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我和高祥君老师受邛崃市相关部门和崃岭集团的委托,到正在提升打造的四川省历史文化街区兴贤街和北街采访。11点左右采访结束,顺便走进文庙街游树高、郑惠琴夫妇的温馨小家中,想听老人讲讲兴贤街和北街那些鲜为人知的老故事。
身材高大的游大爷今年八十八岁高龄了,曾经任设在兴贤街原观音阁旧址内的邛崃螺针厂厂长,在北街苏家大院里居住了几十年,是两条古街上德高望重的米寿老人(“米寿“是古人对八十八岁老人的雅称,缘自“米”字拆开上下各是一个“八”字,中间夹着一个“十”字,合起来可读成“八十八”,故“米寿”是中国传统的对八十八岁老人的寿称)。游老的老伴郑惠琴也八十四岁了,仍面色红润,保持着健康苗条的身材,显示她年轻时一定是位人见人爱的美女。
听了我俩的来意,半坐半躺地在客厅躺椅上休息的游大爷一下子精神矍铄、红光满面起来。他的老伴郑大娘连忙泡茶倒水,一个劲地劝我们吃点茶几上的水果。
实际上郑惠琴是我爱人郑惠萍的大姐,也是我的大姨子。游树高是我的“挑担”,我叫他游大哥。在我的印象中,这位八十八岁高龄的老人除了夏天天高气爽的日子里会穿过南街到斜对面的文脉坊走走看看外,平时是足不出户的,可今天却像变了个人似的,仿佛年轻了不少。听他娓娓道来老街的旧事,我第一次发现他那刻满岁月印记的脸上洋溢着平时少见的兴奋和激动,一双大大的眸子里充满了是对家乡和往日经历的的深度理解、感悟和希望。
兴贤街、北街上的一砖一瓦,一家一户,一处处古迹,一个个故事听他讲起来如数家珍。什么北街上的北门古城墙古城楼,萧马店的大马圈,戏苑里上演的川剧,陕西会馆的前世今生,大夫第的传说;兴贤街上钥匙牌坊的故事,上川南道公署的听闻,积成烧房后天井中的酿酒古井,小时候经常去玩耍的观音阁初一、十五烧香拜佛的盛景,兴贤街南端的石牌坊和直到南城墙的大片菜地,在老俩口的口中讲得栩栩如生,让我和高老师如临其境,喜出望外。
考虑到两位老人年事已高,怕影响他们的健康,我和高老师依依不舍地向他俩告别。并郑重地向老人承诺,一定把他们所说的旧事写出来供有关部门提升打造兴贤街、北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时参考,让邛崃人永记家乡还有这些不应该忘怀的成年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