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随遇而安的尹小平同学
小学四年级时,一天一个满嘴衡阳腔、名叫尹小平的女同学,插班到了我们班里,成了我的同学。她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衣着打扮比我们这些乡下孩子漂亮、时髦,明显不像一个乡下女孩。那时,中国人生活水平普遍很差,尤其城乡差别极大,农村人收入远低于城市人,是穷得不能再穷了。像我们农村孩子,多是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补丁沓补丁。到了热天,都是赤脚走路,没人穿鞋子。脚上会磨出厚厚的茧子,记得我小时候脚板上的茧子,可以用刀子割。我们乡下孩子比较腼腆,到了陌生的环境,没有一定的时间几乎适应不了。尹小平同学却完全不是这样,一走进教室,就是一脸的微笑,一副清秀可爱的模样,没有一点生疏感,好像大家是老同学了。又由于她性格活泼、开朗、乐观,很快就跟周围同学热乎起来。她爱说爱笑,声音清脆,又一口衡阳腔。常宁跟衡阳毗邻,方言相同,只是口音稍有区别。但尹小平同学的衡阳腔,在我们这些土里土气的乡下孩子面前,犹如听普通话,有点高山仰之了。
很快,我们进入了初中。那时,什么都是封资修的东西,不许看,只有样板戏盛行,到处学唱样板戏。学校老师是臭老九,自然不敢落后形势,也组织学生演样板戏。尹小平同学由于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外貌身材又中看。老师就叫她演《智取威虎山》中的常宝。她轻盈洒脱的表演,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尤其“爹逃回,我娘却跳涧身亡”一句,唱得悲悲惨惨切切,如泣如诉,深深地打动了我。以至我对这句歌词,现在还记忆犹新。
尹小平同学是随母亲从衡阳市下放到我们大队的。她母亲下放到我们大队时,大家知道她是地主成分,因此很受歧视。大队书记就将他家住房傍边一间低矮的茅屋,让她们母女住下。我每天上学都要从茅屋傍走过,现在还能回想出它的模样来,大人伸手就可以摸到屋檐,墙壁四周没有窗户,只有一个猫眼口用来透光,实际就是那地方少砌了两块砖。屋子阴暗潮湿,就是大白天,也看不清人;而屋顶是半腐烂的稻草,一到下雨天,就会漏雨。尤其稻草滋生的虫子,说不定正在吃饭时掉到了碗里。
想尹小平同学,在衡阳市不是住高楼大厦,应该也是整洁明亮的红砖房子。何况她母亲是一位医生,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她在衡阳市的生活,与我们这些乡下孩子相比,应该是天上人间,没法比的。可她下放到我们大队,居住的地方像个牛棚,与在衡阳市相比,完全是从天堂掉进地狱了。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落差是有天壤之别的。
然而,尹小平同学却看不出有哀声叹气、郁郁寡欢的伤感情绪。同样乐观地生活着,和同学们说说笑笑,活泼得象位小天使。尹小平同学真是随遇而安啊。
随遇而安,不患得患失,是人生一大优点。孔子就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衡阳柏坊铜矿 唐铁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