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9833|评论: 10

[转帖] 申遗成功,“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9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消息,正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27日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3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轴线包含了哪些遗产点?一文解密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么,北京中轴线具体都包含了哪些遗产点,它们又各自蕴含了哪些重要历史价值?一文为你解密。

   1000

  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包括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等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群,共计15处遗产点。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3世纪,成形于16世纪,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两千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北京中轴线以其宏大的规模、均衡的规划格局和组织有序的城市景观,成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也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表达出中华文明所秉持的“中”“和”哲学理念,规划格局整体展现出《考工记》所载“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传统都城理想范式,见证了中国社会从王朝统治转变为现代国家的历史变革。

  钟鼓楼

  钟鼓楼作为北京中轴线北端的地标建筑,与天安门、端门、故宫构成的朝堂区域共同组成《考工记》所载“面朝后市”的都城规划范式。明清时期,钟鼓楼承担着城市计时与报时功能,为重要的城市管理设施,见证了中国古代钟、鼓报时的传统生活方式。

  万宁桥

  万宁桥位于地安门外大街中部、什刹海东岸,南北跨越于玉河水道之上,位置自元代未曾改变,是北京中轴线上最为古老的桥梁,它的位置及功能历经7个世纪始终未变。万宁桥呈现出自元至今不同时期的历史信息,为元大都、明清与当代北京城中轴线的叠压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实证。

  景山

  景山是北京中轴线上的制高点与重要景观节点,其与故宫共同组成的布局关系,展现了中国宫苑传统规划理念。集高大的山体、秀美的园林建筑和华丽的宫殿建筑于一体的景山,极大地丰富了北京中轴线的景观序列。景山及其独特的园林景观兼具礼仪祭祀和人造山体以登高游赏眺望全城的双重功能,为明清国家礼仪传统提供了见证。

  故宫

  故宫为明清两代的宫城,位于北京中轴线之上,其与北京老城的位置关系反映出中国古代都城“择中立宫”的规划理念;同时,天安门、端门、故宫组成的朝堂区域与位于北侧的钟鼓楼市肆区域反映出了对《考工记》所载“面朝后市”理想都城规划范式的秉承。

  故宫是中国皇家宫殿建筑的杰出典范,居中对称严整的规划格局与富于韵律和变化的景观序列展现了“择中”的规划理念与杰出的建筑设计水平。这里也是明清时期皇家举办国家庆典、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场所,是国家礼仪与文化传统的重要物质载体,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

  太庙

  太庙与社稷坛以北京中轴线严整对称的规划格局体现了《考工记》所载“左祖右社”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太庙,作为明清两代皇家祖庙,是中国祖先崇拜文化传统的物质载体,是重要的国家礼制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祖先祭祀建筑群。太庙享殿为明代遗构,采用明清官式建筑的最高形制,规模空前,用料考究,代表了明清皇家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

  社稷坛

  社稷坛位于故宫西南侧,与太庙以北京中轴线呈对称格局。社稷坛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皇家祭祀太社(代表土地)和太稷(代表谷物)的祭坛,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国土的认识和崇拜,以及祈求国家政权与疆土永固的愿望。社稷坛作为北京第一处转变为城市公园的皇家建筑,展现出北京中轴线公众化的转变历程。

  端门

  端门位于故宫南侧,处于午门与天安门之间,为朝堂空间的一部分。端门与天安门一同以其高大的形体和端庄的风姿,烘托出皇城与皇宫轴线建筑的威严和神圣。明清两代,端门功能基本一致,为存放皇帝仪仗用品之所,同时还是整顿仪仗之地。

  天安门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正门,为进出宫城的前导性礼仪建筑序列与朝堂空间的组成部分,反映了对《考工记》所载“面朝后市”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的秉承。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端门以南,外金水桥以北,面朝天安门广场。其城台与皇城墙相连,共同构成明清皇城的南边界。天安门以城楼为主体建筑,城楼北侧设一对华表,城楼南侧设石狮两对、华表一对,均以北京中轴线东西对称分布。天安门是明清时期颁布诏令及现代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场所,是国家礼仪的载体,见证了两千余年王朝统治的终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外金水桥

  外金水桥桥体的位置与天安门城楼的五座券门以及太庙和社稷坛的南门严整对应,桥体布局、桥面宽度、柱头形式和装饰细节均体现出“择中”的原则。作为进入明清皇城的先导区域,外金水桥是明清两代由皇城通向南郊祭祀的必经之路,也是如今国家举办重大庆典活动的礼仪空间,始终承担着重要的礼仪功能。

  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

  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位置,由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构成。天安门广场为长方形广场,南北长762米,东西宽280米,总面积达21.4公顷。形成于明代并于20世纪中叶扩建,成为北京中轴线公众化转变的重要实例之一。广场的规划格局延续并强调了以北京中轴线均衡对称的原则,其建筑与景观展现出中国20世纪中叶公共建筑对民族风格的探索与创新,是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发展的里程碑。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已成为国家活动和人民文化活动、大型庆典活动的举办地,自形成至今始终是国家礼仪文化传承的见证。

  正阳门

  正阳门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由纵置的城楼与箭楼两座高大建筑构成,是明清时期一组兼具防御和城市管理功能城门建筑群。作为明清北京内城正南门,正阳门是北京内、外城城门中规模最大、形制等级最高的城门建筑,见证了中国传统城市管理方式,是登高眺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和北京中轴线南段景观的重要景观视点。

  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老城外城东南部,北京中轴线东侧,与先农坛在位置与规划格局上呈东西对称。天坛物质遗存占地面积273公顷,由内坛和外坛两部分组成。它的选址反映出中国古代“南郊祭天”的文化传统,其位置、规划格局与先农坛以北京中轴线呈东西对称布局,凸显出中国传统都城规划对礼仪的尊重与强调,更彰显了中轴线对城市规划布局的统领作用。天坛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皇家祭天建筑群,其建筑景观设计与营造展现出中国古代世界观,是中国古代皇家祭祀建筑的杰作,承载着明清两代国家祭天礼仪与文化传统。

  先农坛

  先农坛位于北京老城外城西南部,与天坛以北京中轴线东西呈对称布局。《礼记·祭统》记载:“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先农坛的选址沿袭了南郊亲耕的传统。先农坛与天坛东西对称的布局体现出中国传统都城规划对礼仪的尊重与强调。先农坛作为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皇家祭祀农神之所,展现出中国传统社会对农耕文化的尊重,承载着明清两代国家祭祀先农的礼仪传统。

  北京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

  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为若干处分布于正阳门至永定门的居中道路遗存,是明清两代国家礼仪活动的必经之路。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现已发现的遗址以物质实证真实地展现出明代以来南段居中道路的位置、走向、工程构造和不断传承沿用的历史,见证了北京中轴线延续至今的国家礼仪文化。

  永定门

  永定门是北京中轴线南端点的历史标识,为北京老城外城正南门,由重建的城楼建筑及南侧瓮城地面标识构成。永定门曾为明清北京老城外城正南门所在,是北京外城七座城门中规制最高的一座,展现了北京中轴线上建筑的重要地位,见证了明清城市传统管理方式。

发表于 2024-7-29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lkq 发表于 2024-7-29 08:56
那成都中轴线是不是也可以申遗?

       钱给够了当然也可以申遗。

发表于 2024-7-29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申遗的城市对历史建筑保留得相当好,中国这方面则做得很差。以都江堰为例,为申遗拆除了可以通过桥板看到湍急水流的古南桥修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的新南桥,使人困惑的是为什么不能把一座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桥保留下来?在附近另修一座供游人通行的桥不行吗?玉垒山西关与玉磊关之间的古驿道路边原有几十间供路人吃饭休憩的老房子,这些最能表现古驿道神韵的房子被全部拆了改为一片草坪。另外,六十年代在都江堰鱼嘴的外江上修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的水闸,把自然分流变成了人工分流,使都江堰这座巧夺天工的古代水利工程大为失色;离堆下宝瓶口的水流旋涡七十年代也因加固伏龙观消失了。这些破坏人类遗产的行为应该制止,假古董应该拆除,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还历史建筑的本来面目。

发表于 2024-7-29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24-7-29 11:30
国外申遗的城市对历史建筑保留得相当好,中国这方面则做得很差。以都江堰为例,为申遗拆除了可以通 ...

发表于 2024-7-29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又多一处旅游线了

发表于 2024-7-30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索者2007 发表于 2024-7-29 19:46
北京又多一处旅游线了

        中轴线很多建筑原来就是世界遗产。

发表于 2024-7-30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24-7-29 11:30
国外申遗的城市对历史建筑保留得相当好,中国这方面则做得很差。以都江堰为例,为申遗拆除了可以通 ...

根本不是有效的保护,都是为拆除而拆除,只为申遗成功,申遗成功才能源源不断收钞票。

他们不懂对历史建筑保护的精髓是什么。

发表于 2024-7-30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微芒 发表于 2024-7-30 21:31
根本不是有效的保护,都是为拆除而拆除,只为申遗成功,申遗成功才能源源不断收钞票。

他们不懂对历史 ...

       绝对的无知与短视。如果保留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南桥供人参观,不是可以收入更多的门票么?西关与玉磊关之间古道上的古驿站能令人联想到武松痛打蒋门神的快活林,这不是一个旅游景点么?多年前曾经去灌县旅游过一次,成都到灌县的火车票0.4元,西门车站到灌县的客车票0.15元,选择了坐客车。站在伏龙观上看离堆前的大漩涡,完全是一个奇观。只见几十米长的原木顺水漂下,到了离堆就被卷入旋涡,原木被漩涡笔直的扯下,然后从旋涡水底进入宝瓶口。分水的鱼嘴当时是大鹅卵石,索桥的桥索是竹编的,飞沙堰可以走过去。现在的都江堰犹如一个天生丽质的美女被涂上了一层庸脂俗粉,令人作呕。以前的北京就更不用说了,巍峨的城楼与高大的城墙无与伦比,此林徽因之所以痛哭。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建筑都是屡毁屡建,相信今后古都的风貌一定能够得到恢复。

发表于 2024-7-31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24-7-30 22:29
绝对的无知与短视。如果保留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南桥供人参观,不是可以收入更多的门票么?西关与 ...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设立有“世界遗产基金”,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者,均可向该基金申请援助资金。

再加上平时不菲的门票收入……

可是在短视的情形下,有那么一部分与世界遗产有关联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且有些还有人为的毁损。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