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858|评论: 10

[转帖] 日本经历的这三十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20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经济就一直一蹶不振。
2023年日本的GDP总额只有4.21万亿美元,首次被德国反超位居全球第四。
日本经济经历失去的三十年。
日本经济在地产泡沫破灭之后确实停滞倒退三十多年,日本的经济总量与其它发达国家特别是与美国的差距被拉大。
不仅是GDP指标,其它经济指标也都反映日本经济的停滞:出口和贸易差额、制造业增加值、财富500强上榜企业数量等指标在过去三十年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出现显著减少。
反映经济整体情况的出口和贸易差额、反映产业层面的国际优势产业和反映经济个体的企业层面,这三个层面的经济指标都指出日本经济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停滞!
从出口看日本经济过去三十年的变化
1、日本商品出口金额从2007年至今基本没有增长。
2007年日本的商品出口金额首次超过7000亿美元达到7143亿美元,16年过去到2023年,日本的商品出口金额仍然只有7173亿美元。
从商品出口金额的绝对数值来看,日本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增长。考虑到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以及全球经济总体规模的扩大,日本出口的停滞只能说明日本“病”得很重。
考虑到通货膨胀,日本出口自2007年以来实际上是减少的。
2、从90年代至今,日本商品出口的增长幅度远远不如中德韩美,甚至不如欧洲去工业化最严重的英国和法国。
从1991年到2023年,日本商品出口金额只增长1.3倍,这个增长幅度是所有主要工业国中最低的。
发达国家中去工业化最明显的英国和法国商品出口金额在此期间都分别增长1.8倍和2.0倍,发达国家中经济增长表现最好的美国和德国,其商品出口金额在此期间分别增长3.8倍和3.2倍。
从90年代至今商品出口金额增长最多的国家是中国,足足增长46倍!
从商品出口金额的绝对数量来看,2023年中国商品出口金额达到3.38万亿美元,是日本出口金额7173亿美元的4.7倍。在1991年,中国的商品出口还只有719亿美元,仅是日本当年出口金额的22.8%。
在1991年,日本商品出口金额与美国和德国的差距只有1000亿美元。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日本商品出口金额与美国和德国的差距都扩大至1万亿美元以上。
日本的商品出口虽然在泡沫经济破灭之后仍然保持增长,但是增长速度远远不如同属发达国家的美国和欧洲国家,更不能与中国相比。
3、韩国在商品出口上已经逐步接近日本
日本商品出口的增长也远远不如韩国,而韩国在各方面的条件都与日本相似且更差。
同样是出口立国的外向型经济,1991年韩国的商品出口还只有719亿美元,仅是日本当年出口金额的22.8%。
到2023年,韩国的商品出口达到6322亿美元,跟日本的差距已经只剩下几百亿美元。
考虑到韩国的经济体量,韩国的商品出口竞争力超过日本不言而喻。
4、商品出口差额
日本商品外贸从2007年后经常出现逆差,而且幅度不断扩大。
从1981年到2010年,日本商品出口全部都是顺差,在很多年份日本商品出口顺差的金额在1000亿美元以上。
从2007年开始,日本商品出口开始出现逆差,而且逆差出现的越来越频繁,逆差的幅度越来越大。
2022年日本商品出口逆差居然达到1504亿美元,放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为什么日本商品出口会从顺差变为逆差?
根源在于日本制造业的衰落,日本商品在全球的竞争力下降。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的电子产品和日本汽车一样都享誉全球。但是日本的电子产业对外贸易从2013年就开始出现逆差。
日本企业基本上完全错过移动互联网时代,其实更早之前的移动通信时代获益也十分有限。
从制造业规模看日本经济过去三十年的变化
1、日本制造业的规模在21世纪不增反减
制造业增加值是反映一个国家制造业规模最直观的数据:2000年日本制造业的增加值是11155亿美元(现值美元),而到2021年这一数字变为10251亿美元。
从2000年至今,日本制造业的规模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减少904亿美元。考虑到通货膨胀,日本制造业规模实际减少的幅度要大得多!
虽然日本的GDP总量还在增长,但是日本的制造业在21世纪却在不断萎缩。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革命爆发的时代,诞生了多个改变世界的新产业如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智能手机等。
日本制造业的规模在信息技术革命时代不增反减,说明了什么问题?
从制造业的角度看,日本经济失去的三十年并不是一句空话。
2、21世纪以来日本制造业的发展远远不如美国和德国
在2000年到2020年之间,日本是七国集团中唯一一个制造业增加值出现大幅减少的国家,从这点来说日本制造业失去二十年并不为过。
日本制造业增加值在这二十年间减少1057亿美元,而去工业化最严重的三个欧洲老牌工业国家英国、法国、意大利在此期间制造业增加值仍然增加151亿、469亿和754亿美元。
美国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引领者和主导者,美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在这二十年间增加6891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制造业规模的七成左右。
德国虽然在信息技术革命中的表现并不突出,但是受益于欧洲的一体化,其制造业规模在此期间增加了3273亿美元。
21世纪以来日本制造业在发达国家中表现最差,不仅跟美国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而且连躺平去工业化的英国都不如。
日本制造业表现之差的重要原因是日本电子产业的衰退,日本电子产业的国际贸易顺差金额从能够媲美汽车工业到出现逆差。
产业竞争失败是日本制造业萎缩的重要原因,日本电子产业不仅没能受益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反而原有的产业部门不断被新产业取代。
正如曾经最流行的电子消费产品索尼Walkman被苹果Ipod和智能手机取代了。
3、中国和韩国制造业的发展远超日本
在所有主要工业国中,过去二十年制造业规模增加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2000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还仅有3690亿美元,在2022年这个数字增长至49756亿美元。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在22年间扩大13.5倍。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绝对数字在2007年首次超过日本,此后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仍然保持高速增长,而日本制造业的规模则一直在这个水平停滞不前。
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规模达到49090亿元,是日本制造业增加值的4.8倍。
日本制造业的表现也远远差于韩国。
2000年韩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仅有1524亿美元,只相当于日本的13.7%。2021年韩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至4611亿美元,相当于日本的45.0%。
韩国的国土面积和资源条件甚至还不如日本,但是韩国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却十分亮眼,日本传统的优势产业如造船、半导体、家电、液晶显示屏等早已被韩国超过。
从财富500强企业数量看日本经济过去三十年的变化
财富500强是《财富》杂志每年发布的一份企业名单,《财富》杂志选取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所有企业中营业收入最高的500家。
财富500强榜单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实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2000年,日本财富500强上榜企业的数量是107家,上榜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当年日本的GDP总量也是全球第二,财富500强上榜企业数量排名与GDP排名一致。
日本财富500强上榜企业的数量遥遥领先英法德意等七国集团其它国家,日本上榜企业不仅有传统的金融、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还有大量川崎制铁、富士重工等制造业企业上榜。
2000年中国财富500强上榜企业数量只有11家,其中还包括香港和台湾的企业。
2024年,日本财富500强上榜企业数量仅剩40家,而中国达到135家。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企业的营业收入水涨船高,中国财富500强上榜企业数量大幅增长至135家,上榜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
从2000年到2024年,除加拿大外其它发达国家财富500强上榜企业数量都是减少的。毕竟随着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崛起,中国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发达国家企业是必然的。
但不同发达国家上榜企业减少的数量和比例却截然不同。从2000年到2024年:
1、美国上榜企业数量减少39家,占2000年上榜企业数量的21.9%;德国上榜企业数量减少8家,占2000年上榜企业数量的21.6%。
2、日本上榜企业数量减少67家,占2000年上榜企业数量的62.6%;英国和意大利上榜企业数量分别减少22家和5家,占2000年上榜企业数量的56.4%和50%。
3、法国上榜企业数量减少了13家,占2000年上榜企业数量的35.1%.
在所有国家中,日本财富500强上榜企业减少的数量和比例都是最高的!
欧洲国家中“去工业化”最明显的英国,其财富500强上榜企业数量减少的数量都不会像日本那么严重?
是什么原因导致数量如此之多的日本企业被挤出财富500强榜单?
日本经济失去了三十年,核心是产业竞争的失败,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竞争的失败
日本经济从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失去的三十年。
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经济失去如此长的时间?
是房地产泡沫,是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是美国对日本的打压,还是其它原因?
房地产泡沫破灭和美国的产业打压都是原因,但并不是全部。
日本在新的产业竞争中失败是日本经济发展失败的关键!
八十年代以前,日本成功的产业是半导体、钢铁、化工、家电、造船、汽车、工程机械等诸多产业。
当时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规模最大的市场是彩色电视机,而日本在彩电生产上拥有绝对的优势!索尼的特丽珑技术独步天下。
日本家电产业独步全球,不仅仅是彩电,录像机、摄像机、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产品都是全球竞争力最强的。
随身听是日本公司的首创,日本企业还开发了独具日本特色的产品游戏机——Play Station.
在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时代,在这些新兴的产业之中日本还有哪些全球知名的产品?
从90年代至今,日本企业在信息技术革命中逐步落伍了,智能手机中已经见不到日本企业的产品。
不仅如此,日本的传统优势产业如造船、家电、汽车等都不断遭到韩国和中国企业的侵蚀,这是日本无法维持原有出口规模的重要原因。
日本经济失去三十年,核心是产业竞争的失败,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竞争的失败!
技术的演化是持续的,日本产业未能把握住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会,电子产业全军覆没。
新能源汽车革命的爆发将危及日本最重要的优势产业——汽车工业。
2023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在新能源汽车革命中,日本企业依旧步履蹒跚,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日本压氢能车,结果氢能车被中美欧联手抛弃。
有报,曾经的汽车大国日本已购买比亚迪电机及电池技术,并进口20辆比亚迪新能源车拆解研究。汽车,日本也完鸟!
随着产业的全面崩溃,日本将滑向发展中国家,未来日本只能靠A片过活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GDP由5万亿美元退到2023的4.2万亿美元,人均由4.5万美元退到3.38万美元,世界五百强由145家退到41家。

发表于 2024-8-21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8-22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衰落是历史必然,过去从中国抢占的资源逐渐消耗完毕,他们再开发新的资源是很难的。这就要密切注意他们包括军事动向在内的行动,防范他们乱来。

发表于 2024-8-24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鸿 发表于 2024-8-23 18:54
日本是美殖民地,无自主权。

所以,论坛里面拼命把注意力引向俄乌战场的人必须要加强防备。

发表于 2024-8-24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街上日本车好像还是很多。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lijun816 发表于 2024-8-24 16:53
大街上日本车好像还是很多。

日系车在中国市占跌到可怜的3%。中国已是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比亚迪世界市占第一。世界汽配产值1.5万亿美元,中国独占7500亿美元。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lijun816 发表于 2024-8-24 16:53
大街上日本车好像还是很多。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8月27日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拥有26个百强科技集群,连续第二年荣登榜首,美国以20个百强科技集群紧随其后。
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排名显示,从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看,中国今年新增2个百强科技集群,以26个的百强科技集群再次位列第一。美国拥有20个,位居第二。德国以8个百强科技集群,拿下第三名。之后,印度和韩国各有4个,法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各有3个。
至于全球顶尖的十大科技集群,有7个位于亚洲,3个位于美国。日本东京-横滨是全球最大的科技集群,其次是中国香港-深圳-广州,中国北京超过韩国首尔位居第三,韩国首尔退后一位至第四,中国上海-苏州排名第五。后五名依次为:美国圣何塞-旧金山、日本大阪-神户-京都、美国波士顿-剑桥、中国南京、美国圣地亚哥。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芬克8月29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6个进入百强的科技集群,其中有4个排名前十。
南京就从去年的排名第12位升至第9位,有一些以前未进入前100名的中国科技集群也进入前100名。总体而言,这反映科技产出的增长,尤其是国际专利的增长,很多创新活动都发生在中国的城市和大都市区,“我认为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中国集群的科技产出增长最为迅猛,合肥、郑州分别以23%和19%的增长幅度遥遥领先。在其他中等收入经济体集群中,埃及开罗的科技产出增长率最高,达11%,其次为印度金奈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均为8%。
与之相对的是,高收入经济体集群的增长速度普遍低于中等收入经济体集群,63个高收入经济体集群中有37个在2023年出现科技产出负增长,大多数北美和欧洲科技集群的排名都有所下降。
2022年,中国百强科技集群数量首次追平美国,均拥有21个。2023年,中国以24个百强科技集群的数量,首次超过美国。今年,中国将这一优势进一步扩大。有分析指出,中国科技的发展表明,尽管美国等一些国家打压中国科技产品和企业,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就仍令人瞩目。
WIPO每年都会对全球大多数经济体,按照全球创新指数(GII)指数来进行排名,并发布相关报告。根据该组织网站,他们在定义科技集群时,不考虑行政和政治边界,而是关注有高密度发明家、科学家的地理区域。在编制GII百强科技集群排名时,WIPO会考虑两个创新指标:一个是根据WIPO的《专利合作条约》(PCT)已公开的专利申请中列出的发明人所在地;另一个是已发表的科技论文中列出的作者所在地。
综合多项指标来看,中国很多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处于世界最前沿的水平。
中国是唯一一个真正能够发展出与高收入经济体相媲美的创新能力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这反映在全球创新指标中,既包括科技创新集群指标,也包括中国的经济排名,这也反映在创新体系的研发、支出、投资等统计数据中,因此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的创新体系已经真正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现在许多行业的中国公司都处于世界技术的最前沿。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网站8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经济的四大优势及其对跨国公司意味着什么
据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数据,如今在64个关键技术领域中,中国有53个处于领先地位。
这种成功建立在集中规划和调控基础上,同时具有激烈竞争的特点——竞争造就能在价格和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全球赢家。中国的市场规模和消费者对最新技术的热情,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跨国公司若能抓住中国经济四大优势中的机遇,就能在全球实现盈利增长。
一、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
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将自上而下的协调与自下而上的驱动力相结合。“举国创新”令中国成为全球领先的科研中心。
最能说明中国科技实力的领域莫过于清洁技术。例如,过去20年来,中国的大规模投入使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大幅下降,从而带来指数级的全球增长和显著的气候效益。美国的独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商Invenergy抓住了中国机遇。该公司与中企建立伙伴关系,在美国开设工厂。福特是另一家认识到中国技术对其绿色雄心不可或缺的美国公司。为实现从油耗高的SUV和卡车向电动汽车的艰难转型,这家底特律巨头与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进行合作。
二、中国在“全球南方”的投资。
中国在新兴市场的实力正重塑全球商业格局。中企擅长根据当地需求量身定制经济实惠的创新解决方案。例如,以传音控股、小米和华为为首的中国智能手机已占据印度和非洲的很大市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拉美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在“全球南方”的地位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愿与中企合作的西方公司来说,这也是巨大机遇。
全球领先的动力解决方案供应商康明斯公司很早就认识到这种合作的价值,与中国领先的卡车和工程机械制造商建立合资企业。如今,中国已成为康明斯最大的海外市场。最重要的是,在中国开创的技术创新使该公司得以在印度、南美和东南亚等其他发展中市场拓展业务。
三、竞争激烈的市场。
中国市场常被形容为“角斗场”,在生死搏斗中幸存下来的企业往往会成为全球冠军。
四、14亿消费者。
尽管西方人谈论“去风险”,但中国仍是个规模无与伦比的市场,其成熟的消费者促使企业不断改进、提高。中国庞大的懂技术的消费群体,推动从高技术含量的电动汽车到最新奢侈品的大量需求。
如今,是跨国公司改变思维的时候。康明斯、Invenergy、福特等都已调整基于西方技术形成的世界观,他们认识到,中国尽管面临挑战,仍有极其重要的优势。跨国公司若不理解并效仿它们的做法,就可能将全球收入和战略机遇拱手让给竞争对手。(作者米奇·普雷斯尼克)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lijun816 发表于 2024-8-24 16:53
大街上日本车好像还是很多。

新能源汽车革命中,日本企业依旧步履蹒跚,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日本压氢能车,结果氢能车被中美欧联手抛弃。
有报,曾经的汽车大国日本已购买比亚迪电机及电池技术,并进口20辆比亚迪新能源车拆解研究。汽车,日本也完鸟!
随着产业的全面崩溃,日本将滑向发展中国家,未来日本只能靠A片过活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5-14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