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广泛调研、专家论证及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后,成都市教育局等六部门共同印发《成都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体育工作实施方案》)和《成都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美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实现学校体育、美育硬件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质量全面提升;到2030年,基本形成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全覆盖、现代化、多样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美育体系的教育发展目标。
《体育工作实施方案》指出,自2024年秋季学期起,成都市将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每天至少一节体育与健康课,高中阶段则确保每周至少三节相关课程。体育课程将针对不同学龄阶段采取不同教学策略,即小学的兴趣化、初中的多样化和高中的专项化,同时推行“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改革。
方案还强调了校内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要求中小学生每日至少有一小时校内体育活动和一小时校外体育活动,而幼儿园孩子则需保证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此外,成都市将构建同一体育项目小初高梯次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并重点发展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同时支持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展,持续强化学校体育训练竞赛、深化体教融合。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和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等情况,还将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对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优良率持续下降,以及近视率持续增长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将依规依法予以问责。
《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则提出,将逐步构建起大中小幼相互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小学开设更多艺术课程,初中阶段艺术课程占比将达到20%,高中阶段则保证艺术科目必修课程达到6个学分。学前教育阶段注重艺术游戏活动,义务教育阶段除了音乐、美术外,还将引入舞蹈、戏剧(戏曲)、影视(数字媒体艺术)等课程,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发教学资源。职业教育将开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拓展性艺术课程,高等教育阶段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
美育教学改革将注重跨学科融合,树立融合美育理念,加强五育融合,提倡“人人都是美育工作者”的理念,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同时加强美育队伍建设、美育师资力量和资源配置,建立艺术场馆开放机制,并鼓励社会艺术馆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在成都美育品牌打造方面则将进一步丰富实践活动,建立市、区(市)县、校三级常态化艺术展演机制,积极开展具有城市特色的主题活动,加强特色美育品牌建设,持续丰富和完善学校美育评价体系,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学校美育年度报告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