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05|评论: 2

一朵簪花热 满城“繁花”开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4-5-13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非遗簪花,在洛带古镇火了。这股风从福建泉州蟳埔村吹到成都龙泉驿洛带镇,直接给成都以汉服为代表的古风国潮添了一把火。

  簪花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地“落地”,和成都“汉服第一城”的属性密不可分。泉州簪花倾向于搭配闽南传统服饰,成都簪花则更倾向于与汉服搭配。背靠汉服产业发达的成都,自带古风氛围的洛带古镇顺势出圈,不少人专门打“飞的”前来体验,带动簪花店数量暴涨5倍,“五一”期间更是出现“一簪难求”局面。

  “千姿流云千巷陌,万数簪花万景街”。当“簪花公主”们把浪漫和春天戴在头上,轻拂的微风里,都是生活的希望。这是属于华夏的中华传统文化,是行走在道路上的文化自信。这一朵“花”引发的蝴蝶效应,正渐渐塑造起成都的簪花经济。

  溯源簪花,其实是中国古代佩戴头饰的一种,也称戴花、簪戴,通常是由筷子状的象牙簪固定在螺旋状的发髻上,再由鲜花或其它材料制成的花朵缠绕起来。2008年,泉州蟳埔女的“簪花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簪花围承载着渔家人的情感和历史记忆,花代表生命力和希望,她们把花簪在头上,期待出海的家人平安归来。去年知名演员赵丽颖簪花写真火爆全网,泉州簪花也正式闯入大众视野。

  簪花的习俗其实由来已久。唐代周昉一幅《簪花仕女图》,明艳的荷花插于头上,尽显大唐风流。宋人也极爱簪花,男子簪花的也不在少数,苏轼就曾道:“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西湖老人繁胜录》言端午时节:“茉莉盛开,城内外扑戴朵花者,不下数百人。”盛开的鲜花展示的,正是一种鲜活的美丽。

  从古至今,簪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和东方美学的缩影。簪花的复兴之路,其中之一无疑是唤醒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不同年龄,无关男女,人们延续着这一悠久的习俗,精心用锦筷花团妆点自己,努力把生活活得漂亮。簪花文化绽放着历久弥新的芬芳,也绽放着属于平凡人们的馥郁人生。

image.png

  作为东南地区的非遗习俗,却让中国西部的龙泉驿洛带古镇仿佛成了簪花的“宇宙中心”。我们不禁追问,“簪花”何以在此突然爆火?

  簪花“历史基因”与千年文化底蕴相得益彰。成都自古以来就拥有“簪花基因”。四川成都杨子山西汉墓出土的女俑,就在发髻正中插一朵硕大的菊花,菊花两旁还依附数朵小花。女性在日常劳作中,头簪鲜花,这一场景发生在国势强盛、社会经济繁荣、物质产品丰富的汉代,发生在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一点都不诧异。而洛带古镇作为成都历史的“活字典”,一个沉淀了千年文化的历史古镇,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质,成为吸引簪花等文化非遗得以落地的重要因素,在洛带古镇,客家婚俗、客家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11项。

  古镇已成为国潮穿搭天然的社交展示场。“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式风靡、国潮涌起,不管是旗袍,盘扣,马面裙,还是簪花,“点燃”的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簪花火热的背后蕴藏的是千年文化积淀之美、传统工艺传承之美和新时代青年自信之美。成都已经形成前端设计、生产、商业流通、汉服协会在内的汉服全产业链,而在杜甫草堂、洛带古镇这样的国潮穿搭天然社交展示场,具有中式风格的簪花,与国潮、古风、汉服等关键词相互呼应,因此迅速被延伸、推广。

  消费趋势的改变和“新中式”旅行的火热出圈。“五一”假期文博场所接待观众超5000万人次,“新中式”旅行成为年轻游客消费热点,博物展览、音乐演出,及各类古村古镇的沉浸式文化体验,让人深度感受各地文化魅力。可以看到,消费模式和旅游方式发生转变,人们愈来愈趋向于从观察他者生活变为深度文化体验。游客们不远万里来到成都洛带古镇,戴簪花、穿汉服,在明清客家建筑群和被誉为“大鱼海棠”的客家土楼前拍照打卡,成为成都旅游的又一新时尚。而和一些季节性旅游城市相比,成都文旅市场常年火热,龙泉驿和洛带古镇正在抢抓风口极力打造文化产业,这也是为什么泉州簪花火了,但更多人却选择了来成都——龙泉驿洛带古镇消费、营商和投资。

  簪花变“繁花”,带来的是经济与社会效益双增长。簪花旅拍不仅带动了居民增收,景区商铺的空置率也持续下降,临近核心景区的中国艺库美街区域铺面提升了80%的利用率、商铺租金同比增长2/3。同时,簪花旅拍店的入驻对景区整体品质提升、业态优化布局、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产生积极影响,古镇老街以前的套圈、打枪、鬼屋等微型业态正逐步转型升级,“簪花旅拍一条街”的特色街区已然形成。

  鲜艳的花朵热烈盛开于发髻之间,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还与成都这座公园城市的愿景不谋而合。如何让簪花文化赋能城市文旅,把洛带古镇的“簪花热”变为公园城市处处“繁花开”,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传承”变“创新”,丰富产品供给。在各地文旅疯狂“内卷”之下,要做好这朵“花”的文章,就要进一步挖掘簪花文化内涵,抓住奔涌而来的消费客群需求,结合洛带古镇这个天然的展示舞台,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不妨组织专家学者整理簪花文化的历史、艺术和社会价值,通过举办簪花文化节、簪花展览等,传播簪花知识和技艺,提高簪花的知名度、美誉度。

  从目前来看,洛带古镇簪花产业链已形成簪花制作、销售、妆造、摄影等一站式服务,但长远来说依然需要敏锐捕捉市场风向,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此前,洛带推出“簪花洛洛”文创动漫IP,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下一步,可加以扩展,以簪花文化结合现有的古驿、客家、桃花等文旅名片,不断开发文创衍生品,持续打造更具地方特色的文化IP。当文化IP符合人们的想象和期待、当旅游产品供给恰好与人们的需求撞个满怀,传统簪花一定能有更好的未来。

image.png

  “流量”变“留量”,推动价值转换。纵观各地,一座座网红城市的“出圈”,无不得益于社交平台的卖力“吆喝”和一则则视频的“喊麦”助力。在人人心怀“诗与远方”的时代,无疑要充分用好融媒传播的“放大器”,同时借助明星、网络达人影响力,招募一批簪花宣传大使和文旅推荐官,作为传播当地文化的核心角色。

  当一波又一波流量涌入的同时,也不免令人担忧,簪花的“花期”到底能持续多久?除了打卡、写真等“固定节目”,“簪花经济”还有哪些可供挖掘的新体验新场景?而答好这道“簪花热”的附加题,把“流量”变为“留量”,首先是要耕好脚下的土,为簪花文化复兴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

  完善旅游设施是基础,优质的服务、多元的业态、丰富的场景是关键。要不断提升旅游景区的交通和餐饮住宿水平,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下;要不断提升古镇风貌,打造多元消费场景。主管部门要因势利导,做好综合服务保障;商家要努力打好“感情牌”“服务牌”,让“不是泉州去不起,而是洛带簪花更有性价比”成为更加普遍的认同。只有人留得下来,簪花这股风才能吹得更久。

  “一域”带“全域”,实现串珠成链。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网红”洛带带动龙泉驿成常红之地,是簪花热背后更大的价值所在。正值后大运时代的龙泉驿,要有更为长远的目光,既抢抓风口实现洛带古镇文旅市场有机更新,更要借此撬动龙泉驿整体的文旅产业富矿。

  茶马古道之上,成都龙泉驿不仅有洛带古镇,还有桃花故里、东安湖体育公园、金龙长城、蔚然花海等知名景点。要将这些文旅资源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通过开展景区联动,以簪花热为景区引流;与旅行社、OTA等合作,推出定制化旅游、主题化住宿等个性化服务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和期望。成都如今盛行的夜游锦江、千人汉服秀、国潮集市等形式,都可融入簪花。还可大胆“蹭热点”,把簪花与在龙泉山观日出、赏桃花、徒步露营,与在东安湖逛公园、看演唱会有机结合,通过解锁簪花的N种新玩法,让龙泉驿成为都市青年的长期据点。

  或许簪花对行业来说只是一个周期,但对城市来说却是一个长远的投资和机会。当传统非遗遇见顶流国风,当簪花热遇见公园城市,繁花不仅绽放于发间,更绽放于公园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依靠洛带簪花的火爆,尽力延长“花期”,做好准备迎接接踵而至的下一个风口,龙泉驿这座公园城市如花般的文旅产业,必将绽放得更加绚烂。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4-5-13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4-5-13 16:2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