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8月27日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拥有26个百强科技集群,连续第二年荣登榜首,美国以20个百强科技集群紧随其后。
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排名显示,从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看,中国今年新增2个百强科技集群,以26个的百强科技集群再次位列第一。美国拥有20个,位居第二。德国以8个百强科技集群,拿下第三名。之后,印度和韩国各有4个,法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各有3个。
至于全球顶尖的十大科技集群,有7个位于亚洲,3个位于美国。日本东京-横滨是全球最大的科技集群,其次是中国香港-深圳-广州,中国北京超过韩国首尔位居第三,韩国首尔退后一位至第四,中国上海-苏州排名第五。后五名依次为:美国圣何塞-旧金山、日本大阪-神户-京都、美国波士顿-剑桥、中国南京、美国圣地亚哥。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芬克8月29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6个进入百强的科技集群,其中有4个排名前十。
南京就从去年的排名第12位升至第9位,有一些以前未进入前100名的中国科技集群也进入前100名。总体而言,这反映科技产出的增长,尤其是国际专利的增长,很多创新活动都发生在中国的城市和大都市区,“我认为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中国集群的科技产出增长最为迅猛,合肥、郑州分别以23%和19%的增长幅度遥遥领先。在其他中等收入经济体集群中,埃及开罗的科技产出增长率最高,达11%,其次为印度金奈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均为8%。
与之相对的是,高收入经济体集群的增长速度普遍低于中等收入经济体集群,63个高收入经济体集群中有37个在2023年出现科技产出负增长,大多数北美和欧洲科技集群的排名都有所下降。
2022年,中国百强科技集群数量首次追平美国,均拥有21个。2023年,中国以24个百强科技集群的数量,首次超过美国。今年,中国将这一优势进一步扩大。有分析指出,中国科技的发展表明,尽管美国等一些国家打压中国科技产品和企业,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就仍令人瞩目。
WIPO每年都会对全球大多数经济体,按照全球创新指数(GII)指数来进行排名,并发布相关报告。根据该组织网站,他们在定义科技集群时,不考虑行政和政治边界,而是关注有高密度发明家、科学家的地理区域。在编制GII百强科技集群排名时,WIPO会考虑两个创新指标:一个是根据WIPO的《专利合作条约》(PCT)已公开的专利申请中列出的发明人所在地;另一个是已发表的科技论文中列出的作者所在地。
综合多项指标来看,中国很多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处于世界最前沿的水平。
中国是唯一一个真正能够发展出与高收入经济体相媲美的创新能力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这反映在全球创新指标中,既包括科技创新集群指标,也包括中国的经济排名,这也反映在创新体系的研发、支出、投资等统计数据中,因此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的创新体系已经真正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现在许多行业的中国公司都处于世界技术的最前沿。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网站8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经济的四大优势及其对跨国公司意味着什么
据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数据,如今在64个关键技术领域中,中国有53个处于领先地位。
这种成功建立在集中规划和调控基础上,同时具有激烈竞争的特点——竞争造就能在价格和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全球赢家。中国的市场规模和消费者对最新技术的热情,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跨国公司若能抓住中国经济四大优势中的机遇,就能在全球实现盈利增长。
一、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
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将自上而下的协调与自下而上的驱动力相结合。“举国创新”令中国成为全球领先的科研中心。
最能说明中国科技实力的领域莫过于清洁技术。例如,过去20年来,中国的大规模投入使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大幅下降,从而带来指数级的全球增长和显著的气候效益。美国的独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商Invenergy抓住了中国机遇。该公司与中企建立伙伴关系,在美国开设工厂。福特是另一家认识到中国技术对其绿色雄心不可或缺的美国公司。为实现从油耗高的SUV和卡车向电动汽车的艰难转型,这家底特律巨头与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进行合作。
二、中国在“全球南方”的投资。
中国在新兴市场的实力正重塑全球商业格局。中企擅长根据当地需求量身定制经济实惠的创新解决方案。例如,以传音控股、小米和华为为首的中国智能手机已占据印度和非洲的很大市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拉美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在“全球南方”的地位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愿与中企合作的西方公司来说,这也是巨大机遇。
全球领先的动力解决方案供应商康明斯公司很早就认识到这种合作的价值,与中国领先的卡车和工程机械制造商建立合资企业。如今,中国已成为康明斯最大的海外市场。最重要的是,在中国开创的技术创新使该公司得以在印度、南美和东南亚等其他发展中市场拓展业务。
三、竞争激烈的市场。
中国市场常被形容为“角斗场”,在生死搏斗中幸存下来的企业往往会成为全球冠军。
四、14亿消费者。
尽管西方人谈论“去风险”,但中国仍是个规模无与伦比的市场,其成熟的消费者促使企业不断改进、提高。中国庞大的懂技术的消费群体,推动从高技术含量的电动汽车到最新奢侈品的大量需求。
如今,是跨国公司改变思维的时候。康明斯、Invenergy、福特等都已调整基于西方技术形成的世界观,他们认识到,中国尽管面临挑战,仍有极其重要的优势。跨国公司若不理解并效仿它们的做法,就可能将全球收入和战略机遇拱手让给竞争对手。(作者米奇·普雷斯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