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雪山下的城市”的这个广告语非常风行,不但大成都在用,各区县也在用。成为大家争相使用的城市形象语。但在我的印象中, “雪山下的城市”这个城市形象语,邛崃是不是首先提出的,我不敢确定。但肯定是比现在有些区县要早得多。
十二年前, 2013年4月13日9时34分,天气晴好,天空蔚蓝。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临邛古城西北方向的雪山,白雪皑皑,白云飘飘,雄浑壮丽。前景是被天空映成蓝色的南河,还有横跨在南河的老南桥,当时南河的桥楼和牌坊还在,远处,南河的西岸,是正在修建的恒大翡翠华庭,东岸则是赭红色的凤凰城大楼。在雪山与南河之间,是层层叠叠的青山。整个画面,含有了很多临邛古城的元素,南河,南桥,城市,雪山。整个画面非常协调。我靠在新南桥的栏杆上,用索尼a57,50毫米的焦距,把它们都框进去。按下了快门。
没有想到,这张照片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主要是画面中雪山的出现使很多人眼睛一亮。当时,十方国际楼盘刚刚打围,大概为了宣传,组织了一次摄影比赛活动。我选送了这张照片参加,还得了奖。不过在照片在五彩广场出展时,引起不少观众议论纷纷,他们怀疑,说邛崃咋会看到雪山。认为雪山是p上去的。但他们是错的,这应该是邛崃城市的变化,高层建筑的兴起,天际线发生变化。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难得一见雪山而造成的。我们小时候,空气的通透性非常好,房屋低矮,我们在城里不但能够轻易看到雪山,还能看到火井的崇嘏塔。在古城里看雪山,那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其实,我当时为了拍雪山,还跑了很多地方,用不同的前景,方位和距离拍摄,我骑着自行车到卧龙场、桑园、前进等地拍过。但最后,觉得还是在南河拍,应该是比较好的,构图里的元素比较丰富,有雪山,古城,江流,青山,色彩和系态对比也强烈而协调。
很佩服当时任房管局长, 后任文联主席的李志先生非常敏锐,他为了推销邛崃房产,把雪山作为提高邛崃形象的一个亮点,他找到我,在确认照片上雪山不是p的之后,他们把照片印在会议提袋上,印在成都的公交车上,印在公交车站台上,展示在参加青海和甘孜各地的房地产推介会上。他们提出了,邛崃,雪山下的城市的广告语。当时,我还记得这句广告语对我非常有冲击感和意外。其它地方,我还没有看到类似的广告词。这是十二年前的事了。
现在,各地也在纷纷拍摄雪山与当地城市同框的照片,借以提高家乡的城市形象。我看了很多城市与雪山的照片,邛崃的雪山下城市的照片是其中的佼佼者,原因是邛崃雪山下的城市构图的元素比较全面,有雪山,城市,还有河流(严格说,应该是湖泊),三者同框。而其它城市的很多照片,往往缺乏其中的某个元素。例如河流,城市。 翻看十二年前我拍的雪山下临邛古城的照片,一个最大的感受是临邛古城的变化太大、太快了,只能用巨变二字来形容。我那张照片里,南河的南岸,只有孤零零的恒大翡翠华庭,还打着围,罩着防护网,曾经有人要用这张照片作为装饰画,但提出要我p去恒大翡翠华庭,我没有同意。在南河的北岸,也只有几座凤凰城的几栋楼房。现在大家看到的十方国际,凤凰栖,江湾府还没有形成,北岸,只有凤凰城的几栋楼房,南河郡,英伦半岛,翡翠滨江,好像还没有动工。大家用我这张照片,站在新南桥头上,对照着看,或者对照现在摄影师们拍的照片,寻找那些地标,看看它们的过去和现在,作为邛崃人,你会产生很多的深深的感触的。
邛崃这个雪山下的城市,很多摄影师拍了大量美轮美奂的雪山与城市的照片。彰显了古临邛的魅力。我十二年前拍的这张临邛雪山照片,显得自惭形秽了。但它记录了十二年前古临邛,留下了邛崃人的一丝丝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