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彬:俄罗斯向中国倾斜幅度越大节奏越快,意味着其战事越吃紧且战争支撑能力越弱
作者公方彬系国防大学教授、大校军衔
因为普京率团访问中国阵容庞大,我们的官媒和网络博主很是兴奋,自豪感陡升。对于两国加强战略合作,这属于国家意志的范畴,毋庸置喙,但其间一些重大问题必须弄清,保证以更为良好的姿态应对俄罗斯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逻辑推论俄罗斯越是大幅度快节奏倾向中国,意味着其支撑这场战争的能力越弱,没有强大力量帮助将走向溃败。正是这个原因,要求我们必须弄清俄乌战争的形势态势和走向,避免盲目乐观。
前几天我提出一个观点,俄军向哈尔科夫进攻结果将化作当下战场形势的风向标,如果俄军伤亡数字大幅上升且持续长时间,意味着这是俄军在一个方向上组织的最后一次战役战斗进攻,下来不得不转向防御,并且逐步走向瓦解。因为这意味着美国军援开始奏效,同时反映俄军没有规避大量伤亡的有效手段措施。在F16尚未登场的情况下伤亡居高不下,这种战争无论如何都无法维持下去。
从泽连斯基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的消息看,实际情况正是这样。“在战争中,第一次没有一个旅报怨缺乏炮弹。而过去的两个月里,这种情况一直在发生。”要知道,这是捷克倡议尚未落实,即其帮助购买的炮弹运抵战场有待时日情况下发生的。
从乌军披露的俄军战损数据看,俄军在哈尔科夫开辟战场以来的几天里,伤亡大幅攀升,最高一天达到了1700余人,创出开战以来最高记录。仅在巴赫穆特以西的恰西夫亚尔小镇,俄军投入了2万左右的兵力,在付出6000多伤亡的情况下仍无法突破乌军防线,这很能说明问题。
另据哈尔科夫地区警察部门负责人向媒体介绍,俄军将不愿撤离的40多名老年人当作“人肉盾牌”关押在“俄军指挥部”地下室中,以此避免乌军实施精确打击。若此消息为真,已经不仅是违反战争法和人道主义的问题,而是反映出一支大国军队正在沦落到哈马斯的田地,甚至映现出来的弱势心理比不上哈马斯。
分析上述战场形势态势,意在说明俄罗斯大幅向中国靠近,唯一说明的就是没有大体量能力的国家作依托,已经看不到取胜的希望,所以其一定尽一切可能拉中国下场,至少让西方认为两国已经结盟与其对抗。
为什么认定俄罗斯向中国倾斜背后是战场形势态势的反映呢?因为俄罗斯继承了苏联衣钵,自认为是世界第二军事大国,加之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故而在国际舞台上一直扮演政治和军事“老二”的角色,至少在“敢做敢为”方面,给人美国之外首屈一指之感。这种行为与心理下,周边大国小国都是其眼里的小兄弟乃至跟班。
往更深处追寻,由于大半个世纪里(甚至追溯到更久远的沙俄时代)苏联/俄罗斯一直以高傲的姿态俯视周边国家,这已经化作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心理,在这种文化心理下即便有求于某个国家也难放下架子,倘若某一天放低身段向某个小兄弟国家乃至仆从国求助,一定是到了万不得已必须屈尊的时候。从当前情况看,俄罗斯似乎到了需要低下高傲头颅的时候。
具有风向标意义的现象或举措还可找出若干,俄罗斯国防部长去职,我曾作出这样的判断: 俄罗斯国防部长文职改革,一言以蔽之,基于战场形势与战争态势,未雨绸缪,避免军事政变!
俄乌战争大势逐渐明朗,我国该如何看待和应对?从单一维度考量大国博弈,俄罗斯大幅向我国倾斜是件有利的事情,因此会产生彰显中国实力与增强国家力量的双重作用。但是,全面理性看待国际力量构成与中国的大国道路,情况未必是这样。
我一直建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政治生态的变化,国家战略要实现三大调整:社会主义消灭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要由现实任务转为历史任务;处理国家关系的重心由第三世界转向第二世界,也就是转向有“力量溢出能力”的欧洲国家;国家统一由时间轴转向政治文化轴。
这里将第一、第二世界稍加注释。当年我们进行“三个世界划分”是把美苏两霸归于第一世界,欧洲国家和亚洲的日本等国家归于第二世界,亚非拉贫穷国家归于第三世界。苏联解体后其衣钵继承者俄罗斯一直走在下坡路上,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话说,俄罗斯除了军事力量,已经沦为三流国家。问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乌战争前的俄罗斯一直把自己当作国际舞台上的要角。基于认知的原因,国际社会对其认知也远大于实际能力。
作注释目的是什么?正确处理中俄关系。与美国关系调整很困难,之间涉及许多基础性难题,那么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就应当和中欧关系统筹考虑,要不要达成平衡。如果中俄关系单路突进,把欧洲国家抛得远远的,利弊得失显而易见。
失衡导致的至少有两大潜在风险:一个是俄罗斯若战败,只是现政权的失败,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不会发生根本变化,新政权领导下的俄罗斯一定加入西方阵营,圆一个欧洲梦,而不是维持现政权制订的包括中俄关系在内的政策。另一个是欧洲在内的第二世界必因中俄两国高度合作而视为异己乃至敌人,这就瓦解了拉近与第二世界关系的基础,甚至直接壮大美国主导的扼制和围堵中国的力量集团。
总之,若认定中俄结盟足以解决中国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且能抗衡整个西方世界,就坚定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若认为由此而来的代价巨大,恐怕需做多手准备,至少要平衡好与第二世界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