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达城群众文化歌手欢歌六一儿童节
为隆重庆祝国庆75周年,2024年9月达城群众文化歌手在中心广场演唱
达城群众文化歌手2019年参加“双红活动”在金石镇演唱
2014年5月,为隆重纪念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2周年,达城群众文化歌手合唱《达州是个好地方》
群众文化歌手:指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进行表演的歌手,不以营利为目的,为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求,参与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不仅可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还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群众文化歌手大多是业余的。
达城群众文化歌手发展简述:古代“诗”“歌”不分,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篇,当时都配有曲调,以供口头传唱,延续相传,汉乐府、唐诗、宋词当时也都能歌唱。达州古先民口头传唱的民歌《竹枝词》,流行于四川东部,汉时即入《乐府》,至元、明、清,《竹枝词》诗风大盛,时至今日仍在传唱。古人以精通琴棋书画为雅,但专职唱歌的人称为伶人,大多身份低微。
20世纪初,达州现代歌曲兴起。民国12年(1923年),革命先驱王维舟留苏归来,在宣汉清溪场创办新群女校,创作《女子解放歌》等三首歌曲,首次引进现代歌曲创作艺术,对中国旧格律、古曲调作大胆扬弃。20世纪30年代川陕苏区时期,《领导工农闹革命》《拥护苏维埃》《共产主义世界行》等大量现代歌曲产生,凸显出那个时期达州现代歌曲创作同社会革命的渊源。
20世纪30年代,王抒情在达县、宣汉任音乐教师,大力推广现代音乐,被誉为“达县音乐园地的拓荒者”。王抒情与兰河、夏白、胡晓风等人,是达州最早的音乐人,推动了达州现代音乐的发展。大量群众文化歌手应运而生,主要是齐唱,两人以上的集体按同一旋律同时演唱,也就是单声部的群唱,如《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等,主要演唱抗日救亡歌曲。
民国时期,达州无职业音乐舞蹈表演团体,但有群众业余歌咏组织,以抗日战争时期学生歌咏团为主,大竹的“七七歌咏队”、达县的“抗日救亡歌咏团”最为著名。不少爱好者闻声而至,跟着学、唱,每逢重大节日都要举办演唱会、歌咏比赛等活动。1940年“五一”节,在党组织支持下,不足三万人的达城,两千人大合唱《五月之歌》,声势浩大。那时,陈家碧的歌唱响誉巴渠。
新中国成立后,达州群众文化由各级文化馆站、工青妇群团及居民街道参与开展,达州的现代音乐更具广泛的群众性,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前只限调式较为单一的齐唱歌曲,20世纪50年代以后,韵律丰富的独唱歌曲渐显强劲。1950年,张艺琴创作的歌曲《把抗美援朝动员起来》,唱遍达县城乡。1950年12月,宣汉李依若将马渡乡山歌《苏二姐》,带到川北文联音乐戏剧座谈会上演唱,惊座四方,流传全国。
20世纪50年代,达州音乐工作者创作了不少现代新歌曲,并收集改编民歌等,不少歌手脱颖而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工团歌手郝羽霞、蒲新玉很为知名。1957年,独唱演员郝羽霞带着达县专区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选出的《跟着太阳一路来》《正月里来是新年》两首民歌,参加四川省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被评选为优秀民歌手,后又带着这两首歌赴苏联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
20世纪60年代,重庆大批知识青年来到达县地区插队落户,更添群众音乐新力量。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音乐工作者大量创作组歌、革命歌曲及新民歌,不少歌曲借用大巴山山歌旋律。那时,达城群众文化歌手以小河嘴水电站的徐正柏(石娃)、纺织厂的谢明武(谢老五)、木器厂的黎加榕(黎娃)较为知名。后来,徐正柏、黎加榕调至文工团成为专业歌手。
20世纪80年代初,流行音乐兴起,赶时髦的青年手提录音机播放港台流行音乐穿行于大街小巷。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全省音乐演唱比赛活动增多。1982年,“达城之春”音乐会举办,连续举办九届,吸引了众多群众歌手参与,掀起广大音乐爱好者学习唱歌的热潮。达钢的王涛、刘天祥,达师专的傅国庆,卫校的黎娜,地建司的李建伟,冷冻厂的任燕玲等成为“达城之春”知名群众文化歌手。
20世纪80年代后期,达城歌舞厅发展兴旺,不少业余演唱人员成为职业歌手,与学院派专业歌手一道将通俗音乐歌曲在歌舞厅演绎得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刀郎本名罗林,1989年、1991年两次来达城歌舞厅任键盘手,开始在花园歌舞厅兼歌手演唱,走上歌手的道路。而今,刀郎火遍大江南北。
1993年,王远新在全国农民歌手大奖赛荣获一等奖,后为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歌唱家,多次回到达州义演,用歌声回报家乡。1995年,魏武德参加全国农民歌手大赛获二等奖,后被特招入伍成为文艺兵。
达城群众文艺团体歌手:20世纪90年代,达城坝坝舞盛行,群众文艺团体开始发展。进入21世纪,达城多个群众文艺合唱团相继成立,参加者多是退休的老人。这些团体聘请专业音乐老师教学,歌手的演唱水平显著提高。他们用歌声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感动,成为音乐领域中的独特风景。
达城群众文艺团体歌手不计报酬,到社区、乡村、学校开展惠民演出,参加“双红”活动、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及各种群众演艺活动或比赛,展示自我风采、丰富文化生活、交流歌唱技艺,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讴歌祖国和人民。
杨春:推过砖车,挑过泥土,当过保安和厨师,现任草根艺术团、车车灯民间文艺团歌手。自己作词、作曲,自弹(吉它——自唱,他原始的唱腔,散发着浓郁的底层生活气息。入选为四川音协会员,现任通川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创作歌曲近百首,翻唱歌曲近千首。表演及创作的作品多次获省、市大奖,其中《巴山农二哥》获得四川省第三届民歌大赛三等奖,《中国魂》获达州市委宣传部精品工程奖。
轻骑兵组合(男声小合唱):2018年,由原“春之声合唱团”的4位男歌手米智刚、杜仲明、柴亚、李开华组合而成。他们演唱的歌曲分三个声部合唱,主要演唱歌曲《打靶归来》《天边》等。2021年后,余中明、章保乐加入,共计6位男歌手。演唱的歌曲分四个声部混声合唱,声部分明,声线一致,嗓音饱满圆润,共鸣腔体浑厚,极富穿透力,别具一格,享誉达城。主要演唱歌曲《少林少林》《花又落》等。
张红:1983年参工文家梁酒厂,从小酷爱唱歌,拜师文工团王光秀老师,曾在杂技团、水车楼、紫罗兰、乐乐等歌舞厅当驻唱歌手。2004年加入达州民间艺术团,声音甜美,音域宽广,擅长通俗及民歌演唱。后参加老干部合唱团、金秋合唱团,跟随赵英、王涛老师学习声乐。2017年至今,全程参与通川区“双红”活动演出,担任节目主持和演唱。她演唱的《自由飞翔》等歌曲,深受社区群众及学校师生的喜爱。
苗萍:退休前在渠江糖厂、华兴机械厂、华润燃气公司工作,从小爱好唱歌跳舞。参加工作后,积极参加单位各种文艺活动。退休后,参加“达州市老协关爱合唱艺术团”。苗萍声线婉转,穿透力强,表演极具亲和力。2022年,刘国唐作词、潘广宇作曲《达州是个好地方》,苗萍担任演唱,多次参加表演,深受好评。
杨建国:汽修厂退休职工,从小爱好文娱活动,退休后,在巴山红叶、田园等群众艺术团当歌手,在“双红”活动中担任节目主持、男独唱、表演唱等。主要演唱歌曲有《一壶老酒》《山路十八弯》等,气宇轩昂,激情澎湃。
王家三姐妹:王丽、王梅、王玲,出身工人家庭,现为巴山红叶艺术团歌手。王丽爱人章保乐,王梅爱人张学斌均系同团歌手。三姐妹都能独唱,组成小合唱,边唱边表演,很接地气,主要演唱歌曲《洪湖水浪打浪》《采茶歌》。王梅与张学斌常登台表演男女二重唱。
夫妻歌手刘兴全、刘累建:同为达钢文艺宣传队退休职工,同为天天乐民乐队歌手,夫妻二人常表演二人对唱、二重唱节目。刘兴全任乐队队长。该民乐队以民族乐器演奏、唱歌为主,几乎天天在达城滨河路演出,深受市民欢迎,成为达城滨河路一道亮丽风景线。
米智刚:20世纪80年代参工新华印刷厂,退休后于2009年参加三月三群众艺术团,2015年参加凤凰艺术团并任副团长。喜爱唱歌跳舞和演小品,并自学摄影摄像,将达城群众文化活动演出场景拍摄或录制,播放于网络,点击率高。米智刚的歌曲演唱,主要是男声小合唱,男女对唱和表演唱,主要演唱歌曲《幸福中国一起走》《幺妹住在十三寨》。参加群众文化活动15年来,演出七百余场,拍摄视频报道三千余场,2019年获通川区文体广新局“先进个人”称号。在网络上传视频近万条,照片二十余万张。他说:要做好正能量的传播人,群文群艺的宣传人,中老年幸福生活的记录人。
达城群众文艺团体独唱歌手还有:李联群、李爱群、潘华、封小琴、叶来青、邓翠兰、李进英、杨玲、柴亚、张小碧、王敏、龙开斌、严俊、伍蓉、潘久伍、潘全、李霞等。另外还有10多个合唱团的歌手及京剧票友等,不胜枚举。
结束语:达城群众文化歌手已成为达州文化音乐领域中的独特现象,多姿多彩,有独唱、对唱、齐唱、合唱、重唱等,有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和美声唱法。达城群众文化歌手繁星闪烁,方兴未艾。
本文达州晚报发表,网络文章增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