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342|评论: 17

[转帖] 2024年全球十大科学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2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改变人类的生活

发表于 2024-9-12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国家最多?

发表于 2024-9-13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0913612123713 发表于 2024-9-13 08:47
论实用性还是西方国家多.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当地时间8月28日发布一份报告,渲染中国在绝大多数先进技术的研究领域居世界首位。
该智库提议美英澳和日韩开展合作迎头赶上,以规避所谓的技术垄断造成的国家安全保障风险。
ASPI调查分析2003年至2023年期间发表的论文中“被引用次数排名前10%”的学术论文。在分析包括国防、太空、能源、环境、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机器人等64项关键领域的先进技术后发现,中国在其中57项技术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占比近90%。
日经亚洲29日报道,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过去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美在先进技术上的竞争力发生逆转。
在2003年至2007年的5年时间里,美国在64项技术中有9成以上(60项)位居第一,而中国当时仅在3项技术上位居第一。2019年至2023年,美国仅在量子计算、疫苗和医疗对策等7项技术上排名第一,而中国位居第一的技术由此前的3项大幅增加到57项。
中国增加最为明显的是可应用于军事用途的技术。
根据研究集中度估算出来的所谓的“技术垄断风险”分为3个级别,在被归类为所谓的最高级别“高风险”的技术方面,中国的雷达、卫星定位、无人机等24项技术位居第一。
在高超音速导弹相关技术论文的引用上,中国占73%,把美国(13%)和英国(3%)甩在身后。在先进航空发动机方面,中国以63%的占有率远超位居第二的美国(7%)。
中美在先进技术的竞争力发生逆转.
关键国防技术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发生在中国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应强化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与日本和韩国开展更紧密的合作。
在可应用于无人机开发的自主型系统和机器人工程技术等方面,美英澳的研究成果结合在一起仍落后于中国,但如果将美英澳和日韩合作,有助于缩小与中国的差距。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8月27日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拥有26个百强科技集群,连续第二年荣登榜首,美国以20个百强科技集群紧随其后。
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排名显示,从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看,中国今年新增2个百强科技集群,以26个的百强科技集群再次位列第一。美国拥有20个,位居第二。德国以8个百强科技集群,拿下第三名。之后,印度和韩国各有4个,法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各有3个。
至于全球顶尖的十大科技集群,有7个位于亚洲,3个位于美国。日本东京-横滨是全球最大的科技集群,其次是中国香港-深圳-广州,中国北京超过韩国首尔位居第三,韩国首尔退后一位至第四,中国上海-苏州排名第五。后五名依次为:美国圣何塞-旧金山、日本大阪-神户-京都、美国波士顿-剑桥、中国南京、美国圣地亚哥。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芬克8月29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6个进入百强的科技集群,其中有4个排名前十。
南京就从去年的排名第12位升至第9位,有一些以前未进入前100名的中国科技集群也进入前100名。总体而言,这反映科技产出的增长,尤其是国际专利的增长,很多创新活动都发生在中国的城市和大都市区,“我认为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中国集群的科技产出增长最为迅猛,合肥、郑州分别以23%和19%的增长幅度遥遥领先。在其他中等收入经济体集群中,埃及开罗的科技产出增长率最高,达11%,其次为印度金奈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均为8%。
与之相对的是,高收入经济体集群的增长速度普遍低于中等收入经济体集群,63个高收入经济体集群中有37个在2023年出现科技产出负增长,大多数北美和欧洲科技集群的排名都有所下降。
2022年,中国百强科技集群数量首次追平美国,均拥有21个。2023年,中国以24个百强科技集群的数量,首次超过美国。今年,中国将这一优势进一步扩大。有分析指出,中国科技的发展表明,尽管美国等一些国家打压中国科技产品和企业,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就仍令人瞩目。
WIPO每年都会对全球大多数经济体,按照全球创新指数(GII)指数来进行排名,并发布相关报告。根据该组织网站,他们在定义科技集群时,不考虑行政和政治边界,而是关注有高密度发明家、科学家的地理区域。在编制GII百强科技集群排名时,WIPO会考虑两个创新指标:一个是根据WIPO的《专利合作条约》(PCT)已公开的专利申请中列出的发明人所在地;另一个是已发表的科技论文中列出的作者所在地。
综合多项指标来看,中国很多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处于世界最前沿的水平。
中国是唯一一个真正能够发展出与高收入经济体相媲美的创新能力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这反映在全球创新指标中,既包括科技创新集群指标,也包括中国的经济排名,这也反映在创新体系的研发、支出、投资等统计数据中,因此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的创新体系已经真正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现在许多行业的中国公司都处于世界技术的最前沿。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网站8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经济的四大优势及其对跨国公司意味着什么
据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数据,如今在64个关键技术领域中,中国有53个处于领先地位。
这种成功建立在集中规划和调控基础上,同时具有激烈竞争的特点——竞争造就能在价格和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全球赢家。中国的市场规模和消费者对最新技术的热情,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跨国公司若能抓住中国经济四大优势中的机遇,就能在全球实现盈利增长。
一、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
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将自上而下的协调与自下而上的驱动力相结合。“举国创新”令中国成为全球领先的科研中心。
最能说明中国科技实力的领域莫过于清洁技术。例如,过去20年来,中国的大规模投入使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大幅下降,从而带来指数级的全球增长和显著的气候效益。美国的独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商Invenergy抓住了中国机遇。该公司与中企建立伙伴关系,在美国开设工厂。福特是另一家认识到中国技术对其绿色雄心不可或缺的美国公司。为实现从油耗高的SUV和卡车向电动汽车的艰难转型,这家底特律巨头与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进行合作。
二、中国在“全球南方”的投资。
中国在新兴市场的实力正重塑全球商业格局。中企擅长根据当地需求量身定制经济实惠的创新解决方案。例如,以传音控股、小米和华为为首的中国智能手机已占据印度和非洲的很大市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拉美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在“全球南方”的地位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愿与中企合作的西方公司来说,这也是巨大机遇。
全球领先的动力解决方案供应商康明斯公司很早就认识到这种合作的价值,与中国领先的卡车和工程机械制造商建立合资企业。如今,中国已成为康明斯最大的海外市场。最重要的是,在中国开创的技术创新使该公司得以在印度、南美和东南亚等其他发展中市场拓展业务。
三、竞争激烈的市场。
中国市场常被形容为“角斗场”,在生死搏斗中幸存下来的企业往往会成为全球冠军。
四、14亿消费者。
尽管西方人谈论“去风险”,但中国仍是个规模无与伦比的市场,其成熟的消费者促使企业不断改进、提高。中国庞大的懂技术的消费群体,推动从高技术含量的电动汽车到最新奢侈品的大量需求。
如今,是跨国公司改变思维的时候。康明斯、Invenergy、福特等都已调整基于西方技术形成的世界观,他们认识到,中国尽管面临挑战,仍有极其重要的优势。跨国公司若不理解并效仿它们的做法,就可能将全球收入和战略机遇拱手让给竞争对手。(作者米奇·普雷斯尼克)

发表于 2024-9-13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0913612123713 发表于 2024-9-13 10:58
民用航空发动机根本就没有赶上.普遍使用欧美发动机.

中国的发动机;
中国能自产全系列发动机(航空,火箭,舰船,汽车和坦克发动机)
一,航空发动机,从轻型到中型、重型涡喷、涡扇系列全都自产。只是高端机在性能稳定性和寿命上和美俄英有一定差距(美达到4000小时,中国只达到2000小时)。
在国产品没成熟前只在大运用机和教练机的发动机上用了俄乌的产品,但不能具此说中国完全不能自产,都是俄乌产品。
中国自产品种代表性有:自研的太行系列航发已装机歼10/11/15/16。最新的太行B已实现推力矢量技术。秦岭、昆仑,九寨,岷山等中端机。及用于直升机的涡轴W9/11/16等。1)配套歼20的涡扇-15发动机,核心机研发成功在2012年,那一年中航人大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第四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核心机研发成功。目标推力18吨,近期公布实现基本推力15吨级,加力推力16吨级。
2)配套歼31和枭龙的中型发动机;中国第四代军用小涵道比航空发动机项目包括两个型号项目,一是大推力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项目——涡扇-15,另一个是中等推力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项目——涡扇-19,11吨级的涡扇-19为替换俄D96发动机,装机歼31和枭龙。
3)歼10B推力矢量发动机验证成功。歼-10B矢量推进验证机亮相珠海航展,中国基于矢量推力发动机的战斗机研制进入新的阶段。2017年年底,安装有国产轴对称全向矢量喷管和WS-10B发动机的歼-10B验证机成功试飞。
4)大飞机发动机;C919配套发动机获突破;在莫斯科航展上,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展示超过五款民用航空发动机。这其中,有涡桨发动机、涡轴发动机以及大涵道比发动机。其中,35吨级的AEF3500大涵道比发动机更是首次展出。其技术水平赶上国际水平,更是超越英国罗罗公司的瑞达1000型发动机。
5)直升机发动机的突破;直20涡轴16发动机已顺利投产。功率高达1300kW,性能超过国外同类机型 据官方媒体报道,涡轴16发动机已经迈过"试生产",开始进入"全速生产阶段"。这款功率高达1300kW,性能远超国外同类发动机的先进涡轴发动机是直20直升机标配发动机的。涡轴16投入生产,预示着中国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机,已经解决关键的技术难题。
二,燃气轮机;中国已实现轻型到重型燃汽轮机的国产。自主研发燃气轮机的企业包括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哈尔滨东安发动机、中航世新燃气轮机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动科南方燃机等公司。
主要产品包括QD128、QD70、QD185和QD168,QC280系列燃气轮机,以及R0110重型燃气轮机。2016年,河南重工的CHD622V20舰用柴油机出口俄罗斯。P110燃汽轮机已研成并将装配于新型万吨级052D/055中华神盾舰。
三,柴油机;国产坦克动力----1200,1300,1800马力150HB增压柴油机系列和液压传动系统。
四,火箭发动机。中国拥有500吨级和120吨级火箭发动机和LIP300电推进装置和第二代100千瓦的霍尔电推进器。510所已经研制涵盖1瓦到100千瓦的系列化电推进产品,同时掌握离子电推进和霍尔电推进两项技术。反观美国,从此前公开的数据看,其霍尔推力器功率仅达10千瓦左右。
五,12款中国自主汽车发动机;其中奇瑞多款汽发出口80国120万台。

发表于 2024-9-14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0913612123713 发表于 2024-9-13 17:31
我国仍然排在全球创新第12位.

近年来,中国的高新技术突破不断,战果正日益扩大。以“卡脖子”行业为例,中国已经将35项攻破29项(在相关大类上实现国产替代突破)。
中国的科技进步已是外国权威机构和主流媒体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美国nature对于中美两国各自排名在世界前10位的领域做对比,结果发现已从早年美国的全方位碾压变成各有千秋。
中国已经在物理化学、材料工程、有机化学、大分子与材料化学上实现赶超,而原子、分子、核、粒子和等离子体物理也在接近美国。
据统计,在诸多科研领域,都已经稳定形成中美最多再加德国的前三排位次序,而中国的研发投入更是达到35%,位居世界之冠,欧美加总之后也只比中国高出5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17.3%,更是大幅领先欧美(美国4.3%,欧盟5.1%)。
围绕着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深空探测与传感、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清洁能源、人造食品……中国已经在掌握整体或局部领先优势的情况下,形成大量的产业与产业集群。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据其统计,从2008年到2020年,中国先进工业产值增长177%,是美国78%的两倍多。
评价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科研产出是一项重要指标。
自然指数是近年来各项指标中颇受关注的一项,其排名根据由学者团体选出的、非常有代表性的145本各领域(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及前沿跨学科)的学术杂志在所选择的窗口期(一般一年为限)发表的论文数量、论文作者隶属机构的所属国家或地区占比进行矫正。
举例来说,假设上述杂志中发表的某篇论文,共有五位作者,一位隶属美国机构,另外四位隶属中国,则美国机构计为0.2,中国机构记为0.8。
按照这个方法统计,中国大陆及港澳在2023年度发表的145本杂志中(2024年版的指数),取得的份额数量超过美国,首次排名世界第一,比2022年增长13.6%。
排名第三的是德国,但所占份额与美国一样均有下降。排名前十的国家或地区,另外一个份额上升的国家或地区是印度,排名高于总人口不足九百万的瑞士。
如果依照该指数对学术机构进行排名,排名前十的机构分属中国、美国、德国和法国。排名第一的中国科学院和第二的哈佛大学,都是断崖式地领先其后的学术机构。而中国表现最好的两所大学,分别是与中科院关系紧密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其后的中国大学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彼此差距非常小。
在自然指数的国家排名这显示中国已经逐渐成为新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一极。当然,评价科研产出,自然指数排名只是其中一项参考,除此之外,Clarivate(科睿唯安)推出的高被引学者排名也是学术界非常关注的统计排名。
此项统计方式不关注论文发表的期刊档次(类似于“英雄不问出处”的逻辑),而是关注论文作者即推动学科发展的具体的人——该方法通过追踪并统计特定年限中获得大量引用的论文作者,找出全球真正意义上千里挑一的高被引作者(这些人往往是对于学科发展具有引领性的人物,科睿唯安基于该排名每年会开展对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预测),汇总各作者的所属机构和国家或地区进行排名。
在最新的2023年度高被引学者人数统计排名中,美国依然断崖式地领先其他国家或地区,高被引学者人数比第二名的中国大陆的两倍还多,但中国大陆也断崖式地领先其他国家或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单列的香港地区,世界排名高于第十的意大利,高被引学者人数达到中国大陆地区的十分之一。
在科睿唯安的高被引学者机构排名的榜单中,与自然指数类似的是,中国科学院也排名世界第一,领先于第二名的美国哈佛大学。但与自然指数大幅领先不同的是,中国科学院在高被引学者总人数的领先优势相对较弱。
这种差异性也体现在进入前十榜单的中国机构总数。例如在自然指数的前十机构榜单中,中国大陆地区十中有七,但在高被引学者总人数排名中,除去第一的中国科学院,能够进入该榜单的前十中国科研机构只剩清华大学。
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也不能单看科研机构的情况,企业的研发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这里援引美国非盈利性公共政策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于2023年7月公布的报告《创新之战:中国如何在企业研发上取得对美优势》。该报告考虑企业规模大小的差异以及中国企业劳动者相对低的工资收入水平,采用根据欧盟统计的全球2500强企业研发投入数据,依照规模大小和工资水平矫正的归一化后的行业集中度参数,对比中国和美国在九个不同工业领域的企业研发投入,:
中国企业在软件和计算服务、药物和生物技术的研发投入相对少于美国,在国防工业上,美国投入远大于中国也不奇怪,这从两国国防开支占GDP的比值,也很容易得出类似结论。不过从产出来看,近些年我国国防科技突破很快,航天领域从实际表现(包括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等方面的进展)上来看也明显领先于美国,因此这方面中国的经费投入相对较少显然没有限制我国持续进步。
近些年,我国企业加大对半导体类的电子和电气设备的投入,相信未来若干年我们还会看到更大的进步。在汽车和配件领域,中国企业的投入已经超过美国,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相信中国相对美国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完全不是问题。在非传统能源方面,中国相对美国的领先优势应该不会是纸面上的1.2倍。
在工业软件方面,长春光机所推出我国自主研发的通用光学设计分析系列软件——长光杂散辐射分析软件V1.0正式版,解决国产光学设计软件有无的问题。中国会在更多的细分工业领域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发表于 2024-9-14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0913612123713 发表于 2024-9-14 12:50
科学的真正价值在于思想自由.

中国专利第一,论文第一,自然指数第一,品牌第二,世界五百强第一,独角兽第二,是世界第一工业国。工业产值5.06万亿美元,
美国第二,产值2.69万亿美元日本第三,产值8500亿美元。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数据,中国目前生产全球28.47%的产品,远超美国(16%)、日本(7.23%)、德国(5.78%)和韩国(3.29%),每年生产的商品总值约4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世界上很多设备和产品都来自中国。
台湾不行是思想不自由吗?

发表于 2024-9-14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0913612123713 发表于 2024-9-14 18:39
中国工业粮食现在依赖台湾——-芯片技术.乃至装备工业.精密医疗装备都依赖进口.你看日用化工产品多少是国 ...

中国华为,中芯自制7N,5N芯片,中国自制5轴九轴数控机床,独创3D打印机床。中国医械九成自给,其中,联影微创产品三成出口,CT,核磁共振出口美日德。

发表于 2024-9-15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鸿 发表于 2024-9-15 18:47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公司(SMEE)的8纳米氟化氩光刻机公布,其光源为193纳米,分辨率≤65nm,套刻≤8n ...

要不再了解一下套刻的意思?

发表于 2024-9-16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事无成 发表于 2024-9-15 20:33
要不再了解一下套刻的意思?

潍柴动力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超过53%的柴油机。?
这一重大技术突破是在2024年4月20日的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上宣布的,由德国TüV南德意志集团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检测并认证。这款柴油机的热效率达到53.09%,标志着中国内燃机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再次达到科技巅峰,同时也展示潍柴动力在柴油机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
这款柴油机的研发背后是潍柴动力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努力。自2015年起,潍柴动力组建一支由上百名青年博士和千名工程师组成的科研团队,专注于提升内燃机的热效率。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包括高膨胀燃烧、混流增压、高效燃油喷射、低阻减摩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最终实现这一重大突破。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意味着潍柴动力在柴油机研发领域再次甩开对手,更标志着我国内燃机行业又一次走向全球科技巅峰。
此外,这一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每年可为中国节约燃油近3100万吨,减少碳排放超9600万吨,对于推动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减少碳排放具有重大意义。
发表于 2024-9-17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9-17 16:2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9-19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0913612123713 发表于 2024-9-13 08:47
论实用性还是西方国家多.

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仅仅比美国差一点,和俄罗斯发动机互有长短,全面超过英法。
从材料上分为,1, 耐高温合金, 2. 单晶体镍合金,3. 第三代单晶体合金加陶瓷涂层。4. 陶瓷合金, 这些材料决定发动机涡扇能耐受的最高温度,从而决定最大输出功率。原因是,耐高温合金在不同的原子之间,因为不是单晶体,其耐受力不同,高温下在不同的原子之间会发生断裂导致发动机烧毁。而单晶体合金材料受力程度是均匀的,耐高温能力也就强多了。
美国最先成功的。2.单晶体镍合金 Pratt&Whitney F100, 用到F16上,单发。最大推力,126千牛 (方便起见,都用最大推力)。美国5代战机F22用的,Pratt & Whitney F119, 最大推力达到157千牛,可以超音速巡航。
目前中国已经在3。单晶体合金加陶瓷涂层。中国的单晶体目前在第三代水平。
中国涡扇10已经达到俄罗斯AL31相同的水平,最大推力143千牛。
中国的涡扇15, 最大推力已经达到180千牛,超过美国F22 ,使J20一样的具有优越的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超过俄罗斯的发动机。当然还比不上美国最先进的F135发动机用在F35上,最大推力达到190千牛以上。
达到这样的性能的原因就是中国有高级单晶体合金和掌握陶瓷涂层技术,加上叶片内冷却孔结构,使得耐温程度大大提高。要努力的就是要尽快掌握4.陶瓷合金技术,这样才能制造出更大推重比的发动机。
相比英国,英国的罗罗正要和印度谈联合研制120千牛的发动机,英法吹的第六代战机其发动机也就是120千牛的水平,就可想而知。而大名鼎鼎的法国阵风,其发动机最大功率,88牵牛,差远啦,阵风的优异机动性来源于其超乎优秀的机体设计不是发动机优秀。问题是阵风再优秀也无法持续,因为不是隐身机,没有前途。法国不是材料不行,法国发动机有很多部件已经掌握了陶瓷合金技术。法国的问题是先天性的发动机设计,太小,没法加大功率。段时间内改不了。印度傻乎乎的,花大价钱买阵风,毫无前途。
印度就更没戏,折腾半天高的卡瓦利发动机,最大功率71千牛,根本没法用,所以印度的光辉战机只能用美国F404, 最大推力80千牛。原因就是印度没有掌握2.单晶体合金技术。离中国还差着远,而印度已经撤销卡瓦利发动机项目,不再继续搞自己的发动机。
吹上天的光辉实是数国零件组装机。
LCA光辉战机上世纪80年代正式上马用时30年。
光辉战机以70年代法国幻影为模板,进行设计。
发动机采用美国通用电气研制的F-404涡轮风扇发动机。
雷达采用以色列EL/M-2052型有源相控阵雷达,航电系统美国法国产品混合,整机材料为俄国产品,导弹,机炮来自俄国,加油管,雷达罩,弹射椅来自英国,整部战机就是个组装机。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