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德”主要是指德行、操守,是孔子所提倡的统治者或君子所应具备的某种良好品行,比如仁、义、礼、智、信。 而道家所指的“德”则是人类万物在“道”之下所拥有的特性,是能够被感知、被遵从的“道”的某种具象的载体,即形而下呈现。 从根本上讲,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提倡顺应自然,追求自由,认为孔子所提倡的礼仪道德,就像强盗一样用所谓的“德”来捆绑住所有的人,这当然就违背了人性,自然的人性,应该受到批判。同时,无论道家或儒家尤其是儒家的“德”,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的伦理秩序,在不同时代都有不尽相同的内涵,是辨证发展的。比如过去的“三纲五常”、男女授受不亲等道德标准,在现代社会已经被抛弃。 而今天的“道德”同样如此,在发挥维护社会伦理秩序与稳定的同时,也有束缚人性、阻碍社会的因素存在,所以,我们的社会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即不断打破束缚社会进步的陈腐道德伦理中曲折前进的。 另外,自唐代以来,人们一直就对庄子的“存在”抱有怀疑与争论,不少人都认为庄子其实就是临邛的严君平,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几乎没有“庄子”的出现,诸子百家的文字中也没有提及过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