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至民国时期,兴贤街上曾有过三座牌坊。
街的最南端观音阁外有一座节孝坊,1904年前为东西向,1904年因建宁宅移动方位改为南北向。
从观音阁出发向北,到今文君街与兴贤街交汇处,靠北面原是上川南道公署大门外的坝子(类似今之广场),坝子东侧位置有一座南北向的小牌坊,坊名“节节坊”。这也是邛崃县城中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后拆除的一座牌坊。
再往北到都官寺巷口,高大的钥匙牌坊(原名“褒纶凤诏坊“)横跨兴贤街而立,南北向,六柱五跨,高大巍峨,比今人复建的“兴贤坊”高大许多,距今“兴贤坊”约150米远。据老一辈人讲,钥匙牌坊上端有清淅可见的钥匙箱(横梁凹凸处),听说存放着龙兴寺庙门的钥匙,要开龙兴寺正门以及殿门需到牌坊上取下钥匙,用完后必须再放回牌坊上。民间传说给这座石牌坊凭添了许多典故,故在临邛古城的石坊中最为世人熟知。
今南北向的“兴贤坊”,旧时是没有的。实为2002年打造华德步行街时仿原文庙内的“兴贤坊”而来,由何鼎康设计施工仿建。
古“兴贤坊“原在邛州文庙(兴贤街之西300米处)内东侧,西侧对称牌坊为育才坊。兴贤街上仿制的“兴贤坊”与文庙内的老“兴贤坊“比,形制接近,材质却不同。
钥匙牌坊毁于1965年春。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今文君广场东侧的农民市场内设有屠宰场。1962年,屠宰场迁至北门外北坛坝。由于生猪屠宰需大量的水来冲洗,1965春申请建水塔储水,县主管部门同意批复后,管屠宰场的县食品公司无钱实施,报请县上同意,先拆县城南门的七处牌坊和北门朱牌坊,将其砖石用于屠宰场的水塔建设,后觉不够再拆古城中其它牌坊。水塔是建好了,可是邛崃城区的牌坊却毁于一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