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53|评论: 1

[信息动态] 古老非遗与青春碰撞 非遗新生代,让传统文化有了“年轻态”表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3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老非遗与青春碰撞 非遗新生代,

让传统文化有了“年轻态”表达


2024年06月12日 22:36 新浪网 作者 封面新闻


300多年,是川北大木偶的传承岁月。20岁出头,是川北大木偶非遗传习班的平均年纪。
  6月,在四川南充,川北大木偶全日制学历教育传习班,迎来首批毕业生。月底的毕业汇报演出在即,演员班和制作班的同学们,都期待不已。
  而这种古老非遗与青春的碰撞,不仅发生在川北大木偶。
  封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在南充这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非遗传承迎来新生代,传统文化有了“年轻态”表达。

w700d1q75cms.jpg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的川北大木偶传习班正在训练。(摄影:谢杰)

  300多岁的川北大木偶
  和20岁出头的“毕业生”

  川北大木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舞台表演木偶,也是世界唯一的大木偶艺术。2006年6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上罕见的木偶艺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
  21岁的柏顺升始终记得,15岁初中毕业那个暑假,他和家人在峨眉山看到川北大木偶演出时的震撼。那个夏天,他报考了川北大木偶非遗传习班。
  学大木偶究竟要学习什么?柏顺升告诉记者,他常练习和表演的是一个书生大木偶,有10多斤。“一开始根本扛不动,更别说还要表演。”近6年学习、练习,从操作1分钟到10分钟到半小时甚至更久,柏顺升还参加了高坪区春晚表演、大型音舞诗画木偶剧《天下有偶》的演出。
  “现在算是初窥门镜。”快要毕业了,柏顺升的目标是希望加入大木偶剧院,继续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木偶演员。
  6月12日,川北大木偶传习基地,表演班的同学们正在走戏,还有10多天就是毕业汇报演出了,大家都很期待。不远处的制作技艺传习班里,制作班的同学们也正忙着泥塑、雕刻、上色……毕业大戏的大木偶和各种道具,都将由他们一手制作。
  又是一年毕业季,川北大木偶传习班首批47名学生即将毕业,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这是四川南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艺教融合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w700d1q75cms.jpg

  2023年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项目—“阆中皮影戏”研培班结业汇报。(图据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时间退回到2018年6月14日,川北大木偶全日制学历教育传习班正式开班。学制为中职3年,毕业后,发给中专文凭,通过国考的学员,还可进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民族艺术表演专业大专班学习,3年大专毕业后,有机会从事木偶戏、皮影戏表演和制作工作。南充是除成都以外,四川唯一一个保留四大文艺院团的市州,并拥有32个文艺组织。
  一晃6年过去,川北大木偶第一批毕业生,300多岁的川北大木偶再添“生力军”。而放眼南充,迎来新生力量的,不只是川北大木偶。

  非遗里的“青春”:
  新生代与传统文化碰撞绚烂火花

  传习班的娃娃,学了6年毕业,未来又如何发展?走进南充川剧团,或许可以找到其中一个答案。
  2016年,全省首个川剧非遗传习班在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来自自贡、南充等地的40名川剧苗子入班受训,6年学习后,2022年这些毕业生进入南充市川剧团,以边学、边演的形式传承非遗。
  2年过去,这些非遗新生代,用川剧“唱响”青春。今年“五一”期间,南充市顺庆区清晖阁内的清晖剧社,《别洞观景》《南阳关》《杀狗惊妻》《杨广问病》《挂画》《秋江》等12出经典折子戏接连上演,来自南充市川剧团的36名“00后”青年演员们惊艳亮相,他们“唱、念、做、打”,以专业技艺赢得戏迷们热烈掌声。
  除了边学边演,这些非遗新生代,还有更广阔的学习深造和发展空间。

w700d1q75cms.jpg

  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学生社团文化月上,川剧班同学表演。(图据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

  在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24岁的李妮橙正在老师指导下,排练经典剧目《铁笼山》,为今年的四川省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做准备。
  16岁时,幼教专业的李妮橙听闻南充市川剧团非遗传习班招收学生,在父亲的鼓励下报名考试,顺利通过。学习、表演川剧已经八年,李妮橙早已被川剧和南充川剧团(南充灯戏团)传承保护的国家级非遗——川北灯戏“圈粉”,且这份喜爱一天比一天深。
  这些年,她先后参加过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春节戏曲晚会、第四届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四海同春”2022全球华侨华人春节大联欢、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汇报演出等舞台。
  在李妮橙看来,非遗里的“青春”,并不“小众”。她和她同行的同龄人们都相信,传统非遗与新生代相遇,能碰撞出绚烂火花,会让青春更耀眼。

  老一辈期待:
  传统文化的“年轻态”表达

  学生娃在学习中加入非遗传承的“大军”,老一辈非遗人,也在思考新生代的未来。
  随着传习班汇报演出临近,这两天,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院长、国家一级导演唐国良,正带着剧院“老一辈”非遗人“助阵”。学生和老师们六年的教学成果,川北大木偶剧院严谨对待,唐国良期待,看到“00后”新生代对传统文化的“年轻态”表达。

w700d1q75cms.jpg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里川北王皮影非遗工作室。(图据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而100多公里外的阆中,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里,川北皮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彪正思考如何用好学校里的川北王皮影非遗工作室。
  2023年2月,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被确定为“四川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基地”。采取校内外双导师制,传习地方非遗技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王彪就是其中一名“非遗导师”。2023年,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专业协同下的高校非遗传承道路探索”案例,入选四川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
  更令老一辈非遗人欣喜的是,经过多年耕耘,非遗的种子在南充各地的大中小学校园里生根发芽,青少年学生逐渐成为非遗传承的生力军。
  6月11日,南充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召开,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使命担当成为关键热词。封面新闻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南充,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594项,其中联合国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国家级6项、省级43项。
  近年来,南充市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大力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创新推出“学校+院团、协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模式,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

w700d1q75cms.jpg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的川北大木偶传习班正在训练。(摄影:谢杰)

  据悉,目前,南充已推动14个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试点学校与6个文艺院团、文艺家协会精准配对,开设了木偶、剪纸、竹编、四川清音等各类非遗特色班18个,累计覆盖学生5000余人次。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4-6-13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充对戏剧传承和弘扬的举措,值得全省各地市州学习。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