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如同一颗颗毒瘤,严重侵蚀着民心。“四风” 问题中的形式主义,表现为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只注重表面文章,热衷于搞 “面子工程”。有的干部在行政审批、监管执法等领域故意刁难、吃拿卡要;有的在创城创卫期间随意关店铺、搞扰民迎检;还有的在土地整改复耕中 “一刀切” 拔苗砍树。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旨在让清风正气成为人民群众最可信赖的依靠,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小事中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举措并行。为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聚焦重点强化落实,紧盯乡村振兴、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采取入户走访、电话抽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着力纠治贪污侵占、截留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铲除侵害群众利益的 “微腐败”、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 “绊脚石”,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化问责惩治,形成震慑。始终把案件查办作为重中之重,贯穿集中整治全过程。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建立问题线索清单,不断加大监督办案力度,保持“惩” 的高压态势。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综合效果,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提高知晓度。提高群众对整治工作的知晓度至关重要。各地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如利用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转发集中整治公告,组织干部口口宣传等,营造开门整治的良好氛围。同时,开展“访民情、听民意 、解民忧”活动,建立“小板凳”恳谈会制度,转变工作方式,扎实推进领导干部包案、下访约访工作机制。主要领导亲自入村入户,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坐在一起话家常、听建议,带着“温度”化解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通过这些方式,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共同维护自身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