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47|评论: 0

怪才李调元 (长篇历史小说) 第二部 76-80章 袁竹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3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怪才李调元
(长篇历史小说)
部76-80
袁竹著
作者简介:作家袁竹,笔名袁语奏,石竹山人,四川德阳人,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逍遥画派创始人,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入库人才,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授权中国书画名家工作室,《中华英才》半月刊人物风采独家专访百年英才系列人物之一;cctv央视书画频道签约艺术家、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国画研究员,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员、一级美术师,新华社主管新华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9)入编者, “百度百科”“秒懂百科”“今日头条百科”“360百科”收录词条。袁竹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书画有深刻而广泛的研究,他的艺术造诣不凡。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创作方向,对山水画创作进行新的尝试丶新的探索,用国际视野来发展国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他提出新时代国画要走创新化、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化之路的理念,独创“豹纹斑”、“牛毛纹”两个皴法,将中国画精髓“写意”与世界主流艺术抽象元素相结合,形成了中国逍遥山水风格。代表著作《中国当代名家画集·袁竹》大红袍品牌精装图书,20228月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二)·袁竹山水画作品选》活页教材,20233月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袁竹创作的长篇小说有《怪才李调元》《梁启超》《康有为》《蔡元培》《王国维》《大师齐白石》《一代宗师黄宾虹》《张大千》《一代大师黄筌》《逍遥山水醉华夏》等。

76一门四进士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岁末之际,京城被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寒紧紧拥抱,寒风如刀,切割着每一寸空间,将天地雕琢成一片无垠的银白世界。雪花仍旧肆意飘洒,轻盈而坚决,为古老的城墙披上了一层厚重的绒毯,银装素裹之下,京城更显庄重与肃穆,仿佛连历史都在这一刻凝固。
街道两旁,屋檐下挂着晶莹剔透的冰凌,宛如千万支利剑,在微弱的阳光下闪耀着刺目的寒光。行走其间,每一步都伴随着脚下积雪发出的“吱吱”声响,那是冬日独有的乐章,悠扬而孤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香与煤炉的暖意,两者交织,既是大自然的清新,也是人间烟火的温馨,让这寒冷中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生机。
紫禁城巍峨耸立,红墙金瓦在雪花的映衬下更显辉煌壮丽,仿佛是天地间最耀眼的明珠,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城门缓缓开启,带着沉重的历史回响,迎接着那些怀揣梦想、历经艰辛的士子们。
李调元站在人群中,虽已年过半百,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燃烧着不灭的火焰,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执着。雪花轻轻落在他的肩头,却似乎无法触及他内心的炽热。他的目光越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落在不远处那个年轻而自信的身影上——李骥元,二十九岁的年华,正如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李骥元身着一袭青衫,胸前佩戴着新得的二甲进士徽章,熠熠生辉,即将踏入那扇通往翰林院的宏伟之门,开启他人生的新篇章。
这一刻,整个京城似乎都为之沸腾,寒风中的每一片雪花,每一声低语,都在为从弟李骥元加油鼓劲,见证着这一场关于梦想、坚持与荣耀的辉煌时刻。而李调元的心中,早已与弟弟同在,那份激动与自豪,比任何人都来得更加深沉与强烈。
“一门四进士,得第年俱二十九”,这不仅仅是一句佳话,它是历史长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烙印在大地的记忆之中。
想象那日,京城之内,云卷云舒,金阳洒落,将紫禁城的琉璃瓦片镀上了一层辉煌的金边。街道两旁,人群攒动,欢声笑语与马蹄声交织成一首热闹非凡的序曲。而在这片繁华之中,李家府邸更是门庭若市,喜气盈门,红绸高挂,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胜利的芬芳与书香的醇厚。
府内,古木参天,绿荫如盖,阳光透过密集的树叶,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为这荣耀的时刻添上了几分庄重与神秘。庭院中央,一方青石铺就的广场上,李调元与两位从弟并肩而立,他们身着锦衣华服,眉宇间既有年少得志的意气风发,又藏着不为人知的复杂思绪。四周,家族长辈与亲朋好友的目光汇聚成海,满是骄傲与期许,仿佛每一道目光都承载着千斤重担,既是对过往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
此刻,风,似乎也变得更加温柔,轻轻拂过每个人的脸庞,带来一丝丝凉意,却也吹不散那份由内而外散发的热烈与激情。远处,紫禁城的钟声悠悠响起,清脆而悠长,它不仅是时间的见证者,更像是对这四位青年才俊的颂歌,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然而,在这份荣耀与辉煌的背后,李调元的心湖却泛起了层层涟漪。他望向远方,目光中既有对家族荣耀的自豪,也有对自己宦途不顺的淡淡哀愁。他深知,得第虽易,但想要在波诡云谲的官场中立足,乃至实现心中抱负,却是另一番艰难的挑战。但正是这份复杂的情绪,铸就了他更加坚韧不拔的性格,让他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风雨兼程,都能勇往直前,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京城之中,天际如熔金般绚烂,夕阳的余晖洒落在琉璃瓦上,每一片都闪耀着摄人心魄的光辉,仿佛是大自然对这座古老都城辉煌与暗流涌动的双重注解。街道两旁,高耸的朱红城墙巍峨矗立,宛如巨龙蜿蜒,将权与欲的漩涡紧紧束缚。
和坤的府邸,更是奢华无度,门楣之上,金匾熠熠生辉,其上书“权倾朝野”,四字仿佛有千钧之重,压得人心头一沉。府内,奇花异草争奇斗艳,香气浓郁得几乎能凝结成雾,每一株都精心修剪,彰显着主人无上的权势与品味。然而,在这繁花似锦之中,却隐约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冷,如同夜幕下潜伏的暗流,让人心生寒意。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调元那简朴却风骨凛然的居所。几间青瓦白墙的小屋,隐匿于京城一隅,周围绿树成荫,清风徐来,带来一丝丝难得的宁静与淡泊。屋内,烛光摇曳,映照着李调元坚毅的面庞,他手执书卷,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之气。窗外,月光如洗,静静地洒在他的身上,为他那孤独而坚定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银辉。
夜色渐深,京城依旧灯火辉煌,但在这无边的繁华之下,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交易与算计。而李调元,就像是一股清流,不为权势所动,不为利益所惑,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与尊严,在这宏大的历史舞台上,默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他的存在,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虽然孤独,却异常耀眼,照亮了后世无数人的心灵。
冬月二十九日,天际仿佛被细碎的雪花缓缓织就的银纱轻覆,每一片雪花都承载着冬日的静谧与岁月的低语,悠然飘落。这不仅仅是一场雪,它如同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在广袤的天地间勾勒出一幅幅洁白无瑕的画卷。李调元站在城门外,手中紧握着那份沉甸甸的圣旨,其上乾隆皇帝的御笔苍劲有力,宣告着他得以挣脱朝堂的束缚,归隐田园的恩典。
四周,寒风虽凛冽,却带着一股清新的自由之气,仿佛连空气都在为他的解脱而欢呼。远处的皇宫,在雪的映衬下更显金碧辉煌,琉璃瓦上的雪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宛如星辰落入凡间,既庄严又遥不可及。李调元缓缓回头,目光深邃而复杂,那宫墙之内,是他曾经挥洒汗水与智慧的舞台,也是无数次梦回牵绕的地方。不舍之中,更多的是一种超脱的释然,如同久困于笼中的鸟儿终得翱翔天际的自在。
脚下的路,被新雪覆盖,洁白无瑕,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那将是他新的征途,没有权谋的勾心斗角,只有田园的宁静与和谐。雪花继续轻舞,它们似乎也在为这位即将远行的文人送行,每一片都承载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李调元深吸一口气,那空气里混合着雪花的清新与京城特有的烟火气息,让他瞬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自由。
这一刻,他仿佛能听见远方山川的呼唤,看见田野间麦浪翻滚的壮丽景象,那是他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向往。随着马车的缓缓启动,李调元终于踏上了归途,他的背影在雪幕中渐渐模糊,却留下了一串坚定而有力的足迹,向着那宏大而震撼的自然世界,向着属于他的心灵归宿,勇敢前行。
归途中,李调元的思绪如同浩瀚云海,翻涌不息,他的目光穿越了层峦叠嶂,心中不仅是对从弟李骥元辉煌成就的由衷喜悦,也交织着对自己未竟之志的淡淡哀愁。然而,这份情感很快被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象所吞噬,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在提醒他:山河辽阔,人生亦有无尽可能。
夕阳如熔金般倾泻而下,将天际染成了绚烂的橙红,余晖洒落在他疲惫却坚毅的脸庞上,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风,带着远方山野的清新与自由,穿林过隙,发出阵阵低吟,如同古老的歌谣,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
回到故乡的那一刻,李调元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心灵的归宿。眼前,是一片被晚霞温柔拥抱的田野,金黄色的麦浪随风起伏,仿佛是大地的呼吸,每一次摇曳都散发着丰收的喜悦与希望。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稻香的混合气息,那是久违的、让人心安的味道,瞬间填满了他的胸膛,驱散了所有的疲惫与尘埃。
他踏上熟悉而又陌生的小径,每一步都踏出了坚实的回响,那是归人的脚步,也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依恋。四周的树木挺拔而苍翠,枝叶间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清脆悦耳,如同自然界的乐章,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李调元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与亲朋好友围炉夜话,笑声与温情交织成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夜幕降临,繁星点点,银河横跨天际,他仰望星空,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满足。他知道,虽然自己未能在官场上留下显赫的足迹,但在这片充满爱与自由的土地上,他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守护了内心的纯净与尊严。
岁月流转,李调元在故乡度过了余生。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的故事也传遍了四方,成为了一代人的传奇。而那句“一门四进士,得第年俱二十九”的佳话,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
窗体顶端
77思乡之情
李调元以诗为舟,遨游于千山万水之间,每一处风景皆成其笔下不朽的华章。
蜀地,这片他魂牵梦绕的故土,山川以雄浑之姿巍然屹立,碧水绕山而流,翠绿欲滴,仿佛是大自然最慷慨的泼墨,将翠绿与蔚蓝交织成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卷。晨曦初照,山巅云雾缭绕,如同仙境初现,让人恍若隔世,每一缕轻风都携带着泥土与花草的芬芳,深入骨髓,唤醒心中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眷恋。
转而东行,步入江浙之境,那里是另一番温婉细腻的风光。山峦不再以峻峭示人,转而以柔和的曲线轻抚水面,碧波荡漾间,倒映着古桥流水与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春日里,桃花笑映人面,柳絮轻舞空中,江南烟雨蒙蒙,细雨如丝,轻拂过青石板路,留下一串串湿润的足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与书卷气,那是人文鼎盛之地独有的韵味,让人沉醉其中,不愿醒来。
再向南行,岭南之地以其独有的热带风情迎接李调元的笔触。这里,一草一木皆显生机盎然,热带雨林中,参天古木遮天蔽日,藤蔓缠绕,绿意盎然中夹杂着不知名的野花,色彩斑斓,竞相绽放。阳光透过密集的树冠,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为这幽静的林间小径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探险的气息。李调元漫步其间,笔下生花,将每一片叶子的脉络、每一朵花的姿态都细细勾勒,仿佛要将这份来自远方的热烈与生命力,永远镌刻在心间,让后人亦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震撼与美丽。
在不断行走的征途中,李调元仿佛穿越了一幅幅宏大而震撼的画卷,山川壮丽,人文荟萃,每一笔都深刻镌刻着他对故土的深情厚谊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阳光如熔金般倾泻而下,将连绵不绝的山峦镀上了一层辉煌的金边,那层层叠叠的绿意中,仿佛蕴含着生命的脉动,与天际相接,辽阔无垠。
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宛如银色的绸带,在乱石间穿梭跳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那是大自然最悠扬的乐章,洗涤着旅人的心灵。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草交织的清新香气,每一次深呼吸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灵魂的洗礼,让人忘却尘世烦恼,沉醉于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
就在这片被自然之神精心雕琢的天地间,一只色彩斑斓的蛱蝶翩跹起舞,它的翅膀上绘着太阳的光辉与月光的柔情,每一次振翅都仿佛是在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这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生灵,它更像是从李调元心底飞出的一缕思绪,穿越了千山万水,带着故乡的温暖与记忆,轻轻降落在他的肩头,给予他无尽的慰藉与陪伴。蛱蝶的每一次翻飞,都如同在绘制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它不仅是远方而来的亲人,更是李调元内心世界的镜像。他凝视着这只小小的生命,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对过往辉煌岁月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苦涩。蛱蝶的飞翔,成了他情感的寄托,他借由这小小的生物,倾诉着自己从文彩飞扬到“羽衣摧落”的坎坷历程,那份苦涩与坚持,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震撼着每一个聆听者的心灵。
如此,李调元与蛱蝶,在这宏大而细腻的环境中,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他们的交融与对话,成为了世间最动人的诗篇,流传千古,引人深思。
在那无垠的天幕之下,诗人的心灵被一幅震撼人心的画卷深深触动。天际,铅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地堆积,仿佛是远方故乡厚重而深沉的思念,将这片土地笼罩在一片幽邃而苍茫之中。细雨如织,夜雨淅沥,每一滴都像是天空洒落的泪珠,敲打着古老的青石板路,发出阵阵清脆而寂寥的声响,穿透了寂静的夜,也穿透了诗人那颗漂泊不定的心。
就在这朦胧的雨幕中,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突然翩然而至,它们像是从梦境中逃逸的精灵,不畏寒风的凛冽,在雨中翩翩起舞,翅膀上斑斓的色彩在雨珠的映衬下更显璀璨夺目,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点亮了诗人心中的一抹温暖。这场景,如此生动而具体,让诗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世界,寒风中束缚的双手似乎也因这份突如其来的美好而渐渐放松,心中的思乡之情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无法遏制。
四周的景物在雨水的洗礼下更显清晰而深邃,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被夜色和雨雾染上了一抹淡淡的蓝紫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静谧而又遥远。近处,几盏昏黄的灯笼在风雨中摇曳,发出微弱而温暖的光芒,照亮了归人前行的道路,也映照出诗人内心那份对家的渴望与向往。
此刻,诗人仿佛能听见《夜雨》中那凄清而悠长的雁鸣,它们排成人字形,在高远的天空中缓缓飞行,每一声啼鸣都像是故乡的呼唤,穿透时空的阻隔,直击诗人的心灵深处。而《旅店对月》中的意境,也在这雨夜中悄然浮现,日落之后的投店,月圆时分的别离,种种情愫交织在一起,让诗人的思乡之情愈发浓烈,难以自禁。
这不仅仅是一场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故土深情的回望。在这片宏大而震撼的场景中,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最完美的释放与共鸣。
在返京任职一年后,李调元再次遭受诬陷。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受到上次风波的影响,李调元还是没有逃脱牢狱之灾,这让他对官场彻底地绝望,他凄然地写下“沉冤似海谁能白,薄宦如冰念已灰”,渴望建立一番功业的愿望也就此湮灭。悲痛之余,李调元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只有一心思致身,不惧三褫多绶绂。”宦途坎坷的根源在于自身性格的刚直,然而这却是作为文人的他最不愿意妥协的地方。一方面是“羞为斗米再折腰”的文人傲骨,另一方面是年老体衰,再加上好友的劝解,李调元毅然决定结束仕宦生活。
乾隆五十年(1785年),李调元踏着沉重的步伐,穿越了岁月的风霜,终于踏上了那片魂牵梦绕的故土。夕阳如熔金般倾泻而下,将广袤的田野染上了一层辉煌而温暖的橙黄,仿佛是大自然最慷慨的抚慰,专为这位历经沧桑的归人铺设。天际边,几朵残云悠然漂浮,宛如历史的轻叹,见证了他从繁华到荒芜,再由荒芜重返宁静的曲折旅程。
步入村口,一阵熟悉而又略带陌生的稻香扑鼻而来,那是家乡独有的味道,清新中夹杂着泥土的芬芳,瞬间唤醒了李调元心中最深处的记忆。田埂上,绿油油的稻穗随风轻摆,发出沙沙的响声,宛如低语,诉说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坚韧。远处,几座古朴的农舍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升起,与晚霞交织成一幅温馨祥和的画卷,让人心生宁静,忘却尘世烦恼。
村中,孩童们的欢笑声清脆悦耳,如同天籁之音,穿透时空的壁垒,直抵李调元的心房。他们或追逐嬉戏,或围着老槐树下听老人讲述古老的故事,那份纯真与欢乐,是他久违的温暖。乡人们见到李调元归来,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以质朴无华的笑容和热情的拥抱迎接他,那份不加修饰的真诚,如同冬日里的阳光,瞬间驱散了他心中的阴霾。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只有星辰点点,如同镶嵌在黑色天鹅绒上的钻石,闪烁着神秘而遥远的光芒。李调元站在自家小院中,仰望这片浩瀚的星空,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平静与满足。他知道,无论外界如何风雨飘摇,这片宁静的田园、这些质朴的乡人、这个温暖的家庭,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是他心灵的最终归宿。
此刻,他仿佛真的从一场大梦中醒来,所有的苦难与磨难,都化作了过往云烟,只留下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与安宁,让他深刻体会到“妇子团圞如梦寐,此身恐有未招魂”背后的深意——原来,真正的归宿,不在于功名利禄,而在于心灵的安宁与家人的陪伴。
78章登岳阳楼
在那金秋的辉煌画卷缓缓展开之际,天空如洗过的碧瓷,几朵悠然自得的白云悠然漂浮,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笔触,轻轻勾勒于无垠的蔚蓝之上。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斑驳陆离的金辉,将整个世界镀上了一层温暖而神秘的色彩。风,轻柔而又不失力量,它穿梭于林间,带动着万千枫叶如火焰般翻飞,发出沙沙的细语,又似是大地的低吟,诉说着季节更迭的秘密。
李调元立于扁舟之上,这艘小舟仿佛是他心灵的一叶扁舟,正缓缓驶离尘世的喧嚣,向着那片未被凡尘触及的净土进发。河水悠悠,碧波荡漾,倒映着两岸斑斓的秋色,每一道波纹都承载着岁月的静好与自然的壮阔。偶尔,一两只水鸟掠过水面,留下一串串清脆的鸣叫声,那是大自然最纯粹的乐章,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他轻启酒壶,一股醇厚的酒香瞬间弥漫开来,与周遭的清新空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味。酒香中似乎还夹杂着远处山林间野果的甘甜与泥土的芬芳,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李调元轻酌一口,让这份来自自然的馈赠缓缓滑入心田,仿佛连灵魂都被这无边的美景与美酒洗涤得更加清澈透明。
随着小舟的深入,四周的景色愈发显得雄浑壮丽。远处,群山连绵,层峦叠嶂,宛如一幅幅巨大的水墨画卷,在天地间缓缓铺展。山峰之上,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如同仙境一般,引人无限遐想。而近处,则是碧水环绕,绿树成荫,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随风起伏,宛如金色的海洋,翻滚着丰收的喜悦。
这一刻,李调元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自然乐章之中,每一个音符都震撼着他的心灵,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自由。他知道,这将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旅程,因为他终于在这片广袤的山水之间,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
舟行数日,李调元仿佛穿梭于一幅幅细腻勾勒而又气势磅礴的山水长卷之中。晨曦初破,天际染上一抹温柔的蓝紫,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沉睡的巨龙缓缓苏醒,每一次桨声都似乎惊扰了这份宁静,却又添了几分生机。沿途,翠绿的林木层叠交织,阳光透过密集的叶缝,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如同时间的碎片,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跳跃,引领着船只向未知的美景前行。
时至黄昏,舟至洞庭湖口,眼前豁然开朗,仿佛天地间最壮阔的画卷在此铺展。湖面不再只是平静如镜,而是化作了万千银鳞,波光粼粼间,每一道光芒都像是天空落入凡间的星辰,与天边绚烂的晚霞交织出一场视觉的盛宴。晚霞如火,染红了半边天际,云朵被镶上了金边,缓缓游移,宛如神祇的霓裳,既壮丽又温柔。湖面上,金色的光与红色的霞交织成一片梦幻的海洋,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忘却尘嚣。
此刻,李调元立于船头,衣袂随风轻扬,他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对自然之美的无限敬畏与向往。往昔游岳阳楼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楼之巍峨,江之浩渺,云梦泽的广袤无垠,至今仍是他心中难以磨灭的壮丽篇章。这份记忆,如同被晚霞点燃的火种,瞬间照亮了他的内心,让他毫不犹豫地命令船夫转舵,向着那片曾经让他心驰神往的天地——岳阳楼,直驱而去。随着船只破浪前行,李调元仿佛已能预见到,前方等待他的,将是更加震撼心灵的壮阔与秀美。
夜色如墨,缓缓铺陈天际,将大地温柔地拥入幽暗的怀抱。小舟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悠然前行,宛如一叶扁舟穿梭于银河之下,最终轻轻触碰岸边,发出细微而悠长的木船触岸声,在这宁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四周,万籁俱寂,唯有远处偶尔传来的夜鸟啼鸣,为这宁静添上一抹生动。
次日,天际初露曙光,金色的阳光穿透薄雾,如同神祇之手,轻轻揭开夜色的帷幔。李调元身着简朴,步履轻盈,踏上那历经风霜、被岁月磨砺得光滑如镜的石阶。每一步都似乎在与历史对话,回响着过往行人的足音与故事。石阶两旁,古木参天,枝叶间漏下的光斑与阴影交织,为这趟攀登之路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
随着高度的攀升,岳阳楼的雄姿逐渐展现在眼前,它巍峨耸立,如同一位身披铠甲的巨人,屹立于天地之间。飞檐翘角,如同展翅欲飞的凤凰,在晨光中闪耀着金色的光辉;雕梁画栋,色彩斑斓而不失古朴,每一笔一划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讲述着千年的辉煌与沧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香与古木的气息,混合着远处湖面飘来的水汽,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能洗净一切尘世的烦恼。
李调元站在楼前,仰望那高耸入云的楼台,胸中豪情万丈,仿佛能触碰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震撼。他欲登楼再览这壮丽山河,却被守卫的兵勇以沉稳有力的声音拦下,告知巡抚大人正于楼上设宴,宴客之声隐约可闻,丝竹管弦,笑语盈盈,更添几分繁华与热闹。然而,这一切的喧嚣都未能动摇李调元心中的那份宁静与向往,他静静地站在楼前,任由晨光洒满全身,心中已绘就一幅幅超越眼前景象的壮丽画卷。
李调元踏着沉重的步伐,步入那片被期待与失望交织的喧嚣之中,心中波澜起伏,遗憾之余,更添几分对未知的好奇与敬畏。他仿佛穿越过时间的缝隙,步入了一幅宏大震撼的画卷之中。
四周,人群如潮水般涌动,每个人的脸上都镌刻着不同的情绪——愤懑如同乌云密布,低语则如同夜风中细碎的涟漪,交织成一首无声的交响乐。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洒在这片土地上,为这纷扰的场景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却也难掩众人眼中的渴望与失落。
名楼巍峨耸立,其高可触云霄,飞檐翘角,宛如巨龙欲飞,气势磅礴。楼体以青石为基,朱红为柱,琉璃瓦片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岁月的沉淀与不凡的尊贵。楼前,台阶层层递进,宛如天梯,每一步都似在考验着攀登者的决心与勇气。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花香交织的奇异气息,那是文人墨客留下的痕迹与自然之美的和谐共生。偶尔,一阵风吹过,带来远处江河奔腾的声响,与近处人群的窃窃私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复杂而又生动的交响乐。
李调元站在人群之中,感受着这份震撼与喧嚣,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创作冲动。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一切都融入自己的灵魂之中。随后,他缓缓睁开眼,目光坚定,决定以诗为剑,划破这沉闷的空气,为同样心怀不甘的众人开辟一条通往心灵慰藉的道路。
于是,在这片宏大而震撼的场景中,李调元提笔挥毫,用他那才华横溢的笔触,书写下了一首首激昂慷慨、感人至深的诗篇,不仅为众人解围,更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他返身至那巍峨庄严的楼前,夕阳的余晖如同熔金般倾泻而下,将古朴的楼阁镀上了一层辉煌而神秘的色彩。风,带着历史的沉淀与远方的呼唤,穿梭于雕梁画栋之间,发出低沉而悠长的呜咽,仿佛能穿透人心。守门兵勇身披铠甲,在夕阳下更显英姿飒爽,他们的目光中既有对来者的审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烦请上楼通报,”他的声音沉稳有力,穿透了周围的一切喧嚣,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就说李调元,愿以一介微末之身,助诸位大人雅兴。”言罢,他身姿挺拔,宛如松柏,那份气宇轩昂,让周围的空气都为之凝滞。
兵勇们面面相觑,随即迅速回过神来,他们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与敬畏交织的情绪。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几乎是脚不沾地地冲上楼梯,每一步都踏出了沉重的回响,如同历史的脚步在回响。
楼内,巡抚与众官员正襟危坐,室内烛光摇曳,与窗外夕阳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既庄重又神秘的氛围。李调元之名,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或喜,是因为深知其才华横溢,能为宴席增色不少;或忧,则是因其直言不讳的性格,生怕他一语中的,揭露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巡抚坐于高堂之上,眉头紧锁,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李调元的才情足以照亮整个文坛,但那份犀利与直接,又让他感到一丝不安。然而,爱才之心终究占了上风,他轻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只得勉强应允,让兵勇将李调元请入楼中。
此刻,楼内外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剩下风声和心跳交织的旋律,在宏大而震撼的场景中缓缓流淌,预示着一场文化与智慧的盛宴即将拉开序幕。
李调元缓步踏入岳阳楼内,那一刻,仿佛历史的洪流与眼前的辉煌交相辉映,整个空间瞬间凝固成一幅壮丽画卷。楼宇巍峨,飞檐翘角直刺苍穹,每一砖一瓦都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夕阳如熔金般倾泻而下,将楼顶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辉,与波光粼粼的洞庭湖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令人心潮澎湃的壮丽景象。
楼内人声鼎沸,却在他踏入的那一刻自动让出一条通道,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一片静谧与期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茶香,混合着窗外湖水的清新,让人心旷神怡。李调元的目光掠过那一张张或惊讶、或好奇的脸庞,最终定格在巡抚挑衅的笑容上,但那笑容很快便在他沉稳的步伐与自信的气场中黯然失色。
他并未急于寻找自己的位置,而是缓缓踱步至厅中,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佳作,心中涌动着对前贤的敬仰与对自我才华的自信。面对巡抚的挑衅,他微微一笑,随即挥毫泼墨,笔下生风,一副对联跃然纸上,字迹苍劲有力,对仗之工整,寓意之深远,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正当众人沉浸在李调元的才情之中时,旁座一人突然以崔颢、李白之事相讥,试图以古讽今,削弱李调元的气势。然而,李调元只是轻轻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对方无知的宽容,也有对自己才学的自信。他略一沉吟,便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和精妙的言辞,将对方的挑衅一一化解,言语间流露出的智慧与才情,如同洞庭湖的波涛般汹涌澎湃,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最终,那官员在众人嘲笑的目光中,脸色铁青,狼狈逃离,留下李调元一人,屹立于岳阳楼之上,如同一位笑傲江湖的文人墨客,其风采与才情,成为了这座千年古楼新的传奇。
李调元踏足于这巍峨耸立的岳阳楼内,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之上,回响着千年的风华与沧桑。楼外,江面波澜壮阔,浩渺无垠,夕阳如熔金般倾泻而下,将天际染成一片绚烂的橙红,波光粼粼的江面上仿佛跃动着无数金色的鳞片,壮观至极,令人心胸豁然开朗。
楼内,烛火摇曳,光影交错间,古木梁柱的纹理清晰可见,每一根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散发着淡淡的松香与历史的沉厚。宾客满座,衣香鬓影,却在这一刻因李调元的到来而静默,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于这位才子身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即将见证奇迹的期待与紧张。
李调元并未急于融入这喧嚣之中,他立于楼台之上,目光穿透人群,直抵那远处朦胧的山影与近处滔滔的江水,仿佛在与这天地对话,汲取着灵感与力量。面对巡抚的挑衅,他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随即挥毫泼墨,对联如行云流水般跃然纸上,字字珠玑,对仗之工整,寓意之深远,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震撼,连巡抚也不得不收起轻视之心,投以敬佩的目光。
正当众人沉浸在这份才情所带来的震撼中时,旁座忽起不和谐之音,一人以崔颢、李白之诗才相讥,意图挫李调元之锐气。然而,李调元只是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对方无知的宽容,也有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他轻轻抬手,引经据典,言辞间既有锋芒毕露的犀利,又不失温文尔雅的风度,将对方驳得体无完肤,颜面扫地,最终只能在众人或同情或嘲讽的目光中,灰溜溜地离去。
此时,岳阳楼内再次恢复了先前的热闹与和谐,但空气中却多了一份对李调元才情与风度的由衷赞叹。窗外,夜色渐浓,星光点点与楼内的烛火交相辉映,仿佛连天地都在为这场文化的盛宴喝彩,让整个岳阳楼沉浸在一片宏大而震撼的景致之中。
巡抚见状,面色铁青,羞愤如同潮水般在他胸中汹涌澎湃,却只能咬紧牙关,将满腔不甘化作一抹无奈的苦笑,借着夜色掩护,匆匆转身,步伐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与不甘,逐渐消失在人群的喧嚣之外。
李调元立于岳阳楼头,目光深邃而明亮,他轻轻一挥衣袖,那动作中蕴含着难以言喻的洒脱与自信,仿佛是在宣告一场胜利的序曲。随着他这一举动,楼下的宾客们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牵引,纷纷拾级而上,脚步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热闹非凡的交响乐。登上楼顶的刹那,眼前的景象让人不禁屏息。洞庭湖,这片浩瀚无垠的水域,在夕阳的余晖下泛起了层层金色的涟漪,波光粼粼,如同万点星辰洒落人间。湖面与天际相接,界限模糊,仿佛天地在这一刻融为了一体,展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壮丽之美。远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让人心旷神怡,忘却尘嚣。岳阳楼上,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人声鼎沸之中,夹杂着丝竹之音,悠扬婉转,为这壮丽的景色添上了几分雅致与温馨。宾客们或把酒言欢,或凭栏远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由衷的喜悦与满足。这欢乐的氛围,仿佛具有魔力一般,让洞庭湖的景色也变得更加明媚动人,每一处波光、每一缕风吟,都似乎在为这难得的欢聚而欢歌。此刻的岳阳楼,不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成为了人们心中欢乐与美好的象征,与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一幅宏大震撼、生动具体的盛世画卷。
李调元矗立于岳阳楼之畔,古木的栏杆仿佛承载了千年的风霜,每一道裂痕都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他眼前的景象,宛如一幅壮阔的画卷缓缓展开,令人心旷神怡,震撼不已。
夕阳如熔金般倾泻而下,将天际染成一片绚烂的橙红,与波光粼粼的洞庭湖面交相辉映,金光闪闪,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点燃。湖面广阔无垠,水天一色,远处山峦叠嶂,层林尽染,秋色如织,红的枫叶、黄的银杏交织成一幅斑斓的画卷,铺展在天地之间,美得令人窒息。
微风拂过,带来湖面湿润而清新的气息,混杂着远处山林间淡淡的草木香,让人精神为之一振。风中似乎还夹杂着渔夫归航的低语,以及远处孩童嬉戏的欢笑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生动的人间交响乐,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岳阳楼古朴而庄重,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在夕阳的余晖中更显巍峨壮丽。楼内传来阵阵悠扬的琴声与朗朗的读书声,那是文人墨客在此抒发胸中之志,或是学子们刻苦求学的证明。这一切,都让李调元深刻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他轻抚着下巴上斑白的胡须,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嘴角那抹淡淡的微笑,是对这美景、这人间真情的最好诠释。此刻,他仿佛已与自然、与天地、与人心融为一体,心中涌动的诗篇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正待他挥毫泼墨,将这份震撼与感动,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79回归故里
乾隆五十年乙巳,春意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万物复苏,天地间仿佛被一层柔和而磅礴的绿意轻轻覆盖。晨曦初破,天边绽放出绚烂的朝霞,犹如万道金线交织,将广袤的大地点缀得金碧辉煌,预示着这一日的不凡。
李调元,这位历经风霜、离家十五载的游子,踏着春日的步伐,缓缓步入归途。他身负五车沉甸甸的书籍,每一卷都承载着知识的重量与智慧的火花,仿佛能听见书页间低语着过往的岁月与无尽的学问。而那耗尽他心血编成的《函海》刻板,更是他灵魂的结晶,每一刀一划都镌刻着对文化的敬畏与传承的渴望。
沿途,春风拂面,带着泥土与花草混合的清新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远处,群山连绵起伏,被轻纱般的薄雾缠绕,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既朦胧又壮阔。山间溪流潺潺,水声清脆悦耳,如同天籁之音,洗涤着旅人的心灵。偶尔,几声鸟鸣穿林而过,清脆悦耳,更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脚下,古道蜿蜒,青石板被岁月磨砺得光滑如镜,记录着无数行人的足迹与故事。两旁,桃花、杏花竞相绽放,粉白相间,绚烂夺目,花瓣随风轻舞,如同粉色的雨,轻轻洒落在行人的肩头,带来一抹温柔的春意。
李调元的心,随着这浩瀚的春景而激荡。他闭上眼,深深地吸了一口这熟悉的空气,仿佛能从中嗅到家乡的味道,感受到那份久违的温暖与安宁。他的脚步愈发坚定,每一步都踏出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与迫切归心。在这一刻,他仿佛与这宏大的自然融为一体,共同见证着生命的奇迹与时间的流转。
三月二十一日,通州城外,春光如织,杨柳如烟,翠绿的长条轻拂着微风,宛如历史长河中温柔的低语,为这离别与归途平添了几分不舍与期盼。天空是一幅未干的水墨画,淡蓝与白云交织,辽阔无垠,仿佛能容纳世间所有的梦想与归心。
李调元立于马车之旁,与友人深深一揖,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他转身,踏上归途,每一步都踏在岁月的尘埃上,却也踏出了新生的节拍。马车缓缓启动,车轮碾压过青石板路,发出沉稳而悠长的声响,那是岁月流转的低吟,带走了十五载的风霜磨砺,每一声都镌刻着过往的坚韧与沧桑。
随着马车的前行,四周的景致如同画卷般徐徐展开。远处,群山巍峨,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其间,时隐时现,如同守护这片土地的古老神灵,静静地注视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近处,野花烂漫,色彩斑斓,它们以最绚烂的姿态绽放,仿佛在向归人致以最热烈的欢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草的清新香气,混合着远处炊烟的温暖,让人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和安宁。
李调元的目光透过车窗的缝隙,穿越了时空的界限,眺望着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远方。那里,有他魂牵梦绕的家,有他童年嬉戏的田野,有他青春奋斗的痕迹。此刻,他的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名状的激动,那是对故土的深切眷恋,也是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感慨。他仿佛能听到家乡小溪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感受到那份久违的安宁与温暖,正一步步向他靠近。
在这片宏大而震撼的天地间,李调元的归途不仅仅是一场物理上的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重生。他带着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带着无数的回忆与感慨,向着家的方向,坚定地前行。
归途漫长,但李调元的心却早已飞回了绵州罗江云龙坝北象山。他记得那里的山水如画,记得父亲亲手建造的醒园,记得儿时嬉戏的欢声笑语。如今,他终于可以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继续他的学术追求,享受那份宁静与安逸。
五月二十九日,天际初破晓,李调元踏着晨曦的微光,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缓缓步入那魂牵梦绕的故土。大地在他脚下铺展,每一寸都镌刻着往昔的记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泥土的芬芳,那是故乡独有的气息,瞬间将他紧紧包裹。
眼前,北象山巍峨耸立,山色苍茫而深邃,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卷,在晨光中渐渐苏醒。山峦间云雾缭绕,时而聚拢,时而飘散,如同仙境一般,让人心生敬畏又满怀向往。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为这宏大的自然景观添上了几分神秘与温暖。
醒园,这座承载着家族记忆与梦想的宅邸,静静地伫立在山脚下,历经风雨而依旧坚韧不拔。岁月的痕迹,非但没有让它显得苍老,反而增添了几分古朴与庄重。青砖黛瓦间,青苔悄悄蔓延,仿佛是时间的低语,讲述着过往的辉煌与宁静。园门半掩,仿佛随时准备迎接归人的脚步,那熟悉的轮廓,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温馨而亲切。李调元一步步靠近,每一步都踏出了深深的情感。他仿佛能听到儿时嬉戏的欢声笑语在耳边回响,看到父亲慈祥的笑容在眼前浮现。这一刻,所有的疲惫与思念都化作了泪水,无声地滑落脸颊,滴落在故乡的土地上,滋养着这片他深爱着的热土。他终于站在了醒园前,手轻轻抚过那斑驳的墙壁,感受着岁月的痕迹,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安宁。他知道,无论世界如何变迁,这片土地,这个家,永远是他心灵的归宿,是他继续学术追求、享受宁静与安逸的港湾。在这一刻,所有的归途都显得不再漫长,因为心,早已回到了它该在的地方。
扩建醒园,是李调元归家后掷地有声的第一声号角,他以山河为纸,心血为墨,亲自勾勒出一幅震撼人心的园林画卷。园门巍峨,仿佛能吞吐天地之气,一踏入,便是另一番浩瀚宇宙。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镶嵌于翠绿之中,飞檐翘角,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辉,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匠人的精湛与主人的壮志。
园中,古木参天,枝叶交织成一片翠绿的天幕,阳光透过密集的叶缝,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如同时间的碎片,在地面上轻轻跳跃。花海中,各色花卉争奇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胜雪,香气袭人,仿佛能洗净世间一切尘埃。微风拂过,花瓣轻舞,携带着自然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山林深处,更是别有洞天。李调元常漫步其间,脚下是松软的落叶与青苔交织的小径,每一步都踏出了岁月的回响。四周,鸟鸣声声,清脆悦耳,宛如天籁之音,与远处溪流潺潺的水声交织成一首宏大的自然交响乐。虫鸣此起彼伏,为这静谧的山林添上了几分生机与活力。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草的清新气息,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灵魂的洗礼。
在这片由李调元亲手打造的醒园之中,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他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群山连绵,云雾缭绕,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脚下。这一刻,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随风而去,只留下内心的宁静与对大自然的无限敬畏。在这里,他的诗篇如同泉水般喷涌而出,每一句都蕴含着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与对自然的无限热爱,深沉而富有哲理,让人读来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忘怀。
倾心梨园,对李调元而言,是归家后一抹不可多得的绚烂色彩,其壮丽景象足以撼动人心。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那座坐落于幽静之隅的梨园便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熠熠生辉。舞台之上,红绸翻飞,金粉闪烁,色彩斑斓得如同天边最绚烂的云霞,将夜空也映照得不再孤寂。锣鼓声起,如雷鸣般震撼,又似细雨轻敲心田,每一声都精准地敲击在观众的心弦上,激起层层涟漪。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脂粉香与茶香交织的韵味,那是名伶们精心装扮后的气息,与台下观众手中热茶散发出的暖意相互融合,营造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温馨与雅致。光影交错间,戏服上的刺绣仿佛活了过来,随着角色的喜怒哀乐而轻轻颤动,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故事的灵魂。
李调元立于这方寸舞台之上,身着华服,面若冠玉,他的每一次亮相都如同星辰降临,引得众人瞩目。他的演技,精湛至极,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皆能牵动人心,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与剧中人物同悲共喜。那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情感的倾泻,是对生活、对人性深刻理解的抒发。
而当他埋首于书卷之间,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专注而深邃的脸庞。四周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古籍善本,墨香四溢,与窗外的竹影清风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庄严的画面。他的笔触时而轻盈如风,时而沉重似铁,每一字一句都凝聚着他对学问的热爱与执着,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历史的长河。
如此,无论是倾心梨园的繁华盛景,还是埋头著述的孤灯长夜,李调元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让后人得以在历史的尘埃中,窥见那份不朽的光芒。
在归家的悠长岁月里,李调元不仅迎娶了温婉如玉的妾室王氏,更将一段静谧而深邃的美好镌刻于心。王氏的柔情似水,与她的贤良淑德交织成一幅幅温馨画卷,为李调元的生活添上了不可磨灭的亮色,成为他心灵深处最坚实的港湾。
岁月悠悠,如江河奔腾不息,转眼间,李调元在故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他的日子虽不显山露水,却饱满而丰盈,如同那历经风霜却依旧挺拔的古木,每一圈年轮都记录着岁月的沉淀与智慧的累积。在这片被时光温柔以待的土地上,他的心灵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宁与满足,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静止。
每当暮色四合,天边最后一抹夕阳也依依不舍地沉入地平线,李调元便独步至醒园的亭台之上。这亭台,仿佛是他与天地对话的桥梁,每一次驻足,都能感受到一股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壮阔。他眺望着远方,那连绵不绝的山川大地在夕阳的余晖中披上了一层金辉,层峦叠嶂,气势磅礴,如同古老史诗中的壮丽篇章,让人心生敬畏。山风轻拂,带着林间特有的清新与凉意,拂过面颊,仿佛能洗净一切尘嚣与烦恼。
此时此刻,万籁俱寂,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清脆悦耳,与这宁静的夜色相得益彰。李调元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草的芬芳,那是大地母亲独有的味道,让人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与净化。他闭上眼,让这份宁静与美好深深融入骨髓,心中涌动着无以言表的感激与幸福。他知道,这一切的安宁与满足,都是命运对他最好的馈赠。
这便是李调元的归园梦,一个关于故乡、关于学术、关于爱情的梦。在这个梦里,他找到了自己的根与魂,也找到了人生的真谛与意义。
80止轿自抑
春夏之交的五月,阳光如织,铺满了从成都通往罗江县的蜿蜒古道。李调元,这位才情横溢的辞官之人,因思念故土,决定独自踏上归乡之旅。他乘着一乘朴素的小轿,缓缓行进在青山绿水间,沿途的风景如同画卷般缓缓展开,让人心旷神怡,却也伴随着几分旅途的孤寂与疲惫。
行至一处陡峭狭窄的山路,轿夫们气喘吁吁,步伐沉重。李调元见状,心生怜悯,便让轿子停下,亲自取出一串铜钱,递给轿夫班头,笑道:“诸位辛苦了,且去前方小店稍作歇息,喝杯薄酒,解解乏。”轿夫们感激涕零,领命而去,不久便带着几分酒意归来,脸上洋溢着轻松与愉悦。
酒能助兴,也能生趣。轿夫班头借着酒胆,向李调元提出以对联为乐,以解旅途枯燥。李调元欣然应允,轿内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轿夫班头沉吟片刻,结合眼前情景,吟出了上联:“人轻轿重轻抬重。”这联语虽简短,却道出了轿夫们的辛劳与不易,也隐含了对世间不公的微妙讽刺。
李调元听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联语背后的深意,不禁沉思片刻,最终缓缓走出轿外,与轿夫并肩而立,以一句“脚短路长短走长”作为下联。此言一出,轿夫们无不动容,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们未曾料到,这位高高在上的官员竟能如此体恤民情,以诗寄情,共鸣心声。
三人继续前行,谈笑风生,不久便来到一片开阔地带,只见山羊群上山回圈,咩咩之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轿夫班头看到这情形,想让李调元乐一乐,就对他说:"李大人,我将眼前看到的出副对子,你也将眼前看到的联句,我们哪个输了,就在前面幺店子去罚喝三杯酒。"李调元十分高兴地说:"不,我输了,我请客,你输了,还是我请客,三杯酒钱算我的就是。你快出对来。"轿夫头望着李调元一面笑,一面指着那群山羊,说出了上联: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山羊咩咩”
李调元目光掠过远方,仿佛能穿透时光的薄雾,触及那些平凡生活中的诗与远方。
他的眼神中既有对过往云烟的淡淡哀愁,也满含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此刻,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在他眼前徐徐展开:不远处,一头壮硕的水牛缓缓步入河中,它那沉稳的步伐在水面上激起层层涟漪,水花四溅,宛如珍珠般在阳光下闪烁,发出清脆悦耳的“嗤嗤”声,那是大自然最质朴的乐章。
“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水牛嗤嗤。”
李调元这一对句,不仅工整贴切,更将乡野生活的情趣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得众人拍手称赞。
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悠扬的山羊咩咩叫声,它们或立于山坡,或漫步于田埂之间,那叫声里既有对同伴的呼唤,也似在应和着水牛的欢歌,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和谐而又不失生机的田园交响乐。这一幕,让李调元的心湖泛起了层层涟漪,灵感如泉水般涌现。
他轻轻吟咏,仿佛在与这方天地对话:
“水牛下水,水花四溅,嗤嗤之声传远近;山羊咩咩,绿意盎然,咩咩之音绕心间。”
下联随即脱口而出,不仅对仗工整,更蕴含了深邃的意境与情感:“牧童横笛,晚风轻拂,悠悠曲韵伴斜阳;村舍炊烟,暮色四合,袅袅青烟入梦乡。”
随着李调元的诗句,画面仿佛更加生动起来。只见一位牧童骑坐在牛背上,手中横握竹笛,悠扬的曲调随风飘散,与这田园风光融为一体,为这幅画面添上了几分诗意与温情。而远处,几缕炊烟袅袅升起,那是农人归家的信号,也是温馨与安宁的象征。
李调元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与满足,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副对联的完成,更是他对这片土地、这段时光深深眷恋的表达。他转身步入村中,每一步都踏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夜幕降临,星辰点点,而李调元的心中,已种下了无数关于这片土地、这些生灵、这份宁静与美好的记忆,它们将化作他笔下不朽的篇章,流传于世
回到罗江,李调元并未停下脚步,他眼见家乡天旱,百姓农耕艰难,便毅然决定拿出自己的俸银,购置水车,以解百姓燃眉之急。一时间,村前村后,水车呜呜作响,灌溉着干渴的土地,也滋润了百姓的心田。李调元时常漫步于田间,与农夫们交谈,了解民生疾苦,他的身影成为了乡亲们心中最温暖的依靠。
某日,李调元再次踏上田埂,恰逢两位农夫正在车水。他们见李调元到来,热情相邀,以自酿的高粱酒相待。酒过三巡,农夫提出以对联助兴,李调元欣然同意。农夫踏动水车,吟出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这联语生动描绘了水车工作的场景,也蕴含了生活的哲理。
李调元手持扇子,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挑战,心中虽急却未慌乱。他抬头望向天空,烈日炎炎,热风扑面,手中的扇子不经意间成了他灵感的源泉。他微微一笑,轻轻摇动扇子,下联脱口而出:“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这一对句,不仅与上联完美契合,更借物言志,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田野,李调元与农夫们相视而笑,那份纯粹的快乐与满足,成为了这个夏天最难忘的记忆。而李调元的故事,也在乡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佳话,激励着后人铭记初心,心系百姓,共创美好未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