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651|评论: 1

[乡镇风采] 沙坝《戏班子》

[复制链接]

米仓古道铁船山下沙坝有个大戏楼,这个戏楼虽然与县城剧院相比较,其气势格局和观众容纳显然小多了。但在沙坝这个小镇建这样大个戏楼,确实是传承和弘扬沙坝文化的大平台。这还得从说沙坝的历代文化沉淀,和民间戏剧情结讲起。尤其是发生在大戏台的许多值得回味的民间戏班子趣事!

    沙坝戏楼位于街道中心,关帝庙前一个大场院,坐北朝南,戏台三边、屋顶封闭,惟留幕口敞开;戏台位高1米5上下,小孩爬至戏台子边上踮脚才能看到演员的脚脖子;屋顶高约五六米。幕后还有一间房或方便群众合唱或演员备演;两厢还比较宽,因幕口遮挡,上、下手(乐队、打击乐)在两侧各自打鼓子、拉板胡;左右侧还有耳房,演员们在里面更衣换装,放置一些舞台布景、鼓架、凳子之类的物件。戏台很正规,戏院子也很宽敞,我估摸至少能容纳1000多人以上的观众;戏楼子东,西两边是街坊居民。听说当年汇滩,贵民,西清的临近乡、村远近的亲戚也来看戏,那场面那人气那热度,我们自小小就亲眼目睹,好不壮观,势不重现。戏台正上方大梁上一幅双龙戏珠,不知是哪位画家调刻得如此完美,生龙活虎,端庄大气,与剧院风格颇为契合。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戏楼的建造和多年衍延,也是大有故事经典。沙坝戏楼大约也是名家建筑师仿制城市大剧院的缩略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记得那时的戏台还有专人看守和管理,时常有人把守看管。听我爷爷说,解放前看过好多川戏还有秦腔戏剧,如“铡美案”、“火驹”、“下河南”、“辕门斩子”、“四贤士”、“四郎探母”、“四下河南”、“穷人恨”、“祝英台”等,但那时年纪小听不懂,连哪个剧演啥戏有啥角色,什么折子戏都弄不清楚。爷爷说,川戏很好看,特别是那帮腔的,声音十分高亢。说起那些名角演戏,那些老年人点评演员演唱水平,和翻跟头的功夫很专业不含糊,要是哪个剧团和演员在台上出糗和忘词了,戏迷们立马喝彩鼓掌,打土坷垃让演员们下不了台,以致有的剧团说好要演三天四天,第一场戏演砸了观众们就很少来了,偌大的场子稀稀落落、冷冷清清,这戏就算“泡了汤” ,所以很多外地戏班子一般不敢到沙坝,否则演砸了,下次就不会在来混这个饭吃了。

     沙坝民间自己也有戏班子存在,如戏班子里师傅秦显明,打鼓师傅吕长明,何贵福,夏云章等人,但是时间长了人们都不太提起他们了,只是讲起一些老人在戏台上的糗事,才会知道沙坝自创班子演戏,也有些历史了!如当年焦玉兰演过《秦香莲》、《穆桂英挂帅》周仕兰演《沙家浜》阿庆嫂,廖论秀演沙奶奶,闫加荣演郭建光,罗仁贵演胡传奎,刘祥成演刁德一,毛少龙演刘副官,沙坝公社林金平书记演《铡美案》中的包公,还有《樵老爷上橋》的樵老爷。陈耀东演《智智取威虎山》的座山雕,何贵富演过《十五贯》中的娄阿鼠,谢元会演《红灯记》李铁梅等等,还有好多人演过戏,但不记得姓名了!大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沙坝公社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我和一干人也参加了演现代戏《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川剧《抓壮丁》等样板戏但是我们是演反面人物的。当时我才十六七岁,跟着哥哥晚上去排戏,知道了很多沙坝戏台上发生的许多逸闻趣事和戏剧人物。

      沙坝自打旧社会就崇尚戏剧,每到农闲时节或是春节期间,地方绅士李蜀华,李邓初老爷们即联合各家族族长和有钱大户人家合计一下,请陕西秦剧、或请县城戏班子,但其本是请县城川剧来演出。由于沙坝人爱好,解放后公社组织成立了文艺宣传队,自己当演员演戏,就如现在的自乐班子;演员们大都是志愿者,不要报酬,不计名利,按个人的戏剧天赋、演艺技能参演角色。我记得沙坝公社在七十年代,还自编自演,节目精彩,金钱板,三句半,小品,表演唱等。不但在本乡演出,而且经常走出去到邻近的乡镇也去演,乃至被邀请到陕西南郑县碑坝镇去演出。所以沙坝的戏班子也是很有名声的。七十年代我和公社宣传队的队员们演出《樵老爷上橋》、《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戏曲节目。爬山越岭,身背导具,步行到陕西碑坝,没有报酬,甘愿丰献。这些演出都很有水平,得到了陕西观众的好评,反响非常好,四邻八乡都来观看,人数都在千人以上,在碑坝镇第一场就把政府大院挤垮了。第二场就转移到了碑坝中学广场坝子里,连演几场,场场爆满。天还没有黑,戏坝里摆满了高低宽窄不一的凳子,一些老人妇女穿了厚厚的衣服,等待天黑看戏。戏坝子里面热闹非凡,东、南、西、北四街的乡亲扶老携幼挤着抢着要占个靠前居高的位置;年轻人大呼小叫喊着自家孩子和亲戚娃娃们的名字,往一块儿堆;观众们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抢座位,戏院里一片欢声笑语。往后面的观众没凳子没个子的骂着叫着,要前面的观众低一点,说大家都是来看川戏的,又不是看你脑壳。戏台上下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叫好声、掌声此起彼伏。台上演员卖力表演,台下观众兴致勃勃,气氛热烈非凡。看戏的人们兴高采烈地聊天,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剧场。为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欢呼鼓掌。

不管是戏剧,还是川剧,都离不开打鼓师傅,都需要上下手配合。即上手;上手率六到七人组成打击乐队。打“鼓”师傅其实就是戏剧情节开始进展接转结束的总指挥。我们的总指挥就是师傅秦显明,他引领大、小锣鼓、大、小铪。指挥师还要给“下手”胡文林,闫顺成,张贵民,张元明等丝弦乐板胡、二胡、三弦、扬琴作启动,乐队也由六到七人组成。演员登台亮相、叫板开唱与鼓弦配合一气呵成。什么板调什么声准由打击乐、丝弦乐等密切配合,方可引领演员唱出那人间悲欢离合,和万般世态旖旎。二是离不开“下手”,拉板胡的师傅。拉板胡的师傅听打鼓师傅的起鼓,才能拉响丝弦,为演员伴奏 ,其他乐器跟随板胡行乐,不可超前或拖后,板胡起调定准是演员演唱的重要环节,起高起低都会使演员演出成功或失败。

    在老师们的培育下,沙坝出现了不少文艺爱好情趣的人。他们个个才艺出群,表演技巧非常出色,每个角色都充满活力。演技如火纯青,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恰到好处,让人无法挑剔;而且编剧的,也是才华横溢,每一个情节、每一个转折都扣人心弦,让人赞不绝口。∵吹拉扯唱,样样齐全。锣鼓有秦显明,吕长明,何贵富,夏荣章等,演奏有,林金平,胡文林,张元明,张贵民,闫顺成,等,演唱有林金平,廖伦秀,周仕兰,焦玉兰,闫加云,罗仁贵,毛少龙,任兴秀,夏永秀,左都强,小跟班有谢元会,陈大才,周培後,苟玉学,岳登明,周培富,孔治平,闫加忠,秦桂章,夏永碧,林尚芬等人员。就连当时的陈芝贵都还上台演过《沙家浜》里的(二龙)角色。沙坝有这样一群的高人和能歌善舞的人才高手。打“鼓”的师傅”“秦显明” ,不但鼓打得好,而且才艺出众,不但会舞狮和踩高脚,杂技表演,还会各行奇门杂艺,他即是导演的作用,也是舞狮师傅,他带领任兴龙,田绪光,任修楚,杨清礼,杨德明,周培富,胡德文,陈安林等徒子徒孙们,玩耍杂技,舞狮拜年。拉板胡的叫“胡文林老师”,他也是一位板胡二胡高手奇人,严顺成,没文化也不懂曲谱,就“耳音”什么时候拉什么调,熟悉每个演员的声准。张贵民张元明他们音乐齐全,带领其他乐器伴奏全场,什么“苦音尖板”、“苦音慢板”、“苦音二六”、“西皮流水”等等,板板高亢激昂,声震屋宇。段段严丝合缝,不留漏洞,即使演员忘了词,他可以反复以乐提醒,保全演员不失颜面出糗漏相从容下台。

    沙坝民间戏剧班子的古装戏、现代戏不但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为村民们提供了精神食粮,而且也为沙坝培养了不少文艺‘爱好者。我初中毕业后被沙坝村选拔担任了村团支书记。大约是至七十年代未,响应党中央号召组织各乡各村成立文艺宣传队,并要参加乡的样板戏汇演,公社团委书记徐耀萍,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团支部,徐耀萍初中时我们是同班同学,她是我们的学习委员。自然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指定由我承担了下来。那年,我二十多岁,完成这个任务实在是没把握和不自信。但村党支部书记,郭兴权书记很支持我,而且也看重我有组织能力,排练演出《沙家浜》没有问题,加上公社团委有老同学给我称起,所以节目就上报了公社。立马抽调演员由我做主,在全村选择,党支部和社干部大力支持,并协调动员人员参加,那时排戏都在晚上,参加排戏的人,白天给工分,晚上就是志愿者了!除了孔治平,闫加忠,余学兰,林尚军,秦桂章,周培富是从学校回来的外,其余从生产队抽调。都是第一次上台演出,心跳加快,面红耳赤,吐词不清,台下观众也看得着急。最终我们的演岀还是非常成功,‘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事后大家评论,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经过我和全体剧组成员几十个夜晚的辛苦努力,终于不负使命,一部现代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排练成功。我们在沙坝大戏台上成功演出了三场,在邻近几个村子演出了四场,我们剧组代表沙坝公社参加了贵民区文艺汇演,我们的成功演出获得了区领导、公社领导的好评!这部戏为沙坝大戏台留下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和久远的佳话。

后来,我参加工作了,沙坝的演岀仍然在进行。但是沙坝的戏楼也在80年代被政府拆掉并买了,从此这个热闹古镇,千百年的戏楼永远消失人间,沙坝人在也没有人看见过川戏了。改革开放后,沙坝神门风景区被国家认定名胜风景区,沙坝为了发展文化旅游,更为神门乡,并归由巴中市文旅兴区管辖。经大力推介,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米仓大道也直通神门景区。由于时代的变迁,大部分人员进城了,土地荒废,人口减少。虽然2012年我与几位爱好者,又成立起了《南江县神门民俗文化艺术团》,我们艺术团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承担了神门乡的大小文艺演出,艺术团以神门民俗文化,自编自演,用快板,小品,三句半等形式进行宣传神门的红色文化,宣传神门乡党委政府为民服务,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并代表神门乡参加中央电视台黄金一百秒,在南江选拨赛,并取得较好成绩,连进三级。多次参加县市组织的文艺汇演比赛,获得县委政府优秀奖,为神门乡多次争夺了荣耀。但是由于人员流失,艺人减少,加之资金短缺,无法再组织进行工作,造成再次失败。沙坝再也难出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盛况。我想这有待于政府和年轻一代的思索和改善;沙坝爱好文化艺术应当顺应旅游特色跟进,演出和寓新于乐;也有待于挖掘神门民俗文化情况,结和民间自乐的创新,在文旅兴区的指导下,在神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保护文化遗产,让文化旅游成为大家心灵归宿,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建设优秀旅游神门乡作出贡献!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4-5-5 19:1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史料翔实,堪称一个时期的乡村文化艺术范例。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