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拟人法研究动物学
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如果仓鼠生了9个幼崽,就会吃掉两个。而如果在刚出生的9个幼崽中,再加放两个,仓鼠就会吃掉四个。但如果从刚出生的9个幼崽中拿走两个,仓鼠就一个也不吃了。于是得出结论:仓鼠吃自己的幼崽,是为了控制幼崽的数量,以保证幼崽能茁壮成长,更好地繁衍。
我认为这有点想当然,是将动物比拟为人,用拟人法研究动物学了。
世事无常,未来的事,就像风云变幻末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作为高智商的人,农民在土地上种庄稼,也不可能一下种,就能确定可以收获多少粮食。仓鼠怎么可能通过观察,计算出自己可以获得多少食物,能够养育几个儿女;而且只能是七个。于是,看到自己生育的孩子太多,超过了七个,就要吃掉多余的几个,以控制数量正好是七个。凭什么8个孩子就一定养不活,七个孩子就肯定养得活?现实应该是,遇上机会好,幸运的话,九个、十个孩子也能养活。机会不好,运气不佳,就是生五个、六个孩子,也可能养不活。
而且,既然要将仓鼠比拟为人,有人的思维方式。仓鼠担心孩子太多,养不活,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应该是,更加勤奋地为孩子寻找食物,尽最大可能将孩子养活。其实,如果不努力寻找食物的话,就是吃掉几个孩子,还是可能养不活其他孩子的。为什么仓鼠担心孩子多了难养,就只想到通过吃掉孩子的办法,来养活其他孩子;却想不到通过积极干活,获得更多的食物,将所有孩子都养活呢?
用拟人法的方法研究动物学,是当今动物学家的通病。达尔文正是因为用拟人法的方法,研究动物的起源问题。于是,得出了动物是进化而来的结论。真的雄孔雀长着漂亮的羽毛,是为了吸引雌孔雀。人认是漂亮的东西,在孔雀眼里同样也是漂亮的?起码,所有雄孔雀都长了漂亮的羽毛,在雌孔雀眼里又还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呢?其实,用拟人法研究动物学,是根本错误的。人只是动物之一,代表不了其他动物。不要认为人怎样,动物就会怎样;人是怎么生活的,动物就会怎么生活。明显的,仓鼠都会吃自己的孩子了,还能想象它会考虑孩子养不养得活吗?再看尚在蛋壳里的小鸡,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怎样,对自己是凶是吉。就会本能地啄破蛋壳,让自己从里面钻出来,离开温暖的小窝,进入陌生的世界。这是用拟人法能够解释得清楚的问题吗?
有人要反驳我了,仓鼠不考虑孩子养不养得活的问题,为什么又要养育孩子呢?看农村人家养的鸡,母鸡对刚出生的小鸡,是多么尽心尽力地养育。自己就是捉到一条虫子,都吃不下,只会给小鸡吃。可当小鸡能够自己觅食,独立生活了。母鸡对小鸡的态度,就会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看到小鸡继续跟着它,就是一嘴巴啄过去,吓得小鸡要落荒而逃了。这反映了母鸡养育小鸡,是出于母子感情,真把小鸡当儿女对待,要尽心尽力地养育;还是某种不可知的原因,促使母鸡必须在小鸡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时,必须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就如刚出生的海龟一样,为什么一出生就会往海的方向爬。是不是某种不可知的原因,在促使它们必须这样做呢。
唐铁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