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43|评论: 1

政务公众号在优胜劣汰中吐故纳新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4-5-13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务公众号在优胜劣汰中吐故纳新



                          中青在线评论



         “五一”前后,全国一大批政务新媒体账号陆续关停:昆明、长沙、西安、青岛、南京等多地一大批基层政务微信号、微博停止更新并启动注销程序。据澎湃新闻此前归纳,其中有相当多一部分系属于配合各省级、地市级机构改革作出的相应调整。政务号接连停更注销引发广泛关注,成为舆论场上的一大焦点。笔者认为,这也是一件好事儿,对于一些僵尸号、办得不理想的公众号,该关停就关停,实事求是。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与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政务新媒体账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账号难以让人满意。一些账号照转照抄,沦为上级机构新媒体的“小号”;一些账号一连多日甚至数月都没有更新内容,陷入沉沉的“睡眠”中;还有些账号“圈地自萌”,全靠内部工作人员贡献点击量、获赞数和转发量,徒增基层工作者负担。政务新媒体的“水分”冲淡了其存在的本意,形式主义的毒素久积成疾,于是当“一大批政务新媒体账号陆续关停”时,不少网友纷纷点赞,“有没有”已经不再是评判政务新媒体工作和建设的标准,“有没有用”才是衡量政务账号去留的重点。

         泛滥的政务账号不仅给基层工作者在运营方面带来负担,还让民众笼罩在政务新媒体的“迷雾”之中。2018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中就曾明确指出,部分政务新媒体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信息发布不严谨、建设运维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政务账号过剩更是加剧了此类问题的产生,信息、功能层叠交织,升起一片信息“迷雾”,这样的结果与政务新媒体出现的本意完全相悖。此次政务账号的关停热潮便是对旧问题的集中处理,是政务新媒体落实便民利民初衷的有力体现和必经之路。

        没啥用的,跟政务服务不相关、仅起到装点门面的政务号关了更好,但“瘦身”之后更需“增肌”。对于政务服务的关键部门,要提高质量。关停不是终点,政务新媒体账号的接连关停不免使民众对政务透明、服务落实、管理整合等方面产生疑虑。在被关停的政务账号曾经承担的服务职能被合理接替的“空白”期间,要尽可能地减少账号关停对用户的影响。政务机构要整合统一信息发布平台,集中“流量”,提升政务公开的质量效率。

        “瘦身”之后,资源整合和集约管理是政务新媒体“增肌”的核心。精减后的政务新媒体要创新传播形式,提升服务效率,打造政务平台和政务信息本身的影响力。被民众交口称赞的政务新媒体也给出了参考和借鉴,如“浙里办”APP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慧化”,创新探索,避免资源浪费;“郑好办”APP聚焦民生,不断丰富线上服务内容优化服务体验,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

       政务新媒体作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其账号运营任重而道远,关停冗余部分势在必行,不断推进数字化服务惠民利民,回归政务新媒体建设初心,破而后立亦是关键。“出现—泛滥—再整合”,也让政务新媒体在新事物发展的阶段中迈入了下一个关口。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4-5-14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不在小平台看资讯,更别说公众号,越小窗口监管越少,感觉不真实!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