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好多专家都说货币多了,钱越来越不值钱……
但是实际生活里,这个理论跟实际好像有点差异,除了前面刚出来5块钱一斤的啥子8424和麒麟西瓜,路边降到一两块,往年好点的品种我们小区下面路边最低都是两三块,网上的东西也都在降价。
翻了几个平台和品牌会买的东西,打着特价优惠券的形式,天天都能下单,不就是实质性地降价?
1、去年阳光玫瑰国内种植大丰收,单果10克以上的也没低于过20,今年网上每斤不到14。
2、连续几年喊着成本上升,联合把抽纸涨到两三块钱一包,今年绝大部分品牌把自己干回了一两块。
3、前面恨着把辣椒面都想要收费,现在天天卖几块钱的热销品类保命。
4、两个一线奶茶品牌打破20多的单价搞几块钱的单品还不够,还要用券暗降吸引购买力、
5、老年人一直觉得甲鱼是大补,但是普通现在就二三十一斤。
以上商品的价格,还是来自不同的平台,第三方、自营都有,就算清仓价格也不至于都要倒闭了要清仓吧?
在线下,我们小区的理发店为了拉客已经出现35剪发7次,牙科69洗牙1次,这种以前活动都不可能出现的价格;周围两三条街的餐饮店,卖个面的都在搞团购(线上线下付款都给低价)。
一开始牛肉降价以为是出栏周期到了,汽车降价是为了拿入场证,房子降价只是楼市颓了……但是越来越多的东西降价,那就不是单个品类的市场波动,仅从表象来说,钱好像确实更值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