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证监会依法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自2024年7月11日起实施。存量转融券合约可以展期,但不得晚于9月30日了结。同时,批准证券交易所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80%上调至100%,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100%上调至120%,自2024年7月22日起实施。
同时,证监会还表示,将加快推出更多务实举措,进一步强化对程序化交易监管的适应性和针对性,降低程序化交易的消极影响,切实维护市场交易公平。
两项举措同时发布,协同发力,意在切实回应投资者关切,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暂停转融券业务申请
证监会表示,依法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自2024年7月11日起实施。并且批准证券交易所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80%上调至100%,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100%上调至120%,自2024年7月22日起实施。
对于存量业务,证监会明确,存量转融券合约可以展期,但不得晚于9月30日了结。
证监会表示,融资融券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之一,对平抑非理性波动,促进多空平衡与价格发现,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具有积极作用。从国内证券市场发展和集中监管实际需要出发,我国从2013年前后建立了转融通制度,一方面为融资融券业务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证券来源;另一方面也为监管部门掌握业务开展情况,加强日常监管,及时采取逆周期调节措施提供了手段。
2023年8月以来,证监会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者关切,采取了一系列加强融券和转融券业务监管的举措,包括限制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上调融券保证金比例,降低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证券划转效率,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等;同步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持续加大对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融券、转融券规模累计下降64%、75%。融券规模占A股流通市值约0.05%,每日融券卖出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由0.7%下降至0.2%,证监会表示,对市场的影响明显减弱,为暂停转融券业务创造了条件。此次调整对存量业务分别明确了依法展期和新老划断安排,这有助于防范业务风险,维护市场稳健有序运行。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始终将维护制度公平性和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放在突出位置,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加强日常监管和逆周期调节,对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打击,保障市场稳定运行,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
推出五方面和程序化交易监管相关的举措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还就程序化交易监管进展进行了通报。该负责人表示,证监会将深入落实新“国九条”部署要求,坚持趋利避害、突出公平、从严监管、规范发展的原则,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快推出更多务实举措,进一步强化对程序化交易监管的适应性和针对性,降低程序化交易的消极影响,切实维护市场交易公平。
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出台程序化交易监管规定,加强对高频量化交易监管。今年5月15日,证监会正式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明确了交易监管、风险防控、系统安全、高频交易特别规定等一系列监管安排。在《管理规定》的监管框架下,指导沪深北交易所制定《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于6月7日公开征求意见。同时,证监会持续加强程序化交易监测,组织证券交易所研究制定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等4类监控指标,于今年4月起开展试运行,并对频繁触发指标的程序化交易投资者进行督促提醒,促进规范其交易行为。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加强与香港方面会商沟通,研究推进北向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落地的方式和路径。
证监会表示,今年以来,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总体稳中有降,交易行为出现一些积极变化。截至6月末,全市场高频交易账户1600余个,年内下降超过20%,触及异常交易监控标准的行为在过去3个月下降近六成。
证监会提到的“务实举措”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一是指导证券交易所尽快出台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细化完善具体安排。同时,指导证券交易所评估完善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加强报告信息核查和现场检查力度。
二是指导证券交易所尽快公布和实施程序化异常交易监控标准,划定程序化交易监控“红线”,进一步推动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降频降速。
三是加强与香港方面沟通协调,抓紧制定发布北向资金程序化交易报告指引,对北向投资者适用与境内投资者相同的监管标准。
四是明确高频量化交易差异化收费安排。根据申报数量、撤单率等指标,研究明确对高频量化交易额外收取流量费、撤单费等标准,以“增本”促“降速”。
五是持续强化交易行为监测监管,对利用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量化交易从事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决依法从严打击、严肃查处。
知名专业人士解读暂停转融券业务:及时回应市场关切 提振市场信心
对此,知名专业人士表示,证监会的一系列政策及时回应了市场的关切,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和改善市场情绪。在市场低迷时期,政策的暖风频吹,为市场注入了活力。证监会还承诺将加快推出更多务实举措,强化对程序化交易监管的适应性和针对性,降低其消极影响,维护市场交易公平。
更为重要的是,外围市场表现较好,相应的A股市场中,一些被市场低估的优质股票,将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有一些主力资金已借助ETF入市,期望资金与市场政策形成合力,推动市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整体来看,证监会的这一系列政策,展现了监管层对市场的积极支持,这不仅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全面暂停转融通、提高融券门槛,业内认为会产生这些影响
“新政进一步表明了监管层对于坚定呵护市场顺畅运行、保护投资者权益、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态度,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未来权益市场波动有望显著下降。”东兴证券(7.890, -0.13, -1.62%)非银首席分析师刘嘉玮对第一财经表示,随着市场环境改善,中长期价值投资资金有望加速进场,权益市场表现有望持续提升。
此外,华创非银团队也分析称,从市场端来看,转融券暂停并整体调高融券保证金率,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市场情绪提振。年初以来市场融券余额已由716亿元降至318亿元。
证监会表示,融资融券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之一,对平抑非理性波动,促进多空平衡与价格发现,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具有积极作用。从国内证券市场发展和集中监管实际需要出发,我国从2013年前后建立了转融通制度,一方面为融资融券业务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证券来源;另一方面也为监管部门掌握业务开展情况,加强日常监管,及时采取逆周期调节措施提供了手段。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转融券业务备受市场和投资者关注,证监会采取了一系列加强融券和转融券业务监管的举措,包括限制战略投资当配售股份出借、上调融券保证金比例、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等。
截至2024年6月底,融券、转融券规模累计下降64%、75%。融券规模占A股流通市值约0.05%,每日融券卖出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由0.7%下降至0.2%。
从暂停转融通对量化交易影响来看,刘嘉玮认为,随着转融通全面暂停、保证金比例提高,量化交易多空策略会受到一定影响出现规模萎缩,多空策略规模下滑短期内对市场有一定影响,但中长期影响较为有限。
华创非银团队分析称,量化端主要是股票多空策略受到较大影响,暂停转融通,券源只剩券商自有券及场外券源,这两类券源规模都不大,供需不均下融券成本或将提升;由于保证金率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多空策略综合收益降低。综上,多空策略规模或将萎缩,超额收益降低。
“多空策略规模下滑对市场整体影响不大,个股及交易量影响有限。”华创非银团队进一步分析称,个股方面,多空策略收缩会产生部分个股上涨及部分个股下跌。但近期调研估算多空策略整体规模在500亿元左右,在给予足够时间周期以及监管并未直接叫停融券政策下,总体不会对市场产生显著冲击。交易量方面,受过往券源影响,多空策略频率不算高,且暂停融券可能会让多空策略转为市场中性策略,资金大概率仍留在市场,不会产生过度市场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