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堂之糯米鸡
文/黄春红
民以食为天,无论你在哪里生活居住,都会有一段难以忘怀的美食。老人们常说,吃在中国,味在四川。而在我的心里,最美的味道,是在都江堰友爱学校的“悯农堂”里。因为,我在学校工作这些年,住在学校,吃在学校,学校的菜品每天都不同样,每天的菜都非常好吃, 周二中午的糯米鸡,就是最好吃的菜之一。
记得去年秋季开学后,学校食堂门前,挂上了三个大字——悯农堂,我每天从食堂经过,都要抬头望望那三个大字。关于“悯农”二字,开头我还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实在憋不住了,就去问程校长。原来,其意是来自唐代诗人李绅的二首诗:《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堂里面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大大的长方形牌子,周一到周五的菜品,比如:周一是红烧肘子、洋葱肉丝、莲白肉丝、菠菜汤。周二是:糯米鸡、蒜苔肉丝、红薯煮萝卜等。到下周一的早上,又另外换上不同类别的菜品。而糯米鸡,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菜之一。
糯米鸡,属于粤菜系列。粤菜是不放辣椒的,而我们四川人的娃娃,无辣饭不香啊。所以,学校的总厨刘师傅,把糯米鸡这道粤菜,做成了色香味美的微辣。刘师傅大约四十岁的样子,戴着一顶雪白的、高高的厨师帽,只见他握着长长的大锅铲,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锅里的菜籽油。当油烟缭缭绕绕地冲向抽油烟机时,他把锅铲一放,端起筲箕里滴干水分的鸡块。 “噗呲”一声,油烟四溢。然后他长臂一捞,把锅铲紧握手里,在锅里左右翻炒。直到鸡块变成橙色,便将鸡块刨在锅边,然后丢入大蒜、葱段、八角、桂皮等,翻炒两遍,再舀几大勺郫县豆瓣放在大锅中央,等炒出香味后,再把鸡块和匀一起翻炒,等鸡块亮油后,再倒入泡好的糯米和香菇丁,舀入大铁盘,送入蒸箱,半小时后,一大蒸盘红浪浪、软糯糯、香喷喷的糯米鸡就端出来了。
周二中午,我端了冒尖尖一碗糯米鸡准备回宿舍再慢慢享用,正好与排队去悯农堂的一年级的学生擦肩而过。只见走在前面的带班老师对孩子们说:“进去以后,大家要打多少吃多少,不能浪费粮食哦。”这时,排在最前面的一个小女生,举手对老师奶声奶气地说:“老师,我闻到糯米鸡的香味啦,那么好吃的菜,我们舍不得浪费哦。”
听到这话,我笑了笑。呵,糯米鸡这道菜,让孩子们如此喜欢,同样,也是我喜欢吃的,糯米鸡虽在都江堰各大酒店和农家乐都有卖,但我唯独在友爱学校的悯农堂里吃到。 我从小在山村长大,连饭都吃不饱,谈何吃美食?长大后远嫁浙江,就更没机会吃了。
16年回到家乡后,因囊中羞涩,自然吃不到香香糯糯的糯米鸡了。幸运的是,我现在吃住都在学校,每周都有得吃。想到这里,我双眼盯着糯米鸡,哇喔,糯米鸡那喷香的味道飘进我的鼻孔,我耸耸鼻子,太香了,我等不及了,尽管还有学生看着我,管他三七二十一,先用勺子挖一坨在嘴里再说。
哈!川味糯米鸡,微辣香浓,粘牙却很耐嚼,细微的汁水渗入我的牙尖,鸡肉和糯米的香味,从口腔延伸到喉间。顷刻间,我觉得在这所超级有爱的学校工作,很幸福,很美满。我吃得饱饱的了,该去三楼上班了。去三楼上班的路线,从悯农堂里面上去,要近得多。 路过悯农堂的时候,我又看见了此前看到的一年级学生。她们一个个拿着吃得精光的餐盘,排着队,有序地把空餐盘摆放在大篮子里。
排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小女生,她把空餐盘摆上去后,忽然又弯腰把餐盘拿起来。后面排队的学生忍不住嚷嚷起来:“你快点呀,我们都在等你啊。”
“马上,马上,马上就好。”说完,她将餐盘边缘的几粒糯米饭,用食指和大拇指拈起来放进小嘴里嚼起来。随后,排在后面的小不点们,也受到感染,一双双小眼睛都盯住自己手中的餐盘,哪怕有一粒糯米饭,都拈到自己的小嘴巴里。那时那刻,一群小不点的举动,在我眼里,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的脸上,荡漾着快乐、满足,让我感慨万千。 是啊,在这所高品质且又有爱的学校求学的莘莘学子,是幸福的。这悯农堂里的美食,给了她们养分,供养她们在楠木树下的美丽校园,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