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金堂县城的公交车实在不咋的,坐车的体验差,甚至远不及川东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
一是车况差。十年如一日,老牛拉破车,破车多是燃油车,车里面臭烘烘的,噪音大,抖得厉害,有的座位椅子都是烂垮垮、脏兮兮的,反正公交公司的领导上下班又不得坐这种车,可能是打算发扬艰若奋斗的老传统,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说穿了就是能多将就一年是一年。
二是车次间隔时间长。河这边赵镇,河那边栖贤、官仓,建成区能有多大的地盘、多长的线路?等个公交车能把人都晒晕。特别是到政务中心的公交车,少得可怜,到政务中心线路也少。一般来说,在每个县,到政务中心办事的人应该很多了噻。
三是线路规划不合理,存在资源浪费。反正坐公交车出行或者办事就是不方便,有好多地方没有公交车,网约车也不去,出租车、三轮车价格低了也不想去,变相地拉高了出行成本,随便走一趟就要十几二十块钱。大学城客运站建起来了,但是没有见到过从那里出来能开到成都“东、南、西、北、中、发、白”的车,也没有到其他乡镇的线路车,每到周末,大学生进个城像打仗一样搞集团冲锋,这个车站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四是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举例如川东某欠发达地区,公交车基本上都实现了油车改电车,车车坐起来平稳舒服。老人有公交卡,农村或外地的老头、老太太年满60岁也能凭身份证免费坐公交车,车上还备有应急救生包,老人出门既方便又放心。人民公交为人民,为了搞好服务,这个地方甚至还开行了晚上接飞机、接动车、接下晚自习学生回家的公交。
金堂县城,地势平坦,道路宽阔,长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量比较大,GDP在全省县、区排名也不算低,具备发展公共交通的良好条件。为什么居民出门坐个车就这么难,坐车的体验就这么差呢?在此呼吁有关部门正视这个老大难问题,做好这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为民谋福利、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