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81|评论: 1

[交流共享] 百变“双龙女”,两代川剧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6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变“双龙女”,两代川剧心


镜界红尘国际青年写作营2024-04-25 08:00 重庆

[color=var(--weui-FG-HALF)]
640

640
学艺八年,唐柔玮已能熟练承担起剧团的日常事务。

如往常的每个周五中午一样,唐柔玮一袭素衣,身影匆匆,从化妆桌到换衣间再到舞台的短短几步风景,就像走过家中的卧室、餐厅和厨房,这是唐柔玮从小到大最熟稔的生活场景。

龙群川剧团是由母亲龙群一手创立起来的,几经波折,已有28年的历史。剧团先后遭遇了洪水、疫情和租金困扰,演出场地不得不四处碾转。龙群川剧团何去何从,曾一度走向了解散的边缘。

唐柔玮是在母亲的唱戏声中长大的,被戏迷称为“小龙女”。英语专业毕业的她,创新川剧的传播方式,自主运行社交平台账号四年有余,如今已有了超10万的粉丝量,113万点赞。不少年轻人因为“川剧小龍女”而爱上了川剧,龙群川剧团终于在母女二人的积极创新下迎来了新生。

一曲暂歇,唐柔玮戴起凤冠走向了戏台,撩起幕帘,她杏眼盈盈。抬手间,堂鼓起,戏腔宛转悠扬。一抬眸,一颦眉,一莞尔,舞台上的唐柔玮身着戏服,坚定地走着自己的川剧创新之路。


▲ 戏韵人生,两代传承

640

     01 百变小龙女,不变是初心

640

唐柔玮有着多重的身份。

舞台上的她是观众们亲切称呼的“小龙女”,剧团里的她是这个大家庭的“新生代学徒”,学校里的她是一名95后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后台时她又变成了两个95后戏曲新生的“师姐”,私下里的她更是龙群团长的乖乖女儿。
作为一位川剧演员,唐柔玮正式开始学习川剧是在18岁上大学之后。“因为大学之前,家里人除了我妈妈都认为学川剧没什么前途,而且会耽误我学习。”在问起学戏较晚的原因时,唐柔玮这样解释道。
唐柔玮的母亲龙群,是重庆磁器口龙群川剧团的团长,也是唐柔玮的兴趣启蒙者,更是她的川戏教导者。

640

▲ 在后台排戏的母女俩

回忆起最初反对女儿学戏的原因时,龙群神情有些落寞。
“我是十岁的时候考去川校的,是我们家族里第一个唱戏的人。家里人很反对女儿学戏,觉得你自己唱戏都没前途,还要害女儿,所以我是有压力的。”
一边照顾女儿一边演戏的龙群并不容易,其中的艰辛她却并未多提及。
“她刚出生时,每次啼哭我就会给她哼唱川剧,唱了她就不哭了。每次只要我唱戏,她就不哭不闹,我当时觉得她和川剧也是有这么一种渊源的。”
其实一岁多的唐柔玮已是剧团的常客了,她记忆中最多的场景便是从后台望着母亲。有一次龙群扮演的秦香莲时,缺少一个“春妹”的小妹妹角色,就找来了女儿去演。
那是唐柔玮第一次上台表演,翻个跟头,拽着母亲的衣角,丝毫不怯场的表现,竟把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但小孩子还是爱玩的年纪,观众开始撒钱打赏时,她便一溜烟跑去抢着玩了。

640

▲ 学戏8年的唐柔玮

谈起唐柔玮的学戏经历,龙群总在感叹女儿的天赋。可能是从小便在川剧中耳濡目染,也可能是台下那一份久久仰望持续推动着她的脚步。唐柔玮经常收获来自母亲、前辈甚至观众的夸赞和鼓励。每当观众掌声响起时,繁花团簇般的鼓励和赞扬都为唐柔玮增加了不少自信心,而这份自信和安全感更离不开幕后母亲对她的坚定支持。

“我从18岁开始学戏到现在已经八年了,出演过百来个角色,演过配角也演过主角。”唐柔玮笑着数起学戏的年头,并谦虚地表示母亲仍是剧团的“第一主角”。

对于她来说,在台上的妈妈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师,也是带着她前行的“老法师”。

“我第一次上台表演变脸时很害怕失误,妈妈就跟我说,没关系,失误了你就进后台,弄好了再出来。就是那种永远有人给你当一个支柱,永远不用担心,出现任何状况她都会给你兜着。”

唐柔玮私下里与母亲的相处方式更像姐妹,她们时常会因为一点点小事情争吵,但又会很快因为商讨午饭吃什么而和解。母女俩同吃一碗抄手时,龙群不时用勺喂给女儿,对于龙群来说,女儿就是她的骄傲。

她最高兴和激动的是唐柔玮真的把剧团撑起来了。

640

▲ 小龙女网上也百变

现在的节目单上经常出现“小龙女领衔主演”的字样,“小龙女”的粉丝数量甚至超过了川剧团本身,仅仅唐柔玮的抖音账号目前已有9.6万粉丝,单个视频点赞量最高达67.7万。

作为川剧新生代的唐柔玮,她的吸引力和创造力为整个川剧团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源泉。



02 梨园焕彩,国粹创新

640

唐柔玮最初选择做短视频平台推广,其实是出于有趣、抱着娱乐的心态去创新川剧的传播,却没有想到这样的无心插柳之举竟获得了如此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左手绕个8,放在腰间提个胯;右手挽个圈,眼睛要盯到指尖,挽圈的同时,右脚跟到扎右边,左脚靠后面,这个就叫做观天。”
这是唐柔玮的抖音账号“川剧小龍女”中最火爆的视频内容,这样顺口溜形式的川剧指法口诀,她做了一个系列,获得了不少浏览量。她说这些口诀本质上是一代代老师们口口相传的,并没有形成成文的字句,而她所做的便是将它们进一步改编和创新,结合变装视频的形式将川剧指法向更多年轻人传递。

640


▲ 巧用直播分享川剧艺术

“川剧小龍女”的账号内容有着丰富的新颖元素,不论是“川剧古代美人戏装”的变装视频,还是“跟着《纸嫁衣》了解川剧”的游戏联动,亦或是以直播形式传播川剧知识,都从多重角度展现出了川剧与现实生活的交融。
对于女儿的这些创新尝试,龙群表示不会有反对的想法,相反她自己就是川剧的改革派。她认为川剧团的收入来源完全依靠观众,并没有其他方面的补贴,要想让龙群川剧团走向市场、走向更大的舞台,大众的喜欢至关重要。
除了在川剧传播形式上的创新,川剧团的戏曲内容和选曲方向也在母女俩的带领下更加紧跟热点。
“比如王宝钏挖野菜这件事特别火,我妈妈说既然如此,我们刚好也有一部戏叫《红鬃烈马》,是一场王宝钏的大幕戏,把她的一生都演出来。”
唐柔玮表示现在川剧团一直在打造新戏,比如把《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聊斋》还有《倩女幽魂》这些年轻人喜欢的故事内容进行改编,以川剧舞台的形式赋予它们新的灵魂。甚至,她还将重庆缙云山百姓救火的故事改编成了《烈火骑士》呈现出来,又或者将魔术与变脸表演巧妙结合在一起,使川剧团的节目内容顺应时代,紧跟潮流,走上“川剧新编化”的历程。

640


▲ 传统脸谱解锁“新皮肤”

对于唐柔玮个人来说,大学时选择的英语专业也在推动着她将川剧进行国际性推广。
“学这个专业是我妈妈帮我选择的,她希望我学英语之后,再从事这个传统行业,可以有一个新的文化碰撞。”唐柔玮说道。
在有外宾观看的大型演出中,唐柔玮的大学同学也会来提供一些翻译帮助。唐柔玮在海外YouTube账号上也在发布川剧内容视频,用英语翻译戏曲词和中国古诗词,搭配川剧戏装画面,收获了一批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的认可。





    03 戏迷情深,心心相惜

                640

偶尔川剧团里也会迎来一些年轻面孔。
周五下午放学后,几个中学生也会结伴来此,一壶茶,一把纸折扇,在悠扬婉转的戏曲声中度过他们平淡而悠闲的周末时光。
“抖音平台吸引的中学生很多,我看后台聊天里都是喊我‘姐姐,姐姐’的,很多都是00后。”
唐柔玮在聊起这些时总是难掩笑意。她说这些中学生对于戏曲文化很感兴趣,甚至可以说出很多专业的词,每次看完演出还会认真地收藏好票根。这一份珍视和热爱让唐柔玮感到喜悦。
除了这些偶尔看戏的中学生,川剧团最忠实的观众仍然是老年群体。

640

▲ 老戏迷早早来占坐

80多岁的王云南爷爷是龙群川剧团的老戏迷,通常十二点开演的剧目,他总是提前来占个前排位置,看川剧是他从小就喜欢的事情。
另一位同样坚持每周来看戏的戏迷平清爷爷认为,现在看川剧的观众平均年龄都在65岁以上,80岁的观众比较多。老年化严重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年轻人看不懂,唱腔听不懂。
“以后要是只有演员没得观众,那川剧就不存在了。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台上的演员,台下的观众,缺一不可。”老戏迷平清爷爷这样强调道。
针对观众普遍提出的问题,川剧团也在积极做一些转变。唐柔玮说,虽然无法在川剧核心的唱腔方面进行改编,但也在尝试为川剧打上字幕。她认为年轻人有字幕,就能保证最基本的看懂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解决听懂的问题,才有可能进行模仿唱腔和动作。

640

▲ 一盏茶,品一折戏

除了字幕形式上的新尝试,川剧团在剧目上还进行着精良化改编。由于一部50分钟的折子戏难以让观众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力,于是母女俩便选择在时长上进行删减,仅选取戏曲中最精彩、最精良的30分钟内容,既能讲清楚故事的主题,又不会让观众感到过度冗长,从而适配现代社会的快节奏。



04 初心逐梦,终见曙光

    640

唐柔玮的学戏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从艺八年,有过枯燥、有过痛苦、有过怀疑,但她从没后悔选择川剧这条路。
有时周五即将上演的曲目,她会一直拖到周二才开始学。有一次因为紧张着急,她在冬日的凌晨三四点还蹲在厕所里苦苦学戏,因为担心听到来自妈妈的责问,害怕听见“你不是唱戏的这块料就不要学了”这样的话语,担心自己无法以最好的表现面对台下观众,于是硬生生学了一整晚没睡。
在嗓子哑、眼睛肿、睡眠不够的情况下,她坚持演完了戏,却在获取了观众一片掌声后感到了值得,唐柔玮的学艺生涯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的。
有时台下的观众并不多,她也不会因此感到失落,并且安慰自己如果表演不佳,也只有一个人看见,从而更加从容自然。而当观众越多的时候,她激动兴奋的心情更甚,为自己的演出增加时长和内容,只为获得台下观众更多掌声与赞扬。
唐柔玮对于观众的感情也是十分深厚的,观众不仅是她演出的支持者,更是她演出的动力之一。几乎每次演出后,母女俩都会与台下的老戏迷们面对面聊天问候,一些老观众甚至是看着唐柔玮长大的,唐柔玮对于他们的情感更像对待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

640

▲ 周五码头会座无虚席

对于川剧团来说,观众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在川剧团多次面临倒闭的情况下,是“贵人”的帮助扶持了它,这也是川剧团能坚持28年的重要原因。

2012年,川剧团因为经济收入问题一度面临解散,在政府扶持下,2019年川剧团花费二十多万投资新场地,却因没过多久之后的疫情一度暂停演出。在恢复演出后的几个月又再度遭遇洪水,待一切安定下来他们准备重振旗鼓时,又收到了来自沙磁巷招生部门的搬迁通告。

诸如此类的外界影响使得龙群川剧团的经营难以稳定,坚持到现在离不开龙群团长与演员们的努力与付出。母亲龙群,是唐柔玮的精神支柱,也是她坚定川剧创新的勇气来源。

“我们曾开玩笑的说,龙群川剧团是个长期淹没在水下的剧团。”龙群似在打趣,可其中历经的艰辛只有她能体会。

640

▲ 川剧团旧址——磁器口码头会

这个剧团挣不挣钱都无所谓,一旦散了就难以召集起来了,它要维持下去,总会遇见新的曙光,再重新走到一条正确的路上。”
如今,新的曙光已然来临,在她和女儿两代人的坚守下,总是“沉入水下”的龙群川剧团正慢慢步入正轨,被更多年轻人看见。
“江山如画就,稻禾遍田畴,站在了船头观锦绣,千红万紫满神州……”又是那曲熟悉的《人间好》唱起了。
以前是龙群一转身、一抬手、一个神情、一句吟唱细心地教着小龙女,现在是小龙女一挥袖、一捻指、一声细语地指导着自己的两个小徒弟。

640

▲ 无关年龄,只因热爱而传承

龙群欣慰地望着戏台上已能独挡一面的女儿,而女儿也正细细端详着这两个初出茅庐的小后生,她们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对戏曲的热爱和对川剧传承的坚定。

640

泡一杯茶,品味川戏

[backcolor=var(--APPMSGCARD-BG)]川剧母女28年接力戏曲人生,因为热爱所以传承,红尘国际青年写作营,7分钟




幕后花絮

640

大家好呀,我们是镜界Mirror团队!六个风格各异的小女生希望用镜头、声音、文字观察世界、反映世界、记录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反射出世界也照见自己。这也是团队名字的初衷。

完成这个作品的过程,像是在汇聚一张未知的、充满神秘的拼图。从选题、初采、拍摄、剪辑、修改,到最后呈现出令人满意的作品,我们六人都在不断摸索、试错。

采拍的开局可谓完美。“好啊,非常欢迎你们来拍摄!”“选题有几个都很不错,可以卖给其他小组!”龙群老师的高度配合和红小土的鼓励赞许,让我们觉得这次拍摄必定非常顺利,可实际推进中却遇到了一些插曲。“你们可以来拍摄,但目前暂时没有时间接受采访哟。”“剧团只有周五才表演。”我们六人跑了几趟,仅拍摄到一些表演画面,采拍陷入僵局。

如何破局?团队六人陷入了沉思。“要让她们感受我们的专业性!”“用行动拉近一下关系?”“见缝插针就去采访!”……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迎难而上的“新传人”!在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努力下,我们终于真正走进了龙群川剧团,走近了龙群母女。

成长发生在每一次不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在团队不懈努力和红小土辛勤地指导下,这版关于“川剧传承”的拼图终于成形了。在拼图里面,隐藏着的是Mirror团队和红小土日日夜夜的真诚与汗水,体会到的是几代川剧人坚守在川剧传承事业里的不变初心。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4-5-16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