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兴贤古街,怀揣着邛崃的四张名片
——读胡立嘉先生的《汉唐古街重见天日的前前后后》
杨辉祥
一个地方或者城市,如果在历史文化中,发生或者有过比较突出的人物和事物,值得对外宣扬的,引以为自豪的,人们往往称之为地方名片。邛崃的地方名片,现在被邛崃人公认的大概有四个,临邛古城,邛窑,邛酒和卓文君。
对一个地方的历史调研,依据大约来于古籍史志,田野调查(含地名考察)和考古发现。而考古发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在确认历史事件上,有很高的权重。
在调研兴贤古街中,我看到了胡立嘉先生的《汉唐古街重见天日的前前后后》,它讲述了2003年在兴贤街旁边一次考古发掘的详细过程和结论,我仔细研读了这篇文章,其展现的关于临邛古城的历史信息量非常大。我还惊喜发现,邛崃的四个地方名片,临邛古城,邛窑,邛酒和卓文君都在兴贤街有发现。
兴贤街在202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四川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肯定了其文史价值。2021年《邛崃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通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技术审查,正式获邛崃市人民政府批复。获评2023年成都市城市有机更新的“十佳案例” 。邛崃市政府投入了7000万对文脉坊进行城市更新。现在已经基本完工。
按照邛崃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提供的资料。兴贤街历史文化街区南北长430米,东西宽100米。街区位于临邛古城东南侧,占地面积为37.40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以兴贤街为骨架,并以其周围传统民居建筑为依托所形成的区域构成本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包括文君公园、米市巷、都官巷、升庵巷等,占地面积为4.83 公顷;建设控制地带:北至东街,东至东环路,南至文庙街,西至南街,占地面积为 32.57 公顷
胡立嘉先生的《汉唐古街重见天日的前前后后》一文中讲述的2003年汉唐街道里坊遗址抢救性清理发掘考古地点,就在上述地方。
《汉唐古街重见天日的前前后后》一文对那次考古过程讲述得非常细致清晰。下面,我基本上是照抄原文的文字,与大家共享。
2003年,因城市建设,经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进行兴贤街旁的建设工地长达两个多月的清理发掘,取得了重大发现及收获,确定该遗址为一汉唐至宋遗址。遗址位于临邛城中心文君巷东侧,南至文君街(文君井)北侧,南北长不详(东街、文君街阻断)。因发掘范围有限,东西宽约20多米。全工地共清理发掘面积2013平方米,清理发掘划分出遗址地层共11个文化层,大致分为现代、民国、清代、明代、宋代、唐代和汉代文化层。8至11层为汉代文化层。工地内共发掘清理以街道道路、两侧排水沟及与之形成的房屋屋基、水井、灰坑等汉唐时期遗址74处。街道,水沟,这是该遗址最具规模、保存相对较好的遗迹。
街道呈南北向,其汉代地层出土的瓦当应属于东汉瓦当。作坊遗址应该是明代以前的酿酒作坊遗址,大圆木桶可能是酿酒用发酵器具。大量存在的红烧土颗粒回填层和其中夹杂的大量陶瓷残片,说明这一带曾经有过窑炉作坊。
邛崃这次清理出的汉唐街道里坊遗址,是至今四川、成都发现的面积最大、相对完整、内容丰富的汉唐街道里坊遗址,专家们考察后一致认为,遗址街道之间连接的排水系统布局合理,设计施工精良,规模之大当属罕见。说明早在汉唐时期,临邛古城就重视城市规划,注意生活环境和生产、生活废水的排放,十分珍贵。
2003年7月25日,在该遗址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之时,由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邛崃市政府在市政府会议室共同召开“邛崃市汉唐遗址研讨论证会”。会议由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市考古队队长王毅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成都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蒋成,成都市文物处处长王政明,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员、川大教授马继贤,川大教授林向,邛崃市政府副市长陈明乾、李显军以及邛崃市相关部门。
王毅通报了汉唐街道遗址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情况,并指出:这是成都区首次发现这么大规模、保存相对完整、延续时代相对较长的古城街道遗址,在四川考古史上也极为罕见。马继贤、林向教授先后发言强调:临邛和成都都是2300多年前同时筑城,但成都城市建设对古城破坏较大,很多古街宽度都无法确定。临邛古城街道里坊遗址比成都科甲巷古街遗址更为完整,酿酒作坊遗址临近文君井,是对临邛汉唐历史文化最好的支撑。
文章记述,对这次考古给与了很高的评价。“成都区首次发现这么大规模、保存相对完整、延续时代相对较长的古城街道遗址,在四川考古史上也极为罕见。”“邛古城街道里坊遗址比成都科甲巷古街遗址更为完整。”
街道里坊,简称街坊,就是在这条街上,既有住人的铺房,也有生产的作坊。我小时候看到的很多街道就是这样。
其中有一段话,引起我特别的关注。“。作坊遗址应该是明代以前的酿酒作坊遗址,大圆木桶可能是酿酒用发酵器具。大量存在的红烧土颗粒回填层和其中夹杂的大量陶瓷残片,说明这一带曾经有过窑炉作坊。”我们将这段话分成三部分来看,它们刚好对应邛崃的临邛古城,邛酒,邛窑的三张名片。下面我们逐个述及。
1, “街道呈南北向,其汉代地层出土的瓦当应属于东汉瓦当。”
说明兴贤街与周边街道至少在东汉(25年—220年)年间已经形成,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它基本与临邛古城同代。这也证明,有2300年历史的临邛古城,历史上虽然地名和治所曾经发生过短暂的变化,但古城的地址一直没有变化。现在将兴贤街作为古城遗存的代表,是合适的。
2,“作坊遗址应该是明代以前的酿酒作坊遗址,大圆木桶可能是酿酒用发酵器具。”
这是说,在明代,在兴贤街就有酿酒作坊了。这与田野调查的结果吻合。据说,兴贤街明代余家大院祖上就利用院内泉水酿酒,称为:大泉烧房。也称茅台。同时,兴贤街有李家大院祖上在自家后院开窖酿酒,为吉成烧房。解放后公私合营, 余氏大泉烧房、李氏吉成烧房 与在东门不远的兰氏烧房,合并成立邛崃国营酒厂,也就是后来的邛崃文君酒厂。刚开始时间,酒厂的大门,就面街开在新贤街余家大院。可以说,文君酒的出生地应在兴贤街。这是古代邛酒遗址在兴贤街的出现的证明。
3,大量存在的红烧土颗粒回填层和其中夹杂的大量陶瓷残片,说明这一带曾经有过窑炉作坊。
兴贤街古代曾经开窑烧过陶瓷。这完全出乎我的想象。
邛窑,中国最古老的民窑之一,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它始创于东晋,成熟于南朝,盛于唐,是跨越八个多世纪的中国古代陶瓷名窑。但邛窑出现的地点,窑炉作坊,烧制陶瓷,我的印象中,应该在像五面山那样的地方,古代在临邛城内出现,可见邛窑的发展的程度。这也值得有心人对出现的原因进行研究。 而卓文君这第四张名片,就是指在兴贤街旁的文君井公园,这里没有进行过发掘,但在这里曾经发生过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里面那口瓮状古井,据考证为汉代遗存,这与旁边考古发掘发现一致。
好像冥冥中的安排,邛崃保留下了兴贤街,也保留下了临邛古城的历史记忆,一条街,居然怀揣着邛崃的四张名片,临邛古城,邛窑,邛酒和卓文君,它成了临邛古城的微缩版,是临邛古城最有代表性的街道。
胡立嘉先生在《汉唐古街重见天日的前前后后》中说,考古结束后,将现代、民国、清代、明代、宋代、唐代和汉代文化层,小心切割下来,装箱保存。现在就展示在兴贤街北段的红色亭子下面。
阅兴贤而知临邛。如果我们对那次考古成果进行更深入研究,也许会有更多的惊喜,对兴贤街,对临邛古城会有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