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15|评论: 0

[生活资讯] 城市边缘的心灵吟唱——评王方强诗歌《城市边缘》

[复制链接]

城市边缘

王方强
20240908085514front2_0_7864201_FmhnO57NSlE-exKhyOFNawHFkI6i.jpg
在城市边缘

我的心裂成两瓣


一瓣挂在城市左边的立交桥

桥上一个接一个的铁罐头

把空气压得很窄

为一片面包 一壶小酒

我站立 坐下 或奔跑

这瓣心里

放着一支唱不完的城市歌谣


另一瓣挂在城市的右边

在坑洼不平 脚手架 粉尘泡沫中

去吃一个土鸡蛋

去饮一口甘冽的井水

去摸一摸最后的土地

我坐在失地农民的摩的里

来回飘摇


在城市边缘

游走着许多不安的灵魂

在城市的左边和右边

心的这瓣和那瓣


城市边缘的心灵吟唱——评王方强诗歌《城市边缘》

               何壮远

方强是我在彭州认识较早的文友,也是关系很好的朋友,常在一起喝茶、喝酒、谈诗、聊天。他温文儒雅,性格随和,特别容易相处。和他一起,他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文艺的气息,让人感觉他天生就是一个诗人。以前读他《最初的诗稿》里的诗,感觉清新、自然、柔美。每次读他的诗,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之感,诗里的画面仿佛是自然最本真的模样,没有过多的修饰。读起来韵律和谐,就像有节奏的乐章,让人沉浸其中,又如同聆听着一首动人的音乐,余音袅袅。前两天他给了我一首他创作的《城市边缘》,诗风与以前我读过他的诗迥然不同,这首诗诗风沉稳,紧贴生活,完全像出自功底深厚的大家之手。

下面依我个人浅见谈谈他的《城市边缘》

可以这么说,在繁华与质朴的交界,在现代与传统的边缘,方强的《城市边缘》如同一幅细腻而深刻的画卷,徐徐展开了城市边缘人的生活百态与内心世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心灵,引发了我们对城市化进程中人性、社会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一、诗歌主题:城市边缘的矛盾与挣扎

《城市边缘》深刻地揭示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与挣扎。诗人将内心裂成两瓣,一瓣挂在城市左边的立交桥,一瓣挂在城市右边的乡村地带。这种内心的分裂象征着城市边缘人在两种不同生活方式和文化之间的艰难抉择。同时我也觉得,诗人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这个“边缘”,实质也暗喻被社会少关注甚至遗忘的边缘人群,提醒我们应该关注那些处于社会发展边缘的群体,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情感需求和未来发展等等。

诗中城市左边的立交桥代表着城市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车辆如“铁罐头”般密集,空气被压得很窄,呈现出城市的拥挤与压抑。在如今的城市中,现代化的进程如同疾驰的列车,一路向前,不曾停歇。工业化的浪潮更是汹涌澎湃,不断塑造着城市的新面貌。街道上,车辆如一个个紧密排列的“铁罐头”,密密麻麻,似乎没有尽头。它们占据着道路的每一寸空间,让本就有限的区域显得更加狭窄。空气在这庞大的钢铁洪流和高楼大厦的包围下,被挤压得几乎没有了存留的余地。人们行走在其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城市的拥挤,那摩肩接踵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以及被高楼分割得支离破碎的天空,都让压抑之感如影随形,仿佛一层沉重的阴霾笼罩在心头。诗人为了生存所需的面包和小酒,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中忙碌奔波,努力抗争,心中的城市歌谣既体现出对城市生活的无奈,又有一定的适应或者说不得不去适应。这既是诗人的体会,也是许许多多人的体会。城市的繁华背后,是人们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孤独与无奈、彷徨与迷失。如此复杂的情绪,方强仅用了短短四五句诗,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他功底之深厚。

诗人将心的另一瓣挂在城市右边的乡村。这里有坑洼道路、脚手架和粉尘泡沫,也有土鸡蛋、甘冽井水与最后土地。坑洼道路、脚手架和粉尘泡沫既是一种凌乱景象,也说明城市建设正不断地往乡村扩张。土鸡蛋象征乡村的质朴,甘冽井水代表乡村的纯净,土地则是乡村的根基。诗人在此感受宁静温暖,却也目睹乡村在城市化冲击下的变迁。农民失去土地,靠摩的来维持生计,摩的载着诗人来回飘摇,象征着乡村的不稳定和人们对乡村文化的留恋不舍。乡村在时代浪潮中挣扎,而那份自然、质朴与传统,却始终让人难以割舍。

不难看出,诗人将心挂在城市右边的乡村地带,表达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一方面,诗人对乡村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这里有着土鸡蛋、甘冽井水以及剩余土地带来的踏实感。这里的宁静与温暖让诗人的心灵得到慰藉,体现出他对乡村自然、质朴与传统的热爱。另一方面,诗人也流露出对乡村变迁的担忧与无奈。目睹农民失去土地,乡村在城市化冲击下变得不稳定,他感到痛心。方强这样写的意义在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的现状和困境,引发人们对乡村命运的关注。同时,通过将心挂在乡村,表达了对乡村价值的肯定,提醒人们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要忘记乡村的美好。诗人的目的是唤起人们对乡村文化的保护意识,思考如何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发展。


二、诗歌结构:左右分述,结尾升华

诗歌采用左右分述的结构,开篇点题,“在城市边缘/我的心裂成两瓣”“裂成两瓣”是何其痛苦与艰难的决定!诗人在这里就奠定了基调。接着分别描绘心的两瓣所代表的城市与乡村景象,最后以“在城市边缘/游走着许多不安的灵魂/在城市的左边和右边/心的这瓣和那瓣”结尾,强调了城市边缘人们的共同状态,升华了主题。“城市边缘,游走着许多不安的灵魂”我想是暗指在城市化进程中那些处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们。他们既被城市的繁华所吸引,又对乡村的质朴与传统充满留恋,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之间徘徊挣扎,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属感。他们可能是像诗人一样的人,也可能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土地,只能来城市打拼,养家糊口。这样的结尾给人悲怜的感觉,也是诗歌需要达到的氛围效果。

三、诗歌意象:生动形象,寓意深刻

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立交桥和“铁罐头”展现城市的繁荣、拥挤和科技下的工业化;面包、小酒和城市歌谣代表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物质追求和精神文化;坑洼不平、脚手架和粉尘泡沫描绘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混乱和对环境的干扰;土鸡蛋、井水和土地象征乡村的宁静、自然与传统;失地农民的摩的则是乡村在城市化冲击下的农民为生计奔波的缩影。这些意象恰当地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深刻寓意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也暗示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更有效地环境保护及人们精神的安慰、生活的稳定。我们知道,意象的运用在诗歌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读方强这首《城市边缘》,我就想到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被誉为“秋思之祖”。在这首小令中,马致远运用了多种意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方强这首诗中意象的运用,与马致远有同工异曲之妙。

四、诗歌情感:复杂深刻,引人共鸣

《城市边缘》表达的情感复杂而深刻。诗人在城市边缘感到迷茫与不安,不知如何定位自己。对城市,既有适应又有无奈;对乡村,充满留恋又担忧其未来。这种对城市和乡村的复杂情感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矛盾心理。同时,诗歌也引发了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乡村文化,让城市边缘人找到归属感,实现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发展。在简洁的诗歌中表达复杂情感,首先我们要精心选择意象,如用“孤雁”表达孤独与迷茫,“秋雨”体现惆怅与忧伤。其次注重语言的简单化,摒弃冗长的修饰,用精准的词汇直击情感核心。再者就是注重创造留白空间,不要把情感全盘托出,而是通过含蓄的表达,让读者在字里行间去揣摩、去联想,从而延伸出更多的情感可能性。方强的诗,不论是我以前读过的诗集《最初的诗稿》还是这首《城市边缘》,这些方面做得相当好。

五、诗歌的艺术特色: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城市边缘》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修饰,却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独特的意象运用和巧妙的象征手法,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深化了主题。

六、贴近现实生活的创作启示

一个作家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要贴近现实生活,不然就是假大空或无病呻吟。贴近现实生活是创作的根基,现实生活是情感与故事的无尽源泉。当创作者深入其中,能触摸到人间的冷暖、社会的脉动。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捕捉到那些真实而细腻的情感,如劳动者的坚韧、普通人的奋斗与挣扎。这些情感赋予作品以灵魂,使其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若远离现实,作品就容易陷入假大空或无病呻吟的境地。缺乏生活体验的创作,往往只是空洞的辞藻堆砌,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贴近生活的作品,能让读者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要贴近现实生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用心观察生活。方强通过对城市边缘地带的细致观察,捕捉到了城市与乡村的鲜明对比,以及边缘人群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挣扎。作家诗人应像他一样,关注社会的各个角落,留意人们的喜怒哀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独特的素材。

其次,深入体验生活。只有真正融入生活,才能深刻理解人们的情感和需求。方强的老家在彭州市敖平镇上,父母有正式工作,他虽然不是农民,但敖平镇紧贴农村,所以方强对农村非常地熟悉。方强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扎根城市的,他亲身感受过城市的压力和乡村的变迁,才能如此生动地描绘出城市边缘人的矛盾心理。如果没有经历过,作为作家诗人,也要勇于走进不同的生活场景,与各类人群交流互动,积累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作品。

再者,真诚表达情感。《城市边缘》之所以能打动读者,是因为诗人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对城市和乡村的复杂情感。作家诗人在创作时,不应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无论是歌颂赞扬还是批评揭露,都要以真诚为底色,让作品充满情感的力量。

最后,积极反思社会问题。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现实生活,还引发了对城市化进程中诸多问题的思考。作家诗人应具备社会责任感,通过作品反映社会现实,促使人们反思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可以这么说,一个不敢直面现实的作家,不是好作家,一个只会虚情假意、高唱赞歌的诗人,不是好诗人!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也不知是否说到了点子上,一首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总之,方强的《城市边缘》以其深刻的主题、独特的结构、生动的意象、复杂的情感和简洁的艺术特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贴近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的范例。它让我们看到了诗歌在反映社会现实、触动人心、引发思考方面的巨大力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