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758|评论: 37

牛郎织女传说 源于图腾婚的瓦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3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田开元 民俗学论坛

      牛郎织女传说,为何跟特定的动物有关?想必,这是图腾婚的残留。图腾时代尽管过去了,但是图腾崇拜还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影响着民间文学的创作。对于位居四大传说之首的牛郎织女传说,更是如此。我猜想,它最初是三苗的作品,后来被周朝、秦朝、汉朝、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老百姓、读书人,共同再创作,从而形成了礼赞爱情、故事凄美的七夕节。伏羲东迁,定都中原,标志着以龙虎凤三大图腾部族为基础形成了昆仑三族——中华民族的前身。当昆仑三族被内战瓦解之后,昆仑三族之间的联姻即图腾婚随之瓦解,但是对于昆仑三族的战后孑遗三苗,却难以忘却;于是,创作了牛郎织女传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郎叹》诗云:“飞星传恨载《诗经》,结为夫妇见曹《注》。老牛相助得织女,郎耕田来女织布。牛郎遇上恶嫂子,织女有个凶王母。单身之时遭分家,婚后又被银河断去路。天上人间都在愁,一年只一晤。所幸喜鹊把桥搭,银河变通途。”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周朝,到两晋南北朝,牛郎织女传说在文献记载里趋于定型,演绎成了礼赞爱情、故事凄美的七夕节。在这个故事里,有许多地方跟特定的动物有关:为何是牛郎,而不是虎郎、马郎?帮助牛郎的为何是神通广大的老牛,而不是老虎?织女的衣服,为何被牛郎拿走后就飞不了,而穿上后,又可以飞,岂不跟翅膀无异?为何是喜鹊来相助,而不是其它走兽?牛郎、织女、王母娘娘,代表的是怎样的三方?……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为民间文学,与神话相比,传说具有相当大的真实性;因此,传说时代被视为历史的开始,《史记》便以炎黄传说开篇,因此大家讲到中国史,就说“有史自炎黄始”,很多汉族自称“炎黄子孙”,甚至可以通过姓氏将家族、族谱直接追溯到炎黄二帝。可见,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传说,尤其是被誉为中国四大传说之首的牛郎织女传说,恐怕也非纯属虚构,它应当或多或少地在遗存着一些真实的远古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以拙著《春节考源》首创的昆仑三族之说,阐释七夕节。牛郎织女传说跟图腾崇拜有关,即牛郎代表龙族,织女代表凤族,王母娘娘代表虎族。当黄帝虎族战胜炎帝龙族、蚩尤凤族之后,虎族坐镇中原,与龙族联姻巩固了华夏族,中断了龙凤二族的世代联姻,从而在战后孑遗三苗那里,渐渐演绎出各种版本的牛郎织女传说。即言,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先秦图腾婚的瓦解,表达了龙凤二族对龙凤呈祥的祈盼。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腾婚,姓氏婚


         图腾婚,即图腾外婚。图腾制度,对内划分氏族,对外划分姻族。同一图腾,即同一部族;因此,不能通婚。比如:关于女娲的神话传说很多,但说到她的婚配,多以“伏羲女娲”并提,从未听说女娲与太昊的结合。因为,女娲、太昊都属龙族,按“同图不婚”的古规,他俩禁止婚配。图腾制是族外婚的最初规则,图腾(外)婚是族外婚的最初形式。同一氏族禁婚,由同一氏族的胞族之间也禁婚,又叫氏族外婚。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秦(前221之前的中华),图腾是划分族属、确认姻族的标志,不仅“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老蛇坐地守”是真的,连俗语所说的“龙虎凤”也是真的,它们反映了图腾部族及其联姻。图腾部族的世婚,后来演变为“合二姓之好”的异姓通婚。比如,黄帝部与炎帝部的姬姜世婚,周朝的周王室与齐国的姬姜世婚,以及黄帝族(虎族)与蜀山氏(龙族)的世婚,黄帝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所以,蜀人自言为“黄帝之后”,是以父系而言。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姓氏婚,即姓氏外婚。姓氏是族外婚的第二规则,姓氏外婚是族外婚的第二形式。“男女同姓,其生不番。男女辨姓,礼之大司也。”(《左传》)中华姓氏的主源之一,是图腾化姓。母系社会,同姓则是同一个老祖母的后代、同一个图腾的氏族。拉祜族神话说,一场洪水后,只有一对男女在葫芦里得生,他们从葫芦中走了出来,生了十三对孩子,于是厄莎叫来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十二个动物,让它们各自领一对去抚养。厄莎规定:“谁养大的孩子,就取谁的名。”云南杨武鲁魁山的彝族传说,方姓是由獐子变来的,杨姓是由绵羊变来的,张姓是由绿斑鸠变来的。在湖南等地少数民族中,至今阳与羊相通,阳姓为大姓,羊、杨、扬、梁、欧阳等十二姓都源于阳姓,总称十二王阳。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父系社会的姓氏外婚,最典型的是“周公之礼”。“三代之礼,莫备于周。”(《明史》)周公,即周公旦,本名姬旦,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之弟。因其采邑在周地(今陕西凤翔),故称“周”;又因其为太傅,系三公之一,故尊称周公。西周初年,婚姻混乱,于是周公作了改革,史称周公制礼。因此,中华传统婚礼俗称“周公之礼”,《礼记》便是周礼的法典。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姓不婚之俗,并非创自西周;广义的同姓不婚,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族外婚,那时候是子女随母姓。西周的同姓不婚,应指已经父系化、成熟化、制度化、成文化的同姓不婚。“周公之礼”的一个重要基础,是神话时代母系社会传下来的姓氏。因此,尽管周公是信史时代的人物,但“周公之礼”的根,却在神话时代。因此,先秦的族外婚,以“女娲之礼→伏羲之礼→周公之礼”为主线。传说,女娲“置昏姻”(《风俗通》),伏羲“制嫁娶之礼”(《帝王世纪》),周公“制礼作乐”(《礼记》)。女娲之礼,标志着图腾外婚、母系外婚的兴盛,代表母系氏族社会;伏羲之礼,标志着姓氏外婚、父系外婚的萌芽,代表父系氏族社会;周公之礼,标志着子承父姓、异姓相婚的定型,是对部落文明的最后整合。姻族是民族的缩影,民族是姻族的放大;因此,健康的婚姻制度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茁壮强大。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腾时代尽管过去了,但是图腾崇拜还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影响着民间文学的创作。这是一种自发的、接力的群体创作,或多或少地凝聚着老百姓对过往岁月的酸甜苦辣,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因此,牛郎织女传说就跟特定的动物产生了联系,不管其异文如何变化,高明的创作者一般不会轻易改变这些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讲战争,说三苗


        昆仑三族之说,认为在先秦曾有结盟的三大姻族,即昆仑三族:①龙族,奉女娲、太昊、神农、蚕丛、炎帝、尧帝、鲧、大禹为祖。②虎族,奉西王母、伏羲、黄帝、颛顼、廪君为祖。③凤族,奉帝俊、少昊、蚩尤、帝喾、舜帝为祖。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昆仑三族是中华民族的前身,中华民族以昆仑三族为基础。昆仑三族,存在于伏羲到大禹之间,这是古羌的兴盛期。伏羲东迁,定都于中原的“陈”(河南淮阳),标志着昆仑三族的形成;期间,伏羲族途径陕西宝鸡,孕育出崇龙的炎帝族、崇虎的黄帝族。炎帝族沿黄河东迁,再次到达太昊(东夷龙系)故都——陈,其中一支融入东夷凤系,以蚩尤最著名,遂有“蚩尤是炎帝后裔”之说。东夷,由蚩尤凤系、太昊龙系组成,是最早定居中原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南华哀牢山彝村摩哈苴李、罗两姓各户都以葫芦作为祖先灵位,每家供奉三个葫芦,每个祖灵葫芦象征一对男女祖先: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供奉祖灵葫芦的龛壁上,左右各书彝文虎字、龙字。龙象征葫芦里的女祖先女娲,虎象征男祖先伏羲。祭祖大典时,巫师在葫芦瓢凸面绘一个红底板的黑虎头,悬挂于门楣。”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范三畏《旷古逸史——陇右神话与古史传说》,突破常说,认为:伏羲属于虎氏族。女娲是凤族之父与龙族之母所生,属于黾(即龟或蛙)氏族。伏羲与女娲结合,故下一代当属龙氏族或凤氏族,而辈分不明的太昊属于龙氏族、少昊属于凤氏族正说明了这一点。”龟、蛙,都是龙的原型。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中华民族角度讲,在远古时代,伏羲氏是虎族,女娲氏是龙族,双方结成了婚姻关系,出现了虎龙结合的部族。《周易参同契》:‘龙呼于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俱相贪。’学者认为,这是古籍中最露骨地描写男女交欢的文字。其背景是伏羲女娲婚媾,并以此为例,来描写人世间的婚姻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炎帝八世姜榆罔、黄帝姬轩辕、蚩尤,合称“三雄”,分别是龙族之王、虎族之王、凤族之王。在中华起源史上,最重大的战争是三雄之战,以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为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雄是昆仑三族的首领,联姻是昆仑三族的基础,龙虎凤三族互称姻族,而炎帝与黄帝的战争主要是龙虎二族之战,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主要是虎凤二族之战;因此,三雄之战及其在五帝时代的余波,统称“姻族之战”,是昆仑三族的内战,是中华起源史的转折点,中断了昆仑三族的结盟、联姻、禅让制,导致了昆仑三族的分裂。于是,虎族盘踞中原,凤族流徙他乡,龙开始帝王化,炎黄二部自称华夏族,而把三雄之战的失败者贬为“蛮夷”。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最惨痛的经历(对失败者而言),或者只有最辉煌的胜利(对胜利者而言),才会清晰地、顽强地存在于世代相传的记忆中;因此,《史记》以胜利者的姿态起笔于三雄之战,而对昆仑三族之间的图腾婚的深切怀念,则从失败者的角度,演绎成牛郎织女传说。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为虎族之王的黄帝,定都新郑时卜择的好日子是三月三,即西王母诞辰。西王母是虎族的神祖,择其诞辰而定都,旨在祈盼她的佑助。河南新郑的神话《黄帝城》说:黄帝平定天下之后,经多次选择城址,最后找到“轩辕丘”,与天象的中宫轩辕星对应,天人合一。黄帝就在这里立下“天心石”,作为标记。在修城的过程中,一天夜里,王母向天帝建议让天宫神仙下凡帮助黄帝修城。半夜,群仙化为八条龙下凡修城。王母亲自追来为群仙做饭,也是一条龙。九条龙相助,修城进行得很快。可是,原来曾经是蚩尤族头领的岁星,心中气忿,派勾芒下凡报复。在城快修成的时候,勾芒在鸡公山(太白岭)学鸡叫。结果,城墙的西南角未修完,群仙便回天宫去了。修城的地方,就叫“九龙滩”。当时,王母娘娘很生气,就把一锅饭抛到地上,也回天宫去了。从此,王母抛饭的地方,饭滚了一地,变成了“列礓坡”(县城南关一带),也叫“列礓沟”。由于鸡叫破坏了修城,人们恨气;所以,这里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说“二十七杀只鸡”。因为这城是祖先黄帝修的,所以就叫“黄帝城”。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