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22|评论: 0

[原创] 事实性逻辑性——旧话要重提十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30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事实性逻辑性——旧话要重提十三

前言
    如题。杜诗“当春乃发生”,是使动抑施动?萌发与生长,两者可并提吗?
    “旧话”。笔者于2020、2021、2022学年起提出质疑,今为第四学年。
    “要重提”。私下心心不忿,自认为这差错明摆着的,怎么就不订正?
    “十三”。上一篇为《武松咋不见了——旧话要重提十二》。

逻辑性差错(1-2)
    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113页: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注释
    〔发生〕使植物萌发、生长。

浅析
    注释似有两处不妥。

    一、使动抑施动?

    (一)课文注释与辞书释义相左。
    课文注释“使植物萌发、生长”,使动,但辞书释义却相反,是施动。
    《汉语大词典》——【发生】①萌发,滋长。……亦指使萌发、滋长。③犹出现。唐杜甫《春夜喜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辞源》——【发生】①萌发,滋长。②出现,产生。唐杜甫杜工部诗一《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两辞书的释义“出现,产生”,说的是“好雨”之动。雨的出现、产生——下雨了。而课文的注释“萌发、生长”则是“植物”之动,植物是兼语,它既是“使”涉及的宾语,又是“萌发、生长”的主语。
    辞书的释义与课文的注释相异,不等同,不相近。二者只可选择其一。
    (二)哪个契合杜诗诗意?
    愚以为,辞书的释义契合杜诗诗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意为,好雨顺应时节,正当春天就落下来了。“当春”之“当”,正当;“乃”,就。试以辞书之义“出现、产生”和课文之释“使植物萌发、生长”代入:
    1.辞书之义代入:
    当春乃发生——(好雨)正当春天就出现、产生了。
    2.课文之释代入:
    当春乃发生——(好雨)正当春天就使植物萌发、生长。
    代入1,(好雨)正当春天就出现、产生了,回应前句“好雨知时节”——“知时节”而出现。换言之,“知时节”之雨,正是“好雨”。
    代入2,“正当春天就使植物萌发、生长”则无回应“好雨知时节”——夏天雨水就不能使植物萌发、生长?秋天呢?
    其实,雨水会“使植物萌发、生长”,这不言自喻,既毋庸赘言,也无所谓喜与悲。但雨有顺应时节与否之分。顺应时节,乃最需要之时。而只有顺应时节,才使诗人顿生喜悦之感。
    可见,“出现、产生”之释,较合语境。
    课文之释“使动”固然不对,但退一步说,即使“使动”对,而整个注释只有使动也不对。本来,释义应先呈本义,再说使动义(并添上“这里指”一类话语,以示一般并非此义)。
    如“不毛之地”,毛,名词,多指庄稼(本义),此处用如动词,意为长庄稼(临时义);不毛,不长庄稼。

    二、萌发、生长之并提

    “生长”是“萌发”的属概念,“萌发”是“生长”的种概念。“生长”包含“萌发”;“萌发”是“生长”的一种状态,包含于“生长”。两者分属上下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两者相容而非不相容,不可并提,不应并提。如同不说“一群小学生、学生来到了公园”,也不说“我买了不少雪梨、水果”。
    即使课文的注释“使植物萌发、生长”不靠谱,但其把种属概念并提之谬还是要指出的,因为这是另一个错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