.jpg

目前世界各地的出土文物,文化特征,基因研究等等,都逐渐证明古蜀国曾经统一过全球。所以那些被中原学者列为“谶纬之书”的内容越来越可信。

 楼主| 发表于 2024-3-14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蜀都”不是一座城

《华阳国志》:“蜀之为国,肇于人皇”,“《洛书》曰: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人皇中州就是“蜀都”。
《三皇本纪》:“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山海经-荒经》就是记载的“大九州”。即外围是“八荒”,即八个属州。中央那个区是“四海”。“四海”又分为“四海之内”和“四海之外”。“四海之内”大致是指“西南官话区”,“四海之外”是与“四海之内”相邻的区域。
《山海经》的“海”是行政区名称,不是海洋。

海内=海内中国=海内四海=四个川=蜀都=人皇中州

因为是行政区的划分,所以不同时期的“蜀都”地理大小范围不一样。多数情况下都分为东南西北四个行政区。比如“华阳国”分巴、汉中、蜀、南中四个区,所以“华阳国”就是“蜀都”。“四川”一词就是由“四海”演变而来,都是四个行政区的意思。比如《西游记》中“四洲”的原型就是“邛都”,即黄河至恒河之间都称为“江”的地区。“江山文化、江湖文化”也都指这一地区。


从目前的史料看,黄帝大禹时期的“四海”地理范围最大。
《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流沙至大海之间就是黄帝大禹时期的“四海”范围。


所以黄帝大禹时期的“蜀都”地理范围就是《混一图》绘制的范围。

 楼主| 发表于 2024-3-14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华阳国志》:“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人皇的全称是伏羲女娲,相对于天皇氏太嗥,又称为少嗥。也叫蚕丛。
《太平御览》卷一六六:“从开明以上至蚕丛凡四千岁”。
《三皇本纪》:“【1】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伏羲女娲是古蜀国的创立者,所以伏羲女娲文化就是古蜀文化。主要有“伏羲造字”,“婚姻嫁娶”,“八卦”,“礼乐”等。
QQ图片20220331124601.png QQ图片20220401122732.png

伏羲文字,就是“人造动物”,也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异兽”。上图是伏羲文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过程。
伏羲文字是“整只动物”,而“仓颉造字”是简化。比如原本是一支凤鸟,简化成只有“鸡爪”。“叒”字就是由三个鸡爪组合而成的字。
QQ图片20180315160241.png QQ图片20210407164905.png
河出图洛出书。“河图”指的就是伏羲文字,洛指三星堆,“洛书”就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注意“書”字的象形,指的就是三星堆里某类青铜器。



文字因汶川、文县而得名“文字”,汉字因成都平原的汉州而得名“汉字”。“巴蜀图语”的发现,佐证四川是“汉字起源地”。

发表于 2024-3-14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伏羲女娲是四川的有根据吗?

 楼主| 发表于 2024-3-14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1382424534 发表于 2024-3-14 11:31
伏羲女娲是四川的有根据吗?

蚕丛就是伏羲女娲
蚕丛即三皇中在丛高山的蚕,蚕是“天虫”的合字,即“天帝”的意思,指的就是“三皇”,《山海经》中称为“三天子”。在丛高山的皇就是人皇伏羲。

绵阳“九皇山”,当地传说就是古蜀王九个兄弟分管九个寨子。跟文献记载人皇兄弟九人分理九州的故事一模一样的。

前面讲了,丈夫国、郪国也都佐证伏羲女娲。

发表于 2024-3-15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这些东西应该整个明白,不然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只有弄明白了我们从何处来,才能晓得我们将来要到何处去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文字、历法
1、语言
从《混一图》的地理范围来看,已经包含了“汉藏语系”和“藏缅语系”。
四川茂县营盘山遗址是距今6000年前人皇伏羲女娲的都邑。由于都城的汇聚效应,茂县附近的“嘉绒语”就是多种语言词汇集成的语言。
v2-bcc84bdbd9fad33551bf9044274ba88d_720w.jpg
QQ图片20210729110726.png

按汉藏语系起源西南起源假说的观点,汉藏语距今9000年前起源于西南官话区,也就是湘语区。然后在印度东北部受到一些藏缅语的影响。距今6000年左右,汉语中心迁移到四川盆地的西部。也就是四川茂县跟成都平原一带。
2、文字
《三皇本纪》:“注【1】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人皇就是伏羲,伏羲造字即以鸟兽之纹及世间诸物组合而成的图腾。可以简单理解为“人工制作的动物”。这些人造动物有些是自然界有的,有的没有。比如“龙”这个图腾。还有《山海经》中记载的“异兽”也是伏羲文字。最初是立体的。
3be536d12f2eb938fbb320c493628535e5dd6f28.jpg

上面这枚印章年代较晚,是战国时期,因出土地点就在成都郫都区的“杜鹃城”附近,不难想到是“鹃闗”二字。各位有兴趣的可以比较一下金文甲骨文的写法。
所以从巴蜀图语印章文字,也能逆向推出三星堆青铜器上的纹饰就是伏羲文字。
680a28381f30e924ceb758040a086e061d95f7f3.jpg

虎食人.jpg

上图中的“虎食人”图腾,应该是“虞”字。
三星堆里很多复杂的青铜器,应该跟《连山易》有关。三星堆附近也有叫“连山镇”“八角”的地名,可能是当时《连山易》的活动场所。《连山易》只在夏时期流行。

3、历法
《太平御览》:“从开明已上至蚕丛凡四千岁”。即开明王朝至人皇伏羲女娲时期有4000年。
李白《蜀道难》提到“四万八千岁”。应该是四万八千个“月”。简单除以12也是4000年。
所以古蜀使用月亮历法。
《山海经》多次提到“后稷葬西”做为地理中心坐标。后稷所葬在“都广之野”的西边,也就是成都平原的西边,同时也是在氐国(营盘山遗址)的西边。《山海经》提到“人活八百岁”,按月亮历法简单除以12,即66.7岁。按考古发掘黄帝时期墓葬中人类骨龄多在40~50岁左右,那么66.7岁确实是长寿。而800岁是不可能的。

《山海经》应该是蜀人或周人写的,不可能出自中原,因为提到的很多地名在中原没有。同样《穆天子传》的语法用词习惯也不同于中原,与《山海经》相似,也是出自中原以外的汉语汉字区。中原还没有使用过月亮历法的证据。
QQ浏览器截图20240102091036.png


浙江考古发现了26个字母,比西方早一千多年。证明西方传说“文字都是由神发明的”。就是说距今5000年左右,浙江的一支被封地到了欧洲,并从大量从非洲购买白种人作为奴隶,开发欧洲。所以古罗马以西的欧洲大多使用26个字母。
帝令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足以沿着崎岖的山路,横穿欧亚非大陆的。


所以国内存在另外一套“历史系统”,即被中原列为“谶纬之书”的历史系统。讲述的就是:上古三皇五帝时期全球大统一的世界。中原所记的不过是地方史。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当然也包含美洲。
目前国内参与的两个基因研究项目:1、美洲亚马逊流域的美洲原驻民,是距今四万年北京田园洞人的后代。  2、美洲玛雅文化的原驻民是距今1.5万年云南蒙自人的后代。

按玛雅纪年的元年为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 即中国赤帝神农王朝时期,应该是因封地制度分封到美洲的。

美洲原驻民虽然也分很多民族,但是他们都是一辈传一辈的,有个相同的传说:祖先都来自中国。当然不是来自殷商,因为他们不会中原话,但有可能是四川嘉绒语的一种。

《山海经》中也记载过“羽民国”,“羽”字就是“习”字,今四川贵州习水一带。离云南蒙自人不算太远。
天下图.jpg

太平洋.jpg

赤帝神农王朝时期,中国已经掌握远洋技术。那些大洋深处的岛屿上,多数土著居民也是亚洲人种,只有人类掌握了远洋技术,才有可能从大陆移民到这些岛屿上定居。

《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黄帝得之”。就是说入海七千里的岛屿上,也是向黄帝纳贡的地区。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洪水
《竹书》:“一百年,地裂。帝陟”。
这里“一百年”应该是黄帝一百年,即黄帝曾孙颛顼共工时期,发生了大地震并引发了地裂现象。汶川512大地震有8级,都没有出现地裂现象,说明这次大地震的强度远远大于汶川的8级地震。帝徙,那么民众也是要迁徙逃命的。
《淮南子》:“共工怒撞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段记载也是讲的大地震,导致地磁改变影响了磁性指南针的指向偏西北,之后引发了东部沿海下沉,大量江河改道东流。
这次地裂应该发生在云南红河。按《山海经-海内东经》:“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都西。入海,在长州南。”长州南即中南半岛,就是说古岷江从四川的曼山流至曼谷,或者说从眉山流至湄公河,或者说从四川九皇山流至九龙江平原。这次地裂后,古岷江改道从越南入海。南方的泼水节就是纪念“水神共工”的,共工治水就应该在南方至中南半岛。

今天科学论证,东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冲撞,引起青藏高原的抬升,因杠杆原理导致东南沿海下沉,福建“海底森林”就是证据。只是共工颛顼时期,突然下沉的猛了一下。引发的大海啸足以冲毁良渚古城。强震必有强余震,持续的海啸不得不放弃良渚古城。
良渚古城消亡的年代是距今4300年,也就推导出黄帝的年代在距今4400年,即宝墩古城的中期。
36ec3d6d55fbb2fb23844f2b094a20a44623dc5a.jpg

不周山应该在中国西部地区。从汉藏语起源的研究来看,中原汉语的形成主要在距今4000多年,也就是这次地裂之后的大洪水,从南方大量人口迁徙到北方中原地区的。所以中原地区: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
若亚方舟的传说也是这次大海啸。
《帝王世纪》:“颛顼始都穷桑,徙商丘。”  “少昊邑于穷桑,以(穷桑)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帝。”
穷桑就是成都宝墩古城。商丘应该是今山西陶寺遗址。“曲阜”即河曲一带的土山,今山西石峁遗址。这两段记载,都说明是南方地区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江河改道。然后成都平原的宝墩古城迁陶寺、石峁。大禹治水结束后,又废弃陶寺、石峁,迁回成都平原的三星堆。
按《山海经-海内北经》:“流黄酆氏之国,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在后稷葬西。”有涂四方中有山即“涂山”,三星堆古城即大禹之妻“涂山氏”的家。

共工治水、大禹治水是治理的同一场大洪水,持续了一二百年。因大量河流改道,共工将辖域内的河流重新命名为“江”。即黄河至恒河之间是“共工国”。也就是《西游记》中“四洲”的原型,“四洲”也叫“邛都”。



《山海经》:“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都西。入海,在长州南。”长洲南即中南半岛,古岷江原本是从四川曼山流至曼谷,或者说从四川眉山流至湄公河,或者从四川九皇山流至九龙江平原。大洪水之后,岷江就流不到中南半岛了。直到明朝徐霞客,明确提出长江的源头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
QQ图片20180525181202.jpg
金沙江原本是“黑水”之一,见上图。金沙江改道长江,也把岷江袭夺到了长江。所以“长江”形成年代很晚,文献中很少提及。
发表于 2024-3-17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姑妄言之,我也姑妄听之。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