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闪电高粉答主
2019-02-25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关注
1894年(清光绪20年),中国与日本因为朝鲜主权问题而爆发甲午战争。次年3月20日,战况呈现败象的中国,派出李鸿章为和谈代表,并以全权大臣身份赴日本广岛与日本全权大臣议和。到达之后,李鸿章要求先停战,但谈判没有结果。最后清政府被迫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清廷一方面承认朝鲜独立;另一方面也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割让予日本。
台湾割让予日本的记载为马关条约第二条之内:“第二、割让台湾全岛及其附属诸岛屿;第三、割让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威治东经一百一十九度至一百二十度,及北纬二十三度至二十四度间的各岛屿。
另外,第五条亦有如下之文字:日清两国政府于本约批准交换后,立即各自派遣一名以上之委员赴台湾省,实施该省之让渡事务,但需于本约批准交换后二个月内,完成上述之让渡。”因为此条约,台湾被迫进入了日本统治时期,成为日本殖民地。而该和谈经过亦史称台湾割让或乙未割台。
1895年6月2日,中国全权代表李经方与日本任命的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在停泊于基隆海面的日舰“横滨”号完成了台湾交接手续,而台湾人民则以“台湾民主国”的名义,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在台湾岛上与日军展开数月的殊死斗争,是为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又称“乙未战争”。
另外,虽然清廷因为战争失败才割让台湾,但日本谋取台湾的武力攻占方式,中国大陆学者称之为占据。台湾日据时期为1895年至1945年之间台湾岛被日本殖民的时期。
扩展资料:
日本侵占台湾50年,政治上施行高压统治,经济上进行大肆掠夺,文化上实行同化政策,给台湾,给台湾人民带来了漫长而深重的灾难,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说日本人在台湾搞了一点所谓的“现代化建设”,那也是为其殖民扩张野心服务,把台湾当作其“南进”的跳板。不错,阿里山高山铁路是日本人建造的,但是当年殖民者建造这条铁路,绝对不是造福当地百姓,而是为了更多更便捷地掠夺阿里山上珍贵的树木。
如今的阿里山,那些青苔斑驳的树墩还比比皆是,似乎在无声地控诉它们遭受的灭顶之灾。台湾曾是“樟树王国”,1918年日本总督府曾对台湾的樟树进行清点,历时6年完成统计,共计180万棵。但是到了1945年台湾光复,台湾的天然樟树早被殖民者掠夺殆尽。
日本人在台湾是一度推行稻米增产改良,但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内的粮荒,在殖民统治时期,台湾米一半以上被运到日本,台湾人青黄不接的时候只能吃红薯叶。
日本人到了台湾之后,禁私塾,设学校,是在“推行”教育,殊不知他们搞的是“皇民化”教育,想在文化上切断台湾与大陆的联结。废汉语,改名姓,只能信奉日本神明,不许供奉妈祖、关公,而且,日本人、台湾人不能同校,台湾人上大专院校只能学理工农医,不许学文科,因为学文科容易引起“思想上的变化”。
历史事实桩桩件件,不胜枚举,说明一个道理,日本殖民统治是台湾之祸,而非台湾之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湾日据时期
169
评论 分享
[url=]举报[/url]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