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88|评论: 8

舆情舆理|“鬼称”舆情事件频发,舆论期盼监管部门提升精细化工作水平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4-6-14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舆情舆理:“鬼称”舆情事件频发,舆论期盼监管部门提升精细化工作水平



     一、近期“鬼称”舆情梳理

(一)博主@狂飙兄弟曝光连云港“鬼称”被抢夺手机

      5 月 16 日,抖音博主@狂飙兄弟发布视频称其在连云港蔬菜海鲜直销市场遭遇“鬼秤”。博主向市场管理方投诉时遭遇工作人员的围堵并抢夺其手机。5 月 17 日,微信公众号“连云港发布”发布通报称涉事商户存在短斤少两行为。5月19 日,官方通报称对涉事商户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罚款3 万元;对市场主办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罚款35万元;区公安机关对市场主办方工作人员及涉事商户予以行政拘留。5月2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向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出挂牌督办函,对连云港市海州区海鲜蔬菜直销市场“鬼秤”事件查处实行挂牌督办。

(二)博主@黑白一二举报南京农贸市场“鬼秤”被摔手机

      5 月 18 日,抖音博主@黑白一二发布视频称其在南京市江宁区某农贸市场买鱼时,一商户存在“缺斤少两”情况。同时,市场管理方的工作人员态度恶劣,呵斥让其“滚出去”,还抢走手机并摔在地上。博主报警后警方到场处理,民警问博主:“你买鱼你拍我们市场工作人员干啥”。5 月 19 日,南京市江宁区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称,江宁区市场监管局已对涉事农贸市场主办方和涉事商户立案调查。

(三)博主@铁拳出击曝光安徽芜湖金店“鬼称”

      5月25日,抖音博主@铁拳出击发布内容称在安徽芜湖某黄金回收店遭遇“鬼秤”,约31克的黄金,店内称重仅不足16克。5月29日,芜湖市镜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拟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告知书,拟合并顶格处以罚款22000元。6月1日,芜湖市镜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再发情况通报称,5月25日晚,当事双方自愿达成赔偿协议,签订《投诉调解书》。店家补足举报人损失金额8648元,并按损失金额二倍赔偿17296元给举报人。

(四)博主@B太曝光长沙夜市水果捞“鬼秤”

       6月4日,抖音博主@B太发布视频曝光,长沙一位水果捞摊贩老板声称“18元一斤”,结算时,重量740g的水果捞本该收费26.64元,老板却要收其32元。等再一次称重时,老板将单价修改为每公斤36元。之后,一位女生购买榴莲遇“死包”找老板理论,水果车上显示标价19.8元一斤。之后离开再次偶遇该老板时,发现其车上的价格变为“40元一个,100元3个”。 长沙市天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工作人员表示,已关注到该视频,相关部门正在核实中,如果存在违规行为肯定会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二、舆情动因分析
(一)痼疾久未根治刺激舆情爆发。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抖音、微博博主加入到打假“鬼称”的行列中来,各地也屡屡被曝光“鬼称”问题,部分城市甚至多次被曝光“鬼称”问题。例如辽宁大连市曾在2023年国庆假期期间被一名博主曝光在一家餐厅遭遇“鬼秤”,涉事餐厅被重罚,消费者对当地整顿市场环境曾充满期待。然而,在2024年1月期间,时隔仅一个多月该地又曝出现“鬼秤”。反复出现的“鬼称”舆情不仅增加了公众对市场的不信任感,损害了当地旅游口碑和营商环境,更使公众对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产生怀疑。舆论铺天盖地般地讽刺政府“打假全靠网红”,导致一旦事件发生后,各种负面情绪交织发酵,推动舆情迅速升温。

(二)利益受损激发情绪共鸣。

       近年来“鬼秤”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市场经营秩序,引发了舆论的一致声讨,社会公众对此类情况的商户是否普遍存在显现出强烈的担忧情绪。“鬼秤”,涉及基本的民生问题,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关系到消费者切身的经济利益,一旦被曝出,勾起群众内心对“欺骗”“不公平对待”的天然厌恶,极易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和讨论。而参与“鬼称”打假的视频博主多选取在农贸市场、旅游景区、餐厅等人员密集或客流量大的场所,涉及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博主们通过亲身体验揭露行业乱象,这样的内容贴近生活,触达城市的角落和底层,暴露出的问题更易引起网民情感共鸣,从而推动舆论传播。

(三)网红博主助推快速发酵。

      近期多起“鬼秤”舆情事件均有网络流量博主参与痕迹。抖音、微博等网络平台中,如@B太(粉丝2528.5万)、@狂飙兄弟(粉丝319.1万)、铁拳出击(粉丝49.9万)、@打假兄弟正能量(粉丝26.4万)、@南哥有一说一(粉丝14.1万)等均为打假活动的头部视频博主,并长期在全国各地进行打假活动。梳理发现,近期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鬼称”舆情均是由网红博主自身账号发出,并在同一时间多个平台发布打假活动信息,叠加平台的流量推送,在大量粉丝的阅读、传播下,使得舆情的信息传播速率加快、范围拓展更广,导致事件舆情在短时间内快速发酵,舆情热度呈现爆炸式扩散。以抖音博主@狂飙兄弟发布的曝光江苏连云港海鲜市场“鬼称”问题为例,其抖音信息获得点赞175.9万,评论46.3万,收藏7.9万,分享122.5万,累计352.6万的互动量,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四)现场视频画面形成视觉冲击。

      从所发视频来看,打假博主通过暗访、隐蔽拍摄的形式记录商家的不法行为,并在购买商品后以复核重量的形式同商家进行当面对质,将一些“鸡贼”商户偷奸耍滑的行为直接暴露在聚光灯下。而在打假过程中,曝光人遭遇商家随意按键调秤,砸坏“鬼称”、拒绝售卖的情况已成为家常便饭,更有甚者,在打假过程中遭遇被多人围堵、言语恐吓、抢夺手机,被执法者威胁的情况。这些充满暴力威胁的视频画面一经放出,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点燃了公众愤怒情绪。

(五)执法拖沓敷衍促使舆情热度攀升。

      上述网络博主所发布的视频之所以引发舆论的广泛热议,除了舆论愤怒于商家肆意欺诈顾客的因素外,消费者曲折的维权经历更令网民感慨不满。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投诉电话形同虚设、维权渠道不畅通、到位速度缓慢等均让舆论对监管部门的履职提出质疑。此外,在上述事件中,发生过市场管理人员不当回应、错误执法行为,此类基层人员“问题”行为短时间内接连发生,极易给群众留下地区市场监管部门消极监督,刻意纵容市场商贩缺斤少两的印象,这也为上述舆情舆论中掺杂大量质疑职能部门言论留下了发酵空间,相关言论在舆论场中不断演变至“保护伞”“黑社会”等敏感评价,促使舆情热度不断攀升。

      三、舆论风险分析
(一)个体事件演变为对地方营商环境的攻击质疑

      纵观近期几起市场监管舆情的舆论反馈,部分网民由对单个打假视频的讨论逐步衍生至对连云港、南京、长沙等地营商环境的质疑,期间不断出现网民反映上述地区存在其他类似缺斤少两问题,由此质疑市监等部门监管不力。相关言论不仅损害地方职能的公信力,更是影响当地的营商环境,使得市监部门陷入舆论审视的风暴中,不利于地方后续企业引进,经济发展或由此受到局限。此外,后续一旦再出现此类市场消费类重大负面舆情,舆论易再度翻炒此前舆情事件,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些措施的效果就可能被削弱,出现舆情长尾影响。此外,反复发生的“鬼称”事件,一旦属地监管部门不能迅速地对违法商家做出有力地处罚,极易给社会公众形成对当地的负面印象标签,从而逐渐形成对当地监管部门的不信任印象,形成所谓的“地域黑”标签,影响地域的声誉形象。

(二)地方负面舆情严重干扰文旅市场发展

      今年以来,多次发生的负面舆情给当地的文旅市场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提灯定损”事件后,不仅导致涉事地民宿行业在假期期间遭受大面积退订,也使得潜在游客对当地旅游服务业的整体信任度下降。“鬼称”系列舆情事件中,就有旅游博主发布视频表示将修改行程,不再将连云港、长沙等设为此次旅游目的地,后多个相关视频评论区中出现网民评论“不去连云港”“谁还敢来长沙”等的言论。数起事件均体现了网络舆情的强大影响力,以及社会公众对于涉及公平正义、消费权益维护等议题的敏感性。非理性的情绪宣泄在网民中蔓延,加深了公众对这两个地方文旅环境的负面认知,导致当地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修复旅游形象、重塑文旅品牌成了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官方回应不符公众期盼,给舆情留下发酵空间

      几起舆情中,官方均对此作出了回应通报,但舆论对此接受度“较弱”,其中认为官方回应不真诚,违法代价太低等言论,揣测地方职能部门包庇违法商贩的言论广泛流传在舆论场中。期间更有网络博主带节奏称“官方已经道歉了,大家宽容一点吧!以后再也不会出现有网红能跑掉的情况了”,引导舆论转向对官方回应的关注,疑似传播官方在阻碍社会监督的观点,给舆论留下猜测职能部门的不作为的空间,加剧公众的不信任感,后续舆情仍存在一定发酵空间,职能部门处置舆情的压力仍存在。

(四)同类舆情密集曝出形成全网“打假”热潮

       近年来,市场缺斤少两问题频繁爆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相继出台各项整治措施,但“鬼秤”问题仍难断绝,也由此孕育出了多个“打假”网络博主,吸引大量网络流量。无论是此前B太打假视频走红还是“狂飙兄弟”鬼秤视频引发热议,公众显现出更愿意相信此类“打假”博主视频的倾向,不断翻升的打假视频热度,后续或将形成一众网络博主的跟风热潮,届时将产生不可控的舆论效果,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相关情况需予以警惕。

(五)警惕部分偏激言论带偏舆论走向引发

      通过梳理相关舆情发现,期间有部分网民借此质疑官方未对涉事公职人员抢夺手机、不允许拍摄视频情况作出回应,由此滋生“官官相护”“蛇鼠一窝”等敏感言论。对此有关部门予以警惕相关敏感言论蔓延发酵,此类涉及执法“不公正”对待的行为或促使社会不满情绪持续堆积,加剧线下斗殴、偷窃等不稳定因素,给社会整体稳定带来较为严重的冲击影响。

     四、舆情启示建议

    (一)主动防范,强化市场监管网络舆情的风险研判。


     积极防范和有效引导市场监管领域涉及民生问题的舆情,要强化网络舆情管理的“治未病”理念,明确舆情事件发酵、发展的周期过程,做好舆情应对的“关口前移”。一方面,加强对“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关注,准确把握网上舆情走势。如通过网络交易监管平台、网络交易信息分发系统和12315投诉举报平台的数据监测,结合美团、饿了么、携程等电商平台等大数据分析,了解掌握当下经济运行状况与国人活动轨迹、行为方式及消费状况等,进而深入了解当地群众的诉求倾向。同时,针对社会上涉及市场监管领域的各类信息,及时进行正面评论和引导,帮助发帖人缓解情绪、解决问题,减少负面声音的存在。另一方面,围绕物资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物价稳定、冷链食品安全检查、计量器具等民生实事,强化监管,持续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价格违法、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缺斤短两和霸王条款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重点行为。


    (二)妥善化解,引领市场监管网络舆情的正面态势。


     近期系列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必须引起监管部门的深刻反思和警醒,在解决好当前问题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把握舆情规律、回应和引导舆论的能力。一是把握好“时”,抓早抓小,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按照舆论引导贵在早、贵在快的要求,应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发声、第一时间公开事实真相、第一时间回应关注热点,形成“首声效应”。二是把握好“实”,实事求是,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急出发,不回避、不遮掩,实事求是面对舆情问题,通过关乎民生实际问题的解决,熄灭一个甚至一类舆情隐患点。三是把握好“效”,行之有效,增强把控和引导能力。在舆情应对处置中,信息公开透明是减少舆情危机的基础。要学会与新闻媒体打交道,善于运用全媒体融合,合理设置宣传内容,顺应新闻传播规律,积极主动发声报道,使公众认同官方报道所塑造的舆论环境,从而掌握舆论主导权。


    (三)规范善后,推动市场监管网络舆情应对科学化制度化。


      网络舆情风险的消除,并不意味着问题的彻底解决。民生问题具有“长尾效应”,草率回应、不当处置容易引发一系列非理性情绪裹挟其他社会矛盾一并发酵。只有从根本上消除引发市场监管舆情风险的因素,才能维护监管部门执法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一要加强对舆情事件的后续跟踪报道。二要对网络舆情处置流程进行复盘总结。对突发舆情事件的舆情发展状况、官方应对举措以及处置效果等内容进行全面梳理与评估,尤其是深入挖掘高潮节点、反转拐点、风险焦点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经验教训的总结评估,举一反三抓好整改,深入排查市场监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苗头性和倾向性的不稳定因素。三要建立健全市场监管网络舆情应对的长效机制。根据舆情应对发展形势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网络舆情应对预警机制体系、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机制体系、舆情应对保障机制体系。科学认识、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制定网络舆情甄别工作机制、舆情信息反馈机制、突发舆情快速决策机制以及建立和规范媒体接待工作机制等,筑牢网络舆情工作的制度屏障。


        来 源:中国网四川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4-6-15 09:0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鬼秤,把要称的东西使劲用力扔上去,又不一样。经常买菜叫商户轻拿轻放

发表于 2024-6-15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自己带个随身称

发表于 2024-6-15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rawerhl 发表于 2024-6-15 10:15
现在自己带个随身称

这个秤不准吧?

发表于 2024-6-15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市场上都有公平秤,现在好像没有了

发表于 2024-6-15 14:1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监管部门:
是否监管?
是否尽到职责?
何需博主打假?
何需舆论造势?


发表于 2024-6-16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折好了再用撒

发表于 2024-6-17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就有遥控秤了!遥控油枪啥的!

发表于 2024-6-17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舆情舆理|“鬼称”舆情事件频发,舆论期盼监管部门提升精细化工作水平
https://bbs.mala.cn/thread-16612151-1-1.html
(出处: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