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民政部发布2024年1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1季度全国结婚登记数为196.9万对,较之2023年同期的214.7万对,减少了17.8万对,降幅明显。与此同时,离婚登记也从去年同期的64.1万对降至57.3万对,减少6.8万对。
在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少子化的背景下,结婚登记数的变化不时引发热议。长期追踪结婚登记数据的人口学专家何亚福向界面新闻表示,受育龄人口减少影响,中国结婚登记数从2013年达到峰值后,连续9年持续下降,2023年因疫情结束后的补偿性登记而有所回升。今年1度季度结婚登记数同比下降,表明疫情后的补偿效应已逐渐消退,预计2024年全年结婚登记将持续下降。
何亚福指出,2023年结婚登记数从上一年的683.5万对,上升到768万对,主要原因是受2020-2022年的疫情影响,许多年轻人推迟到2023年结婚。但因人口年龄的结构性问题,结婚登记数下降的大趋势不会改变。2024年一季度数据的下滑,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趋势。
他分析,原因首先是年轻人数量下降。七普数据显示,中国80后、90后、00后的存活人口分别为2.15亿、1.78亿、1.55亿。其次是适婚人口性别比失衡,20-40岁男性人口比女性多了1752万人。这些结构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未来人口形势的发展。
此外,初婚年龄推迟也是重要原因。根据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平均初婚年龄男性为25.75岁,女性为24岁;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男性上升到29.38岁,女性上升到27.95岁。
结婚成本过高,经济压力过大,以及婚育观念的改变,也在影响人们的婚育行为。当今社会,买房已经成为很多人结婚的必备条件之一,部分大城市的房价早已超出普通工薪阶层的经济承受能力。在部分农村地区,天价彩礼导致很多年轻男青年结不起婚。
从近几年的数据看,1季度结婚登记数通常最多,这与中国春节这一重要传统节日密切相关。2020年1季度受新冠疫情冲击,结婚登记数量异常走低,随后第二季度出现补偿性增长。相比之下,2024年1季度的登记数量减少,表明疫情后的补偿效应已逐渐消退,且长期影响“婚姻市场”的因素依然在发挥作用。
何亚福说,尽管2024年出生人口可能会因延迟生育等因素有所回升,但从长期看,受年轻人口减少、生育观念变化等影响,中国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数的下降趋势难以根本改变,除非未来实施强有力的生育支持政策以应对这一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