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中外交流的枢纽、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如今,成都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与此同时,凭借绵延3000年的城市气度,成都成为年轻人、艺术家与文艺爱好者的天堂。
澳门被誉为“东方蒙地卡罗”,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来宾。它美得千姿百态,从豪华的酒店到古老的庙宇,从壮观的自然风光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食文化。
5月18日下午,《生活在他方,大湾区超现实主义艺术展》开幕式在方所成都店顺利举行。
澳门航空搭建了两地的空中桥梁。当澳门遇上成都,碰撞出的火花,令人期待。
超现实主义是一战后在法国兴起的社会思潮和文艺运动,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深远,涉及文学、美术、戏剧、音乐等各个领域。一战期间艺术家们目睹了战争的荒谬与破坏,他们开始试图逃避现实,创造自己的“乌托邦”。
挡住脸的青苹果、软塌塌的时钟、透出蓝天白云的半透明鸽子、一片树叶幻化成一棵树、悬空站立的人……这些奇幻的画作都是超现实主义画家的作品。超现实主义运动拓宽了美术表现领域,使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幻想力并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创作,创造画境;超现实主义美术作品将表现手法和题材本身结合为一体,重点将潜意识中存在的多种抽象的概念与基于生死观、阶级观等观念产生的想法以绘画语言进行阐述。
“生活在他方(Lavieestd’ailleurs)”,是法国诗人韩波(ArthurRimbaud)的名言,也是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生活在他方》的书名。安德烈·布勒东(AndréBreton)在他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一九二四)结尾中引用了这句话。一九六八年五月,巴黎学生曾把这句话作为他们的口号写在巴黎的墙上。
此展览受到他们的影响,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当我们探讨理想、诗和远方的时候,“他方”指的是哪?我们总是在追求他方,也许是出自对“此处”的不满,在我们最熟悉的此处此刻(现实),也许只有他方(超现实)才是理想中最自由浪漫充满想象力和可能性的梦境。
艺术家同样在做这样的事,他们建构了一个个属于自我的超现实艺术世界,也就是他们的“他方”。此时“他方”超现实的目的不再只是一场逃离,而是勇敢地面对自己心里同时出现“现实”和“他方”糅合的生活,从艺术中获得一种治疗和自疗的能力。从此处走到他方,拾起一点希望的柴火又复回,循环往复的走动也许是我们唯一对抗生命虚无的方法。
广州店是方所文化第一家店,而成都店是全国第二家店,是最大的门店。方所致力于多元文化及艺术形态的策划推广,期许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策划和运营者、人文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将一个创造性的生活实验空间带给城市。这与本次“生活在他方”展览主旨高度契合,相得益彰。
这次十位来自于国际化多元背景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艺术家,聚集到澳门再来到方所广州店然后到方所成都店,以油画、国画、摄影、雕塑等媒介带来十种不同的“他方”。本次展览的艺术家还特别关注环保、文化融合、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理念。他们以独特的观看方式和角度将各自的生命体验通过不同媒材表达出来,希望带着观众一同由观入念去感受和想象这些“他方”以及藏在视觉美感以下更深层的艺术表达。
澳门艺术家吴析夏,艺术史论博士在读,毕业于美国麻省大学。在今日美术馆、北京798、澳门东方基金会等地举办个展。文字和书法是她创作的重要符号,作品媒介涉及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和架上绘画,关注性别哲学、身份认同与当代艺术的交叉。此次展出的是她的架上绘画作品,将毛发和人体重塑,以身观身。
官宏滔的“非观”系列反对强调摄影媒介的“观看”,而是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到自然环境的数据(山水),加上独创一种数字媒体的译码方式,将原本藏起来的像素解放出来成为主角,而不是像素描绘的某个现实瞬间。在数字时代中的非影非画,具有时代特色和思考,独创手法值得关注。
薛家杰以油画创作出超现实风格,讨论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画面图像是描述一种现状和一种渴望。对于时代的无力和失重感,源于一种人性的割裂与无所适从的状态,作品中透露出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和思考。
JoviniaAntonio将日常生活中的西方纹样以及生活化的场景以拼贴、印花的方式组合生成艺术呈现,颜色鲜艳欢快,极具日常生活感,常用猫咪和城市元素。
樊燕君“十二记”模拟着民族志博物馆展示,“后文物”揭示本地的集体记忆与文化,因时间的发展、变迁、消失、持续,从而代替原本写实而真确性的文化器物,展示人们的所关心价值观及其社会处境问题。
CristinaVinhas带来了多件玻璃雕塑,作品中以海洋和宇宙为题材,以玻璃艺术这个人工的媒介去模仿和将自然的观看传达,作品精致带有愉悦的感觉。
陈晓敏带来了当代水墨作品原作,以鲜艳明亮的色彩展现出极具动感如水如云般的壮丽,她的作品描述极具诗意,给予观众在意境上更多想象,在水墨艺术中传承再创新。
杨韵诗同样是油画原作,描述了三位不同年龄阶层的女性在被观察的状态,以女性的角度观看和思考主客体关系,也是对于油画中肖像主题的探讨。
谭俊杰带来的水墨原画,传承了中国水墨的特色和视觉特点,以内敛的方式画下岭南水乡、北京颐和园、证果寺、谐趣园、水泉院等地。
刘春红带来一批工笔原画将日常生活加入到极具细节的工笔题材,在传统的题材中加入当代社会的生活体验,表现出积极面对生活的活力。
透过这次展览的十个“他方”,我们难得的看到这些来自多元文化和教育背景(非学院派别)的创作思路和方向,同时让观众可以在“传统”和“非传统”的创作倾向中找到类属于自己的那一个「他方」以及独一无二的态度、主张和美学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作品为国内市场罕有的港澳葡当代艺术家原作,部分为方所成都店首发,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当代艺术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