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泸州:一群被遗忘仍住在危房 中的“火炬人”
泸州火炬化工厂是三线建设时期的产物,1967年为了順应国家安全需要,由青海的光明化工厂(代号705)迁至泸州纳溪县,通过艰苦奋斗,并在1976年10月28日生产出第一批合格产品,这一事件标志着火炬化工厂的正式成立,随后,该厂在多个历史时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火炬人的隐姓埋名,披星戴月的忘我精神,创建了中国最大的“201”产品生产厂!
火炬人对国家的贡献和对泸州的崛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当时中国一大批核化工专家背井离乡,从遥远的故乡奔向泸州纳溪的大山,为祖国的核化工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业绩,他们的贡献与成绩理应受到国家的重视和表彰,但时代的变迁,让他们成了尴尬的一批人!
为了保密,他们远离城市,在闭塞的山沟里埋头苦干,久而久之,他们思想单一,世界观纯正,当时代的车轮滚滚而来时,他们已经不熟悉外面的新世界,固守在山沟风吹日晒几十年企业分给的房子里,端午节前的社区通知,让他们晃悠而思,他们住的房屋已是危房,何去何从,端午节他们是在水深火热中渡过的!
泸州的端午也在順应时代,欢天喜地的划龙舟赛就在火炬家属区的头顶上,而得知自己住在危房的人们心情是沉重的,整个火炬家属区都属老旧小区,不管是国家安全住房规定还是老旧小区改造,火炬家属区住房都是杠杠之内,但泸州市政府不知是太贪腐还是不作为,一直不管曾经托起共和国核化工业人的安居乐业,似乎已经遗忘了这里的人们。
火炬家属区老旧房开缝隙成危房,早就有人反映各级领导,但欺上哄下的面子工程天天都在进行,唯有这山沟里的危房没有人来关注,所谓的关心,都是表面工程,现在住建局在危房检查中发现问题,还是过场,没有具体措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纲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住在危房里的火炬人强烈要求泸州市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对火炬家属区进行全面排查,或者改造成三线建设博物馆,让昔日的隐姓埋名人过上正常的生活!
四川很多三线建设的家属区都进行了棚户区改造或加固美观工程,住在泸州危房中的老弱病残“火炬人”为什么就不能与其它兄弟厂一样,虽然生活在山沟,但能安心的安居乐业呢?若真的因为居住环境危险而死了人,谁知罪?
中国泸州,被遗忘在危房中的“火炬人”,对泸州的崛起是出过力,流过汗的!全体山沟沟的危房居住者强烈要求泸州市政府对火炬家属区这片老旧小区按国家住房法规进行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