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24|评论: 2

[麻辣新舆情] 上海一包子铺申请10次未能办下店招有损营商环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1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上海徐汇区广元路上一家包子铺老板赵先生,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求助,称店铺已营业1个多月了仍然是无店招的状态。此前,他向相关部门申请了近10次,反复尝试递交店招设计方案均未能通过审批。

  报道提到,这次审批的反复并非只涉及一个部门。除了街道层面的审核外,还需提交给“社区规划师”进行审批。据街道工作人员解释,赵先生的包子铺由于地处风貌保护区,店招在外观上要求较高,这次拆门头就是社区规划师要求的,社区规划师是外聘的,街道是攒齐了一批材料一起交过去审核,这也导致时效上有些拖延。

  从这家包子铺申请店招的经历来看,对于店招的审批流程十分繁琐,而且要求极为苛刻。从字体大小、颜色、材质、发光效果到门头凸起,每一处细节都需反复调整,而且这些问题没有一次告知商家,无疑给商家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

  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吐槽,“总以为上海这种大的经济发达的城市营商环境会很好,不会出现这种政府卡来卡去的情况,只有经济差的城市才会出现,原来是我想错了。”“政府部门越设越多,办事越来越繁琐。”“店面的招牌本来就应该各具特色,为什么要弄的千篇一律,为什么不裁撤了一些不必要的部门,还能剩下不少编制。”

  综合网络言论,舆论普遍认为,审批程序过繁、标准过细,本质上是一种权力意识在作怪,这也反映出城市治理观念出了问题。随着城市更新运动的开展,统一店招已经是很多地方提升市容市貌的惯常操作了。什么“清明风”“番茄炒蛋风”“密不透风”,这些丑得千奇百怪的统一招牌不仅屡屡被群众吐槽单调呆板、大煞风景,权力过度干预之下还容易影响经营主体经营秩序、有损市场活力。

  媒体也评论指出,此前上海赋予了商家自由设置的空间,鼓励创新与个性化的表达,就应简化审批流程,尊重商家的实际需求。就算根据最新规定作出调整,也应加强前期沟通与现场勘查,尽量不妨碍商家的正常经营。少一些有关部门的指手画脚,给商家松绑,城市街道才有可能成为多元文化与商业繁荣的生动展现,而非千篇一律的单调风景线。毕竟,城市之美,在于它的包容与活力,而非一块块标准化的招牌。营商环境的优化不仅仅体现在大政策的出台,更在于细微处的关怀与支持,希望城市管理部门能为这些商家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服务,至少别再让他们每天早上摸黑卖包子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满意(0)
不满意(0)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4-5-22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有隐情的,上海那么店都有招牌,为什么就他家不能挂?

发表于 2024-5-22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继续吃瓜吧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