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
文/南湖居士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在奉献精神的培养方面,一直都是很注重的。奉献,作为传统美德的代表,作为意识形态的标志,作为主流价值的宣传,不能只是一个唱高调的简单口号,更需付诸实际行动去弘扬。
真是非常荣幸啊,生活中从来不缺无私奉献的机会:为了缓解人口结构失衡带来的巨大压力,我们当然应该不停工作,奉献自己的劳动力;为了应付公路维修养护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我们当然应该恢复国道收费,奉献自己的血汗钱。
奉献吧,像尼采那样,自诩是光热无穷的太阳,单纯地给与,却不想取得。
奉献吧,像古代圣贤发明的伦理那样,让臣民奉献一切,就是崇高与大义之所在。
这是全民热爱奉献的时代,使每个人树立舍小家为大家的理念,当然是理所当然的大局观了。
一味的奉献,不求任何回报,固然是十分美妙的和谐。可是,随着时间推移,难免会遇到不少的麻烦。例如,奉献了一切之后,我们又靠什么活着呢?便始终是一个无法解答的困惑。
还是认清现实吧,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躲不开每天的吃喝拉撒。既然如此,谁都没办法做到永无止境的奉献。所以,我们究竟不是太阳,我们的子孙也不是。为了彰显太平盛世之下基层的丰富和大度,于是故意打肿脸充胖子,委实没有必要吧。
那么,百姓要生存下去,就绝不可以空谈单方面的奉献——牺牲应该是对等的,奉献应该相互的,才是健康社会运转的良性循环。群众履行了奉献的义务,必须享受到与此相当的公民权利,算是被人经常忽视的另外一层逻辑关系吧。
真是非常不幸啊,许多人辛苦奉献了一生,偏偏到头来,基本的合法权利总是得不到保障。看看最近报道的事情:七旬老人取亡夫存款被要求“逝者到场”、九旬老太取离世儿子五万元存款遭拒、继承老同学的遗产,银行却拒绝支付、购买两套法院拍卖房,物业却拒绝办理入住……
一系列奇葩的理由啊,一连串荒唐的借口啊,全是花样百出的套路啊,只为逃避他们的责任。在哑巴亏里吃尽奉献的苦头,难怪越来越多劳动者选择了从此躺平!
倘若奉献的号召变成了傲慢任性的掩护,倘若奉献的努力满足了敲骨吸髓的贪欲,则未来的辛勤汗水将会毫无意义。收割了遍地的韭菜,养肥了为富不仁的巨婴,奉献注定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引发一场信用丧失的空前危机!
2024年9月2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