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看“角儿”
——张国培在川剧《隋唐乱》里的程式化表演艺术
斯慈平(绵阳)
戏比天大。这句话是一代又一代川剧前辈人总结流传下来的艺术箴言。在当今,懂得和信奉并坚持践行这个箴言的艺人已经不多了。庆幸的很,最近观看到一场演出,一个靠借演员演出的民间剧团,一出老戏,一个花甲艺人,从开场到尾煞,全情呈现传统程式化演出的艺术张力和酷炫之美,让人赞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艺人精神,也让人在哀哀怨怨和唾沫星子四溅的川剧演艺视界里,看到了弘扬传承的希望之光和不竭动力。
6月,什邡洛水的天气与四川盆地各处阴晴不定的情况大体一致,几天晴夹着一两天雨。洛水剧院的观众席,戏谑般地参照天侯的情形,几天热闹,几天冷清。天气晴雨由天定,剧场冷热却是要看什么样的角儿在演。观众看戏看的是角儿。
进入6月下旬,洛水剧场因有张国培、赵小利、叶永学、杨英、闻飞、王丽君、陈明江等一批长期活跃舞台,颇受观众欢迎的艺人加盟出演,观众席再次从四五十人拉升到近百人。你会说百十个观众算不得多。可以今非昔比。剧院若是能场场稳住这个数字,戏园子就有得生气,喝彩声才叫的响堂,艺人们才有衣食和快乐。
自有川剧史的三百来年,洛水就是当仁不让的戏窝子。重庆双碑川剧团的当家人蔡老大,每年夏天都张罗着各地艺人,把这里捣鼓成艺人和戏迷们避暑又能过足戏瘾的地方。今年是连续的第九年。开张演出那天是6月6日,典礼上,台上演职人员、台下近两百名观众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七十六岁的蔡老大在观众席走动着来回指挥并领唱,眼里饱含热泪,就像一位靠天种地的老农期待着种豆得豆那样,期盼着至少别因为歉收,重复一年又一年往戏园子贴补的尴尬局面。
说到尴尬,蔡老大
也真的是吃错了药。打小,因为长得漂亮,嗓音好,扮相也好,迷上了川戏,迷了一辈子,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平时省吃俭用的积蓄,或者干脆说就没有可能留下积蓄,每个月的工资,后来的退休金,全都用在拉班子、搭火把上面了。尽管如此,还有难以支撑下去的时候,就无情的把一奶同胞的二妹三妹拉上船,大家一起穷欢乐。个中滋味,圈内人没有不知道不唏嘘慨叹的。
一个剧团的生存发展靠的是角儿。票房靠观众,观众看角儿,角儿支撑一班人存活。角儿,观众,剧团,三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离开谁都凉菜。
洛水剧场有冷场也有高光时刻。6月22日下午,六十二岁的川剧艺人张国培出演《隋唐乱》杨广一角,从问病逼宫到登基闹剧,整场演出近两个小时,张国培全身沉醉在角色中,把一个放浪形骸悖逆人伦野心勃勃的二王千岁杨广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娃娃丑、袍带丑、文生、武生、老生多重人物塑造,运用各种表演程式,精彩演绎出不同剧情阶段,小花脸的机智,娃娃丑的稚嫩,袍带丑的稳沉,武生的刚毅,尽显演员多方面的功力和才华。
杨广身为金枝玉叶,不同于社会上的浪荡公子,人家千岁爷呢!杨广调戏陈姨娘,饰演者张国培从讲白到演唱到无声表演,一个台步,一个扭身,一个眼神,一个扬眉,一个撇嘴,弹褶子,耍水袖,耍扇子,摆翎子,抖蟒袍,单腿盘膝,等等等等,程式一个接着一个,就像相声段子包袱迭出,令人赏心悦目,欢喜连连,观众不入戏都难,一泡尿憋到戏结束。
张国培是那种“戏比天大”“认死理”的人,他后来意犹未尽并几分歉意的说,老艺人在这个戏里还有跳灯影环节,我因为身体原因没能用上,那可也是加分的程式表演呢!
通观《隋唐乱》全剧程式表演,最集中最高强度最出彩也最考演员工夫的,是杨广逼死母后登基那一场。张国培饰演的杨广背后背着玉玺,走着走着,或因过度兴奋烧昏了头,或得意忘形乎所以,居然忘记了玉玺所在,惊慌失措之中,在朝堂之上脱兔一般串跳,在群臣身上搜找玉玺,丑态百出,滑稽之极。这段表演过程持续了十多分钟,演员没有一句唱词,没有一字讲白,全凭眉眼身法步作无声表演,那叫一个叹为观止,一个绝。那些习惯边看戏边品头论足的观众此刻无声了,台下数十双眼睛齐刷刷盯住舞台,定在杨广,不,定在张国培身上,观众席全场鸦雀无声,直到整段表演结束,大家才回到现实中来,跟着便情不自禁的大声叫好,直呼过瘾。
真舍得拼啊!这是观看张国培表演最直观的感受。戏剧人把穿在戏服里面贴身的衣服叫香汗衣,那是用来保护戏服的。一场演出下来,每个担纲主角的演员往往都是一身大汗,哪里来的香汗啊!张国培在后台卸妆的时候,香汗衣全贴在了皮肤上面,就连外面的胖衣也湿透了,脱下靴子来居然倒出了一小杯水。
探访张国培走过的艺术之路,他有今天的艺术修养和建树作为,与川剧文脉源远流长相通相接密不可分,与他天赋出众和勤奋不缀紧紧相连。张国培的师爷是川剧老生行的天牌、大名鼎鼎的川剧大师天籁。当年,《隋唐乱》这个戏在他师爷天籟手上就是一张王牌。师爷把这个戏传给他父亲张天陪。她父亲本名张今孝,是民国时期成都“三益宫”科社的学徒,张天培是艺名,是父亲的两个师父天籁和贾培芝,两个大师名字的结合。父亲又把这个戏亲传给他,端的是父业子承,代代相传,无缝衔接。
张国培16岁初中毕业,考进当时有名的金堂县川剧团娃娃班,拜师曲丰(著名川剧武生姜尚峰爱徒),苦学苦修六年,学会了武生武丑老生多个行当。二十二岁出师时,已然成为剧团的一线骨干,在川剧界与师父曲丰一起被誉为“老宝顶”“少宝顶”,声誉和口碑不亚于后来的戏剧梅花奖、小梅花奖。80年代,张国培多次参加成都市专业文艺团体比赛演出,由他担任主演的《徐策跑城》《拦马》《宋江杀惜》等剧目均在历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张国培剧照几次入选《中国戏剧与电影》《川剧艺术》杂志封面人物。他主演的川剧《拦马》,被中央电视台拍摄为新闻电影到国外宣传展播,获得国际国内如潮好评。后来,为照顾年迈父亲,张国培调到江油市川剧团,跟随父亲学艺,深得父亲艺术思想熏陶和演艺技能精髓。特别是因为父亲的关系,一批名家名人经常出入张家,张国培获得机会,先后拜师小丑名家余棒、武生泰斗筱稚林等,并受到川剧艺术大家袁玉堃、邹西池等艺术思想熏陶,成为全面掌握各种表演艺术全能型的艺术人才。
作为资深川剧艺人,张国培的艺术生涯成果累累。先后成功塑造了数百位舞台艺术人物形象,代表剧目有《隋唐乱》《徐策跑城》《寇准背靴》《宋江杀惜》等等两百多部。退休后,他以一个川剧传人的责任担当,开启了个人的川剧艺术传承教育行程。他先后吸收十多位门徒,手把手悉心进行教学和程式化、个性化艺术传授。他破除专业和业余的门户之见,常年奔走于各地民营剧团,热情指导节目排练,把每一个剧目都作为示范性演出,为民营剧团传习经典,输送人才。他受邀参加安徽省铜陵市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教学,专门讲习由铜陵“枞阳腔”传入川剧的“吹吹腔”(川话版的“枞阳腔”)的艺术特点和演唱程式。百年之前,“枞阳腔”远嫁川地今又回归发源地,成为全国艺术界的一段佳话。他以实实在在的付出和奉献,赢得了业界同行、学生和广大观众的热情追捧和爱戴。
张国培在川剧界在同行中在观众心里是当之无愧的角儿!但他时时处处都是一副谦和真诚之态。“我不算什么角儿。我就是认真演好角色,不糊弄观众,不怠慢舞台,不亵渎艺术,对得起老祖宗传到自己手里的饭碗。”张国培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