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958|评论: 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教授:要改变学生围着教师打转的课堂模式

[复制链接]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教授:要改变学生围着教师打转的课堂模式
***
看点:哥伦比亚大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教授Deanna Kuhn是发展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和科学教育的学术领军人物。她的《争论的技能》一书深刻影响了美国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并推动了指向争论与合作的科学课堂教学变革。2005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为了思考的教育》这本书,《Teachers College Record》的书评认为这本书对教育的贡献可以堪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等经典之作。

近日,FT中文网对Kuhn教授进行专访,探讨在科技逐步介入教育的时代,教师和学生应如何建立新型关系。在她看来,老师不应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主导学习的还是学生自己。



FT中文网:许多人看好科技为教育带来益处,可是我昨天听了您的演讲,是否可以说您对此抱有的是理性且冷静的态度?

Deanna Kuhn:是的,对于科技我们还未有定论。它从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接受信息、输出信息、和他人分享信息的方式。我们如何将其益处最大化?我认为,教育者仍然在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FT中文网:所以当电子屏幕在学习中开始变得重要的时候,它赋予我们什么,又从我们这儿拿走了什么?

Deanna Kuhn:你说的没错,潜在的好处和危机的确都存在。其中一个危机就是屏幕将我们孤立了起来,当我们只关注屏幕时,它剥夺了我们和其他人分享想法的意识。

我们这些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正面临的挑战是,我们是否可以利用科技的潜力来充实视野,发掘教育的可能性,而并非仅仅考虑相比我们过去的教育,是否会变得更简单、快速、高效。

FT中文网:是的,正如您昨天所说,科技让教师的工作更简单了,但是并没有给教育本身带来更多可能性,所以它是否会替代教室中老师的角色?

Deanna Kuhn:我昨天谈到我们做过相关的调查,即便我们有自动的、电子化的中介向学生授课,实际上这种替代也不会发生。如果课程可以个人化,将会很好地助力于匹配学生的需求,在正确的时间传授对的知识。但我们也发现,即使是迄今现有最好的电子讲师也无法替代人类。从中介的意义上讲,与人分享我们共同面对的外界事物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应该共同着手定义和探寻的事情。

FT中文网:如果说屏幕这种介质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阻碍,限制了学生和同龄人之间的沟通,那么批判性思维和论证技巧的形成过程会有怎样的改变?

Deanna Kuhn: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是,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导性的,而非教师主导。我们不能避开老师,也不想避开老师,但是我们希望老师的角色远远不止于运动员的教练那样,而是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向导推进学生的学习,主导学习的还是学生自己。

另外关键的是,学生和老师是无法事先预知他们将会学到什么的,因此学习是个人主导、自我管理的。学生将会学到他想学的内容,我们不能强迫任何人学习,我们只能说:记住这个,重复这个,但是学到什么是学生自主的。

FT中文网:所以是学生自己来控制他们学到了什么,想学些什么。对吗?

Deanna Kuhn:完全正确。

FT中文网:但是如果对于K12阶段的学生,他们如何决定什么是他们最需要学的呢?

Deanna Kuhn:这是个好问题。学生是否真的知道他们需要学习什么?

FT中文网:对他们来说什么是有价值的?他们真的知道吗?

Deanna Kuhn:是的,价值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必须帮助他们了解在未来的学习中什么是有价值的。如果他们认识到这些价值,就能吸收知识,树立学习中的目标。

如果老师只是说:“相信我,学习这些,它将为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尽管你现在看不到目标,但你将来会通过考试,有好的生活。”——这是完全不够的。学生必须明白他们要学习这些东西的本质意义何在。

FT中文网:那么这一阶段的老师可以做些什么?

Deanna Kuhn:对于教师这个角色来讲最重要的是提问。鼓励学生作出反馈,鼓励学生之间的沟通,这样学生可以体会到作为团队中的一员是怎样的感受,这正是他们在之后的人生路上,在工作中需要的素质。人们大部分时间不是独立工作的。所以老师可以问如下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你从这个问题中学到了什么,从这个案例中看出了什么?现有的信息告诉了你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最重要的问题是:你的同伴是怎么想的?对于你的同伴的看法和观察,你有什么想说的——换句话说,鼓励同伴之间的思考,不仅仅是只围绕老师这一个中介来思考。

我们目前主要开展的调查是观察,学生在合作中去发现一些他们原本不懂的东西。有一种很好的方式是问他们最初的想法和信仰,他们最初的观点各种各样,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可以说,大家来一起看一看这些观察和发现,这样最后我们会有一个更可靠、更互相认同的立场。换句话说,我们帮助他们认识到支持论述和削弱论证的证据同样有价值。在这样的讨论和探索中,他们也会自己明白融入同龄人群体的概念。

FT中文网:但是对于那些性格内敛害羞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更喜欢在线学习,因为与人面对面交流对他们来说是个难题。

Deanna Kuhn:是的。

FT中文网:所以这意味着,因为他们缺少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他们可能会不善于讨论或辩证思考?

Deanna Kuhn:这跟辩证思考和讨论技巧没什么太大关系。个人性情的差异是基因和早期教育共同决定的。内向外向的差别会趋于稳定,不是必然,但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是稳定的。我们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尊重他们。我们现在发现,尤其是赴美求学的亚洲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合作性思维.

在中国的课堂模式是,学生静坐等待老师的指示——我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这与我们认同的模式完全相反。

FT中文网:您的意思是老师不应该成为课堂上的权威。

Deanna Kuhn:而是一个合作性学习者。有些人当然会认同尊重的必要性,学生需要明确老师比他们的经验更丰富,知识底蕴也更丰富。但老师仍然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作为一个合作者。

FT中文网: 您昨天说到,不要把价值观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分开,因为我们在深度思考中形成了大部分价值观,您可以解释一下吗?

Deanna Kuhn:你说的非常好,我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好了。现在西方社会,尤其是政治议题下,我们越来越多地讨论身份政治。我是这个组织的一员,我属于某个民族、社会阶层或大家族,因此我的信仰与集体的信仰一致,我的信仰是集体传递给我的,是我的身份认同赋予我的。这种未经检验的信仰,类似于我们的祖先苏格拉底说过的: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未经检验的信仰,是不知道拥有的的。我们支持对于一些道德观念的思考,并深入关于堕胎、安乐死的探讨。生而为人我们的价值是什么,在思考中探索这些事情,而不是从外界的定义中获取对自身的认知。

FT中文网:现在我们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是吗,我们的老师需要得更多、更高的素质?

Deanna Kuhn:是的,科技实际上没有让老师的工作更容易。并不是说老师插上电源,就可以去休息,喝茶了。 积极的老师仍需要更努力的工作,尤其是在鼓励同学合作,要自主学习等方面。所以这是现在我们自发的挑战,我们能给老师怎样的训练和经验,怎样树立信心帮助他们。我不喜欢训练这个词,或者可以说教他们,自信地成为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的角色。

FT中文网:所以在现在的时代,我们要求21世纪的老师有怎样的特质?

Deanna Kuhn:我们昨天说到了21世纪新型人才的四个特质,沟通,合作,创造性,批判性思维。但是对于老师来说,能保持开放的思想,在一个合作的背景下继续学习是非常关键的。不断地和他的同龄人、其他老师交流,学习教学技巧和训练思考的方法。老师在学生面前要保持谦逊的姿态,不能认为自己比年轻的学生更有学问,“我是知识源,是权威,你们只能向我学习”。必须要改变这种认同,在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他们的搭档。

FT中文网: 您一直强调自主学习,学生有什么样的行为或者表现可以说他能够自主学习?

Deanna Kuhn:如果说我们要衡量学生是否具备一项技能,我们认为最好的方法是直接测试这个技能本身。而不是开发一些新的测试,去预测他们的能力和技能。例如我们对骑自行车的能力感兴趣,我们不需要准备纸笔做个测试。我们要看他们的技能在行为中的体现,让他们学习、练习、观察,发展技能。因为随着我们对学习进程、学习轨迹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帮助学习者的方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越来越熟练。

FT中文网:对于您格外强调的辩论能力,我们是能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训练辩论能力的吗?

Deanna Kuhn:是的,实际上在过去许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话题性的合作辩论对于学习外语是效果显著的。我们在纽约教一些年轻的成年人英语,他们大多由于英文水平有限而在学业上停滞不前。

这类学生通常面对的课程是非常乏味地训练和重复。如果我们给他们一个问题让他们讨论,一个他们实际上关系并且可以与其他人分享观点的问题,他们在分享观点、讨论各自立场、面对和自己意见相对的同龄人的时候,语言水平会进步非常快。他们在这个讨论中是有目的性的,不仅仅是重复训练,他们要和其他人沟通、讨论,听者和说者都是有目的的。所以对于学习外语或者二外,这样的方式是有非常明确的进步方向的。

FT中文网:现在中国K12在线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我猜想美国也有相同的情况,您作为一个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Deanna Kuhn:教学软件开发者们在市场中挤破了头,尽全力创造出一些最有创造性、最吸引人的产品。所以他们狂热地创新,却忽略掉了怎样使产品在教学中达到最好的效果。

许多软件都变得娱乐性,精美的图表、电子游戏、的确很能吸引年轻的学生,但是很快他们就会对新奇的事物失去兴趣,所以教育类软件设计者最需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所有教育者都需要做的,去探寻应该如何将软件深入到教学结构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怎样的认知训练,从长计议这些新奇、有趣、娱乐的产品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智见微信公众号:zhijiantalks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9 20:2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教师公招的教育学考前必背知识点汇总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4447453706543074&wfr=spider&
A.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B.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或是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教师应当是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的向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顾明远:学生是教育的主体_手机搜狐网 https://m.sohu.com/a/359439662_484992/
我们过去把教师、学生分得很清楚。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在现代教育里,这种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学生已经不是受教育者,而是学习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共同学习。

钟启泉谈课堂教学
https://2ly4hg.smartapps.cn/pages/article/article?articleId=655258607&authorId=538655&               
          同“即兴剧”一样,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一方面不宜放弃主导权。教师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拥有作为“贴心的向导”的责任与权限。即便在即兴的高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际,教师也必须把当天的教学计划与课程目标牢记在心。
          但另一方面,要发挥“协同创发”的建构主义优势,教师不应当“先导”整个课堂教学。“先导”的结局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即兴”,这是有碍于学生的创造性过程的。

大陆教育学概念混淆:主导=向导
A.北师大教育学:“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体客体互换论)/凯洛夫“教师主导论”(苏联“驯服工具论”)
B.向导教育学:“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向导教学法基本原则
1718966804019.jpeg
IMG_20240915_175035.jpg
IMG_20240904_094710.jpg
mmexport1727766836650.jpg
IMG_20240901_07520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0 16:2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导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的研究分析https://www.n.cn/search/45cc69e99f5e4e1e9645b784917cbdbf?q=%E5%90%91%E5%AF%BC%E6%95%99%E5%AD%A6%E6%B3%95%E7%9A%84%E
以下是针对向导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的研究分析,基于现有可信资料综合整理:

1. 学生中心与主体性理论

定义: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激活其内在学习动机。

关键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维果茨基):知识需通过学生主动建构获得,教师创设“最近发展区”支持自主探索(参考17)。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强调尊重学生需求,非指导性教学促进自我实现(参考7)。

争议点:
传统“教师主导论”认为需严格把控教学流程,而向导教学法主张过度自主可能导致学习目标偏离(参考6)。

2. 情境认知与体验学习

定义:知识需在真实情境中应用,通过实践强化认知。

关键模式:

情境导向教学法:模拟职业场景(如旅游心理学的游客沟通),深化知识迁移(参考48)。

行为导向教学法(德国):融合角色扮演、案例研讨,培养“关键能力”(专业/社会/方法能力)(参考58)。

数据支持:
江苏技校实验表明,情境教学使学生实践能力提升40%,知识留存率提高25%(参考6)。

3. 社会互动与协作机制

定义:学习通过社会性互动(如小组讨论、观察模仿)深化。

心理学基础: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与模仿他人行为习得技能(参考78)。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协作对话促进认知发展(参考1)。

应用形式:
“向导教学五原则”要求教师组织合作任务,如案例辩论、项目共创(参考67)。

4. 元认知与自我调节学习

定义:培养学生规划、监控、调整自身学习过程的能力。

核心策略:

自学主导性原则: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教师提供反馈框架(参考6)。

齐莫曼(Self-Regulated Learning)模型:目标设定—策略执行—反思修正(参考9)。

争议点:
自学能力差异易导致进度分化,需动态分层指导(参考56)。

推荐资源

《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360文库)

链接:教育得心理学基础

价值:阐释建构主义在教学设计中的实践逻辑。

崔景贵《心理教育学视野中的导心教学法》

链接:道客巴巴全文

价值:分析“导心”与“导学”的心理学融合路径。

德国《行为导向教学法》实践指南

链接: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价值:提供关键能力培养的课堂操作模板。

智能总结:5大核心要点

主体反转:学生是知识建构者,教师角色从“主导”转为“情境设计师”和“反馈提供者”。

情境锚定:知识需嵌入真实任务(如旅游心理学的游客案例),否则难以迁移应用。

社会杠杆:小组协作与角色扮演激活观察学习,效率优于单向讲授。

元认知缺口:自学能力是瓶颈,需配套个性化监控工具(如学习日志、数字仪表盘)。

争议预警:传统派质疑学生自律性,需用“结构化自主”(明确框架+弹性空间)平衡。

注:分析严格基于参考资料,未涉及资料外的理论推测。争议点与数据均来自文献实证(如江苏技校实验6、德国双元制改革8 )。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1 03:0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课堂革命:从填鸭式向自主合作探索学习式转型https://mr.baidu.com/r/1LOUjveZuI8?f=cp&rs=52129541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教授:要改变学生围着教师打转的课堂模式
https://www.mala.cn/thread-16643231-1-1.html
我们不能避开老师,也不想避开老师,但是我们希望老师的角色远远不止于运动员的教练那样,而是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向导推进学生的学习,主导学习的还是学生自己。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