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倚仗空中优势,不但野蛮轰炸前线的中国军队和基础设施,还频繁空袭邛崃这样的大后方,那个年代的邛崃笼罩在恐怖的战争阴云中。为了保家卫国,邛崃军民同仇敌忾,积极投身桑园机场的维修扩建工程,为夺取对日空战和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贡献。
据桑园的老一辈人回忆,那时的日本飞机猖狂至极,飞得很低,感觉就像从自己的头顶掠过一样。安装在机头上的螺旋桨、机身上的“膏药”标志,现场的人们都能清清楚楚看见。飞机经过时发出的巨大轰鸣声,扰得人心慌意乱,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扔下致人死亡的炸弹来。老人们称日本飞机为“乌棒”机,乌棒是桑园场西面河流或周边水塘中的一种鱼类,长得又黑又难看,让人讨厌。日本飞机轰炸桑园的时间大多在夜间,机翼两端各有一盏灯一闪一闪的,很像一个穿黑衣服的人挑着两边挂着亮着马灯的油挑子似的,有人又呼其为“油挑子”飞机。
在老年人的记忆里,第一次日机轰炸桑园机场发生在月明星稀的一个夜晚。沉睡的人们被震耳欲聋的空袭警报声惊醒,人们仓慌出逃,街上、地头、树林里到处都是黑压压的躲避人群,混乱不堪。
“乌棒机”轰炸的目标是桑园机场。飞机先在邛崃县城上空盘旋一周,紧急着向城北方向飞去。不一会儿,桑园机场方向响起了“轰隆隆”的炸弹爆炸声,火光把城北的天空映映得通红通红的。
1939年春天新津旧县机场一期工程完工后,邛崃县政府奉命维修建设被日军炸毁的桑园机场。3月开始勘界设计,10月动工维修。据有关资料记述,当时参与机场维修建设的民工共25000人,其中邛崃民工3000人左右。第一次征调的民工,来自邛崃、大邑、蒲江、洪雅、夹江、丹棱、名山、崇庆、郫县九个县。不久因修建川康(成都至康定)公路缺少人手,四川省政府将洪雅、夹江、蒲江、名山四县的民工调配到公路建设工地。少了人的桑园机场维修民工缺额,由邛崃、大邑、名山、青神四县征调民工填补,其中青神县属第一次抽调,其它三县是再次抽调。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参与的各县设民工总队,区设民工大队,镇乡设民工中队,中队以下为分队。邛崃民工总队长为邛崃县长兼任,大队长由各区区长兼任,中队长由各镇乡长兼任。早先国民政府计划机场工程于当年底完工,因设备简陋、条件艰苦,推迟至1940年秋完成。
据当时参加维修工程民工的后人回忆,他们的父辈秉持抗日救国、保卫家乡的信念,不讲价钱,含辛茹苦,争分夺秒地维修建设机场,没有一句怨言。他们从三公里外的地方将黄土、石头肩挑背磨运来,又把艰硬的大石头用铁锤砸碎,铺垫在机场的跑道上。没有压路机,几百人拉着巨大的石滚来回碾压路面,场面十分感人。任务最紧张的时候,白天黑夜不休息。终于在1940年秋全面完成任务,用血汗筑成了一个新的空军基地。
机场工程完工后,国民革命军将其作为教练基地,派空军11大队和12大队进驻。一个大队管三个中队,一个中队下面有三个分队,一个分队配3架飞机。所以,一个大队共27架飞机,两个大队共54架飞机。11大队的飞机是驱逐机,机型为苏制E-15(双翼)和苏制E一16(单翼)。12大队配轰炸机,机型为苏制SB轻型机。两个大队执行的任务都是训练飞行员。
虽然桑园机场是教练机场,日本侵略者也不放过对它的攻击轰炸。
1942年5月22日,9架日军飞机闪电般飞临邛崃上空,在潜伏在桑园机场的日本间谍信号枪引导下轰炸扫射,停放在机场跑道上的8架苏制E-15飞机全部中弹烧毁,机场设施损失严重。
1944年初,为了适应战局的需要,国民政府按照中、美两国协定,征调40余万民工,在广汉、邛崃、新津、彭山等地新建和扩建六座机场。新、扩建的机场比以前的机场宽敞,有更长更好的跑道。扩建桑园机场的民工从邛崃、大邑、蒲江、崇庆、名山、洪雅、丹棱七县抽调,总数约50000人,其中邛崃12000人。桑园机场扩建工程主要是修建一条长5000米、宽100米的跑道,便于美国波音B一29重型远程轰炸机使用。B-29飞机每架自重60吨,双引擎,2000马力,能携带7吨多高爆炸弹或燃烧弹,续航时间12小时,最大航程6430公里,飞行时速563公里,飞行高度可达10670米,当时被誉为“空中堡垒”,称得上世界最先进的轰炸机。1944年5月,桑园机场扩建工程竣工,“空中堡垒”轰炸机正式入驻,与新津旧县机场的“黑寡妇”驱逐机配合,使猖獗多年随心所欲飞来飞去的日本飞机望而生畏,轻易不敢再来轰炸。这一年的6月15日起至抗战胜利,驻桑园机场的B-29轰炸机与其它机场的飞机一道,先后轰炸了日本的九州、大村、佐世保、长崎、广岛、名屋、神户等地军事设施,空投炸弹上万吨,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中两次维修扩建桑园机场,邛崃不但抽调了大量人力物力,光被征月的土地就有15000亩,桑园一乡即征用5000亩,拆迁155户。
回顾历史,邛崃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桑园机场的故事应该载入邛崃的史册,让后人永远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