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055|评论: 5

[转帖] 英国“经济学人”看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8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国《经济学人》:中国已成为科学超级大国。
2019年,《经济学人》曾调查中国学术研究现状,并提出疑问:中国是否有一天会成为科学超级大国?五年后的今天,这个问题得到明确的回答:是的。
6月12日,英国知名《经济学人》刊文,根据两大科学指标——高引用率论文数量和自然指数,从植物生物学、人工智能(AI)到超导物理学等领域,中国均处于研究前沿,已经成为科学超级大国。
“太神奇,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做到了”
首先将目光投向中国科学院及其植物生物学成就。
过去几年里,中国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去除后可以增加小麦的长度和重量的基因、一种可以提高高粱和小米等农作物在咸土壤中生长能力的基因,还有一种可以使玉米产量提高10%左右的基因。
现在,中国被广泛认为是农作物研究领域的领导者,但植物科学研究的兴起绝非个例。
两大高质量科学指标显示,在顶尖科研的“千里之行”中,中国科学家取得长足进步,且没有放缓的迹象,由美欧日主导的旧的科学世界秩序正在走向终结。
在高引用率(即“高影响力”)论文数量方面,中国科学家进步飞速。
科学分析公司Clarivate数据显示,2003年,美国高引用率论文数量是中国的20倍;到2013年,美国高引用率论文数量约为中国的4倍;2022年起,中国高引用率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和欧盟。
2022年起,中国高引用率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和欧盟。
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依托于全球顶级期刊《自然》,统计刊发在一系列著名期刊上、经过同行评审小组审议的论文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质量的另一个指标。2014年该指数首次推出时,中国排名第三,论文数量还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2023年,中国已经名列前茅。
根据自然指数,中国高质量论文数量已名列前茅。
根据莱顿科研产出排名,目前中国有6所大学或机构进入世界前十;根据自然指数排名,中国有七所大学或机构进入前十。英国牛津大学高等教育教授西蒙·马金森表示:清华大学现在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科技大学。这真是太神奇了,他们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做到了。
从具体领域来看,美国和欧洲在普通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仍然遥遥领先;而应用研究是中国的强项,中国科学家在物理科学、化学、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领先世界。
中国强大的工业基础、充足的能源,意味着可以迅速启动材料等物理创新的大规模生产。
英国AI材料公司Materials Nexus首席执行官乔纳森·比恩说:这正是中国比西方国家更有优势之处。
中国科学实现重塑的三个主要原因:资金、设备和人才。
首先,中国的研发支出自2000年以来增长16倍。虽然仍与美国存在不小差距,但中国在大学、研究机构的支出已超越美国,并在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上投入大量资金。
先进劳动力是中国科研进步的主要原因。受国内激励措施吸引及美欧国家政治压力影响,出国学习的中国学生正带着技能和知识争相回国。经合组织数据显示,自2000年代末以来,回国的学生数量多于留在当地的学生数量。这些海归成为主要科研力量,发表的论文数量是留在美国的同等研究人员的2.5倍。
在科学装备上,中国同样投资颇丰。
中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最灵敏的超高能量宇宙射线探测器、世界上最强的稳态磁场,不久后还将拥有世界上最灵敏的中微子探测器之一。
现在,中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不乏最先进的设备和精英研究人员,且薪酬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西方机构对年轻而有抱负的中国科学家的吸引力似乎越来越小。美国麻省理工前研究院尼科·麦卡锡称:中国学生并不像他们的导师那样,将美国视为某种‘科学圣地’。
以AI为例。美国乔治敦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5月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AI研究论文总数量,还是AI研究高引用率论文数量,中国机构都名列前茅。
中国的AI研究是世界级的,CSET人工智能分析师扎卡里·阿诺德表示,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等领域,他们有着明显的领先优势。
中国在科研领域的短板同样显而易见:首先,中国产出更多的顶级研究成果的同时,产生大量低质量的科学成果,中等大学教学质量相对较差;其次,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国仍在努力追赶西方国家,企业内部的基础研究尤其匮乏;学术不端行为一度泛滥……
不过中国正在克服这些短处并取得进步,因此美欧领先领域“不太可能长期安全”。例如,中国在生物和健康科学的影响力正在提升。科睿唯安科学信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乔纳森·亚当斯称:“在生物领域,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中国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个新领域的能力非常了不起。”
尽管美西方国家近年来持续炒作“国家安全”、“知识产权”的议题,但中西科研合作非常常见,且至关重要。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美国作者的电信论文涉及中国合作者;在成像科学、遥感、应用化学和地质工程领域,这一比例达到25%至30%之间;在人工智能研究中,有一个来自美国或中国的合著者对另一个国家的作者有益,平均引用量可以增加75%。
在美欧国家政治压力下,中西方科学家的科研合作遭遇阻力。中国“自力更生”的科研目标,同样令欧美科学家产生担忧。目前,中国的科学产出与国际合作者合作的份额一直稳定在20%左右;西方科学家往往有更多的国际合作。不同于中国科学家,由于语言和政治限制,西方科学家很少在中国访问、工作或学习。
中西方科学家的压倒性观点是,合作必须继续,最好是增加。对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关上大门,对于西方科学来说也是灾难性的。中国研究人员长久以来是欧美顶尖大学许多院系的骨干。2022年,在美国工作的顶级AI研究人员中,来自中国的比来自美国的要多。
几乎没有迹象表明,中国科学发展进程会陷入停滞。马金森教授同样表示:我认为,给中国奇迹设限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奇迹远未达到极限。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4-6-19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18日公布“2024年世界竞争力年报”。
《世界竞争力年报》由IMD每年6月发布,基于“营商效率”“政府效率”“基础建设”和“经济表现”四大指标,对全球67个主要国家及经济体进行经济竞争力评价。
排名前十的经济体分别是新加坡、瑞士、丹麦、爱尔兰、香港地区、瑞典、阿联酋、台湾地区、荷兰、挪威。
美国排名第12位、中国今年排名比去年上升7位。在67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4。韩国排名第20位、日本排在第38位。日本排名已连续多年下滑,说明日本经济的整体恶化。

发表于 2024-6-19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日鸿 其实崇洋媚外......看英国的.......

发表于 2024-6-19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辣瓣* 发表于 2024-6-19 18:49
日鸿 其实崇洋媚外......看英国的.......

扇蓝轮脸。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