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刚/文
国庆节偶记 今天是国庆第三天,农历九月初一。 早晨起来,推开临湖的纱窗门,一丝凉意袭来,望去,天是灰色,低低的,微风过来,湖面微微起皱,湖边柳支羞涩的轻舞,偶尔有一两声鸡叫,整个三岔湖笼罩在秋晨的宁静中,空气中有一股清新与微甜的味道,人特别舒适,头脑特别清醒,这正是看书的好时候。泡好茶,取出电子书,交叉看《知识分子、历史与未来——许倬云讲演录》和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一生的故事》,真是享受! 许先生的书看了好几本,他是一个有学识,有深刻思考,有现实关怀,视野开阔,中西贯通融会的历史学家。他绝不是轻信的人,他不会为权威屈服,也不会为西方或东方的主流而放弃自己通过思考分析得出的结论,也不会被现象所蒙蔽,所以他才具有独立的认识,这种认识因而具有穿透力,这种穿透力是有启发的,是作为良心而存在的! 而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最初吸引我的是他的《金蔷薇》,太美啦!这本书是作为如何当作家的参考书引进的,第一篇《珍贵的尘土》完全是一篇小说,那么引人入胜,又那么优美感人,一下子让我爱不释手!先看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李时的译本,后来又看了戴骢的译本,名字改为了《金玫瑰》,收得更全,但似乎总觉得没有《金蔷薇》这个名字更有诗意,最近好像还是改为了《金蔷薇》。正因为他的文笔,我专门买了非琴译的他的《一生的故事》,这是他的以散文笔法写的六卷本自传,没有连贯的故事,却一看就放不下。我看了两遍,译文非常好,甚至似乎闻到了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体温,每一个细节都活灵活现。他对气味总是那么敏感,对所遇见的人都有别样的描述,而一定是准确无误的,这个人仿佛就站在你面前。他驾驭语言的能力无与伦比,轻松干净流利清馨,特别是那些码头港口,哪怕只是臭味都是美好的回忆。他对风景的描写十分精彩,有点像《俄罗斯森林》的作者列昂尼德·马克西莫维奇·列昂诺夫,优美而宏阔,细腻而充满场面感,有时是具象化的,有时又是印象化的,有时具象与印象交叉叠加,都呈现在眼前。 正像现在,透过湖边的树看过去,低的小丘,丰富的植被,绿色与灰色,湖面疾驰的小艇马达声,断断续续进入耳朵的人声,以及自然中那些似听得见又听不见的声音,全部都涌现。
图片来源于,看见邛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