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15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与四川德昌县人民政府在麻栗镇光辉村粮经复合产业园举办“粮安天下 共建彝乡生态大米基地”活动。经过测产,新品种粳稻软米品种“螺髻香2号”,亩产达到566.05公斤,为高海拔地区水稻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566.05公斤对高海拔水稻种植来说,是非常可观的,可以说超乎了预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现场:
高海拔地区种植粳稻
测产达到亩产566.05公斤
10月15日,德昌县麻栗镇光辉村的稻穗迎来丰收时刻。放眼望去,在光辉村海拔1700米的一片半山腰上,层层叠叠的稻田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据麻栗镇党委副书记吴少超介绍,这是2022年的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了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推动农业向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测产现场,数台水稻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面积测量、称重、水分测定……经过约一个小时的测产,现场工作人员宣布:“粳稻软米品种‘螺髻香2号’,测产达到亩产566.05公斤”。
“566.05公斤对高海拔水稻种植来说,是非常可观的,可以说超乎了预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说。
■变化:
去年创亩产世界纪录
今年开始追求单位产值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粮食种植中,选用好的种子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尤为重要。
据了解,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早在2018年开始,就在德昌开展了一系列水稻科研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2022年,德昌县麻栗镇阿月村超级杂交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高产攻关基地,平均亩产达到了1132.22公斤,创造了四川省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2023年,在同一片土地上,测产验收数据为1251.5公斤,刷新超级稻单季产量世界纪录。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的研发重心已经从追求单位产量(亩产粮食)转移到追求单位产值(亩产经济价值),在光辉村粮经复合产业园,首次试验种植适宜高海拔种植的粳稻“螺髻香2号”品种。
“‘螺髻香2号’品种具有米饭绵软、香味浓郁的品质,价格预计每公斤10元至20元,将增加当地农户的种粮收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专家匡应龙介绍。
“‘螺髻香2号’测产结果566.05公斤的亩产非常可喜,增强了高海拔地区旱地种植水稻农户的信心。”德昌县人民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牟宗合说,下一步,将把该品种作为引种示范在全县适应范围推广,随着优良品种的不断推广和种植,将进一步提高群众种粮的积极性。
■专家:
将探索“稻渔共生模式”
让单季亩产值达10000元
“我们种植水稻一般是3月下旬开始育秧,4月下旬移栽,9月底收割。”麻栗镇阿月村村民蒋固英说。
德昌县位于安宁河谷,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水质好,适宜水稻有机物质积累,水稻种植周期大约为176天。由于育秧占用的土地很少,从水稻收割到移栽,农田有6~7个月可以利用。
目前,德昌县通过麻栗香稻现代农业园区的探索示范,深挖种粮潜力,推广“粮经轮作”“粮油轮作”的种植模式,其中“水稻+草莓”“水稻+大蒜”“水稻+中药材”轮作模式,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德昌香稻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我国六大香米产地之一,有“米中味精”之称。据当地村民介绍,种植一亩德昌本土品牌香稻,轮作草莓,年收入可达30000元。
“接下来,我们还将积极探索‘稻渔共生模式’,通过‘水稻+水产’模式,不断增加种粮的附加收入,让水稻单季亩产值达10000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介绍。
据了解,该园区还大力开发农旅融合示范项目,设计特色稻田景观,打造网红打卡地,达到以旅兴农、以农促旅的效果,仅2023年稻花盛开至稻谷归仓期间,就吸引游客60000余人次,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