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合江靠贵州、重庆的乡镇,前两天,给我爸打电话,说想买点皇帝柑苗去我们自家的土地上栽满,他告诉我不要栽,说是已经有村主任、支书什么的,到处去租了很多土地来发展了,到时柑橘价格肯定很贱。另外就是,听说我们那里好几串田要小改大。
本来,田地小改大的初衷,我大概也能理解,无非是方便机械化、规模化耕种,这是好事。不过,我还是有些疑问,希望能得到有关部门的解答。
首先,在我们那丘陵、山地地带,小改大是否真的合适?
其次,改田后的分配问题,是否能杜绝权力寻租、分配不均等问题?
再次,改田后的耕作模式,是包租到个人随意支配,还是由集体统一安排?
再再次,改田前已有的作物,特别是经济果木,如何处置?
再再再次,改田后,如果改种水稻或其他对水源要求较高的农作物,凭早已荒废多年的水库和沟渠,如何解决灌溉问题?
最后,是否核算过规模化耕种水稻、小麦、苞谷、红苕等传统农作物,成本与产出能不能成正比的问题?
衷心希望,有关部门不要打着“乡村振兴”的口号,想一出是一出地瞎折腾,而应该因地制宜,把已有的荔枝产业技术推广和拓宽销路等工作落实到位,方是正事。
君不见,前几年“脱贫攻坚”时,脑热搞的“木耳基地”的牌匾残骸仍在,以及啥红心李、真龙柚之类的果树仍在地里要死不活地杵着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