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游剑门关翠云廊,可谓一波三折:前一天(7月3日)内弟便驱车带我们一游。可不想天不作美,至翠云廊景区雨仍未注。等候近一个小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当天不会开放了,因为雨后需排查,然后才能开园的。无奈只好返回。
第二天,也就是7月4日,天气晴好,早早起来,复去剑门关翠云廊一游。
我们是从景区的南大门进入的。
旅客咨询服务点,筒瓦泥鳅脊,粗大的圆柱,门栏窗格,以黑色深棕色为主,古朴厚重。桃红石板铺就的广场、同材质的石阶,美观大气。服务点内宽敞的大厅,电子显示屏,电子扫码,一应俱全。
我去过南京中山陵,记得进入景区沿途有若干照片介绍其景点历史的。剑门关景区入口,有古色古香的坚固的透着一丝沧桑的气息的石牌坊,有长长的绿道,雕塑、浮雕、实物等,很有气势。没有坐观光车,步行。
透过密密的树杆,崖壁上有“云环耸翠”四个大字,是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年),一位文人途经剑门,有感于剑门关群峰高耸,金牛道在剑阁境内古柏苍天、翠云环绕,提笔以刚劲的颜体风格写下了六尺见方四个大字。现在我们所见的这四个大字是我国当代著名军旅书法家李铎的手书。
翠云环绕、古柏苍天、高耸群峰中,纤细的瀑布飞流直下。
姜维神像,是一块以神化形的奇石。当年姜维承诸葛亮遗志,坚守剑门关,以少量蜀兵抵御数十万魏军,为蜀汉政权洒尽热血,传说他死后,英魂返回,化作山石,永远守护着剑门关。
剑柄石。古老相传:五丁修筑金牛道时,挥起开山宝剑将大剑山劈开,并把作祟的蛤蟆与长蛇化为顽石,将宝剑插在剑溪河边以镇二怪。
石壁上刻的巨幅“北伐军出行道路图”浮雕。诸葛亮、姜维屯兵存粮,先后出关进行了16次北伐。
石胄。紧倚峭崖,高二十四米,其形状如头戴铁盔、身披甲胄的卫士守护着剑门关。
穿过诸葛亮立关、刘备出关、姜维守关这些充满历史沧桑的雕塑群,一座威严的雄关即呈现在眼前。
从关外也就是北门仰望关楼,只见关楼两边断壁如削,连绵不断,裸露着淡红色的身躯,尽显雄奇、伟岸。中间关楼矗立。借助山势,原本体量不大的关楼显得峥嵘、崔巍,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关楼似点睛之笔,使剑山有了魂魄,剑门关之雄也就和盘托出了。
从剑门关至翠云廊,车程不过半小时。
“翠云廊”这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取自清康熙三年(1664年)剑州(今剑阁县)知州乔钵写下的一首诗:“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虾山缠互,传是昔年李自夫,奇人怪事教人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
以前总以为翠云廊是在公路两旁,其实,翠云廊是一个不包括公路的独立景区,景区内有残存的古驿道。
走进翠云廊,看那一株株铁干虬枝、“霜皮黛色高参天”的古柏,的确是挺拔伟岸,情态殊异,气象万千,有的如千手观音,有的如层层宝塔,有的 枝 垂 如 拱 , 有 的盘桓似巨龙……
隆中对柏。此对古柏正如刘备与诸葛亮隆中对谈之势,一个聆听,另一个倾囊。
“夫妻柏”。这两株柏树相拥而立、枝叶连理,根尾相交,仿佛更是一对恩爱夫妻在此携手并肩窃窃私语,互通情愫。
宋柏。此柏种植于北宋时期。
张飞手植柏雕像。
剑阁柏,又名“松柏长青树”,树高27米,粗壮挺拔,虬枝凌空,展臂摩云,远看是松,近看是柏,果子比松果小,比柏果大,同时像松果一样呈椭圆状。1978年9月,树木分类学家赵良能先生认定其为柏木新种,因首次在剑阁发现,定名为“剑阁柏木”。
三国鼎立柏。三国历经60年,鼎立共存41年。
“阿斗柏”。蜀汉后主刘禅(乳名阿斗)降魏后,被押解洛阳路过这里时,遇倾盆大雨,就在这棵树下避雨。蜀人怀念刘禅,设台祭之。后来得知刘禅不念亡国之恨。乐不思蜀,众人废祭,刀斧残树以泄愤。
汉砖柏。树根抱砖。汉柏所抱汉砖乃汉德县遗物。
拍下翠云廊的名柏。
翠云廊还在打造中。
我的剑门关到翠云廊之游草草结束了。因年岁不便登攀,诸多景点未能一游(特别是剑门关),实为遗憾。但我的此次游览。重在感受那种氛围——浓浓的三国故道氛围、那遍地的英雄气。有此一游,余愿足矣。
2024-7-7补记于苍溪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