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211|评论: 4

“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改排除杂念的“牛鼻子”(z)

[复制链接]

“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改排除杂念的“牛鼻子”(z)
*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就是“学生主体”,所谓“教师主导”只是一部分学者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妥协”的结论。但“妥协”的结果有可能会制造超出预想的混乱。
        比如“教师主导”,按照辞海的解释:“主导是指主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那么,“教师主导”显然是指教师是主要的并且引导学生向着自己预期方向发展的角色。辞海对“主体”的解释是“事物的主要部分”,那么,“学生主体”显然是说“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要部分”。“主导”、“主体”如果都是“主要”的,那么,谁应该围绕谁,谁到底服务于谁?正因为缺乏确指,长期以来,针对“谁作主”的争论甚嚣尘上,导致了完全不同的两种课堂形态和尖锐相对的两种评价方式的撕扯。于是有人提出“双主体”概念,这显然不是学术,而是典型的和稀泥的“哲学”。
        上世纪,钱梦龙先生针对传统的讲读教学模式提出的“三主”导读教学模式,曾经对当时的教育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钱梦龙指出:“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着眼于使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善导”;而学生的“善学”与教师的“善导”都必须通过“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所以说“训练为主线”是“主体”与“主导”相互作用的必然归宿。
        “以教师为主导”,钱先生解释说: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之有方,学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
        不过后期,钱先生又开始怀疑自己的“三主”,他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说:我认为现在的语文学习有三多三少,凌空蹈虚的人文感悟多了,生动活泼的人文训练少了;缺少智慧的重复训练多了,有个性、有创见、有合作的学习少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听得多了,自主、自在的语言表达少了。
        钱先生批评说:教师仍然以滔滔不绝的“分析讲解”为能事,偶尔穿插些提问,也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的需要,而且大多属“教学圈套”,千方百计诱使学生“入我彀中”,学生不是做“听客”,而是被一个个问题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学习的自主权。
         教师这个角色的使命,是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和“主导”显然不同。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动力;教师是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学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只在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它反对的是替代学生的学习;诱使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师预先设置的“教学圈套”;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注重自己的讲授艺术,无视学生的存在。
        作为学习的“主导者”,它很容易让教师找到替代学习的借口,而且教师的“知识水平”必然客观地决定、制约着学生的“学业水平”,教师的见解、观点、思想制约着学生的高度和视野。
        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者”,天经地义地要求学生“归从”于教师的教学要求、预设、结果。在这样一张密集的大网下,学习遭受诸多束缚,个性很难张扬。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教学常用的手段无非是“讲授+训练”。
        作为学习的“主导者”,其实还常常阻挠新课改的推进,他们总有一千条理由为新课改担心,比如万一学不会怎么办,学生讲的不如我生动、到位,影响考试成绩怎么办,等等。
        当年杜郎口的课改,其实就是从“刹讲”动手的,“讲”的背后是什么?是教师不甘心从讲台上走下来,“放手”的背后是“放权”。因此课改与其说是改变教学关系,不如说是一场师生间的“教学利益之争”,从“主导一切”到“引导学习发生”,表面看是“师退生进”,实则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重大变革。
         高效课堂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高效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相对固定的,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学生,则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从“官教兵”到“兵教兵”,再到“兵教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传统课堂中,教师和教材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高效课堂中,知识源变得非常丰富,除教师和教材外,每一位同学也都成了其他同学的知识源。传统课堂中,教师依“教案”组织教学;高效课堂中,没有“教案”,只有“学案”,师生围绕“学案”共同探究问题。最好的“教案”就是“学案”。
        传统课堂中,教师抱着学生走,或者牵着学生走;高效课堂中,教师激发学生自己走,或者相互搀扶着一起走。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背桶人”,学生是“敞口杯”;高效课堂中,师生都是“挖井人”。传统课堂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一对多”;高效课堂中,信息传递方式多元,既有“一对多”,也有“多对一”,更有“一对一”、“多对多”。
2528d99b9dd24e8d8c2957aa3ab9e2b3.jpeg
mmexport1718975306532.png
mmexport573a20bf41e4cdd383b30509e9e97b6e_1726190066497.jpeg
1730884908209.jpeg
Image_1726187799852.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2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23:5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主导性原则是向导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这一原则的核心在于让学生主动掌握学习内容,实现素质发展目标,而教师则适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激励、诱导、启发、评价、回馈和调整学生的学习过程。12

自学主导性原则的具体实施方法
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练习来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教师向导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通过激励、诱导、启发等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全面性原则:教学活动应全面覆盖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自学主导性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则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素质发展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自学主导性原则在教育中的应用实例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自学主导性原则:

任务设计:设计明确、合理的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实施自学主导性原则,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mmexport006b1e3efe9767e2d5980fb5099f0b78_1697717505820.jpeg
9b09a61e0978843e124a0a0fefd9a500_edit_195193764272634.jpg
mmexport1710245864770.jpg
54fbb2fb43166d224c9b15d3462309f79152d28c.jpg
mmexport5eac02629365d72311e123f1b8509c4a_1731930336488.jpeg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09:0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少年读书喜欢自学,1962给《中国青年》写信提出不必老师照本宣科高中同学应鼓励自学。
        1988在江苏石油学校自发组织“向导教学法实验”,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2001汉城国际会议介绍网络国内外传播和应用。
        但是高层留苏权威仍然抱着苏联凯洛夫“教师主导论”文过饰非,造成基层教师概念混淆谬种流传何其荒唐。
mmexport1718989489621.jpg
Image_1724414121420.jpg
Image_172618777914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5 09:0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母鸭带领幼鸭越过激流险滩,自己先以身示范越过激流,然后让幼鸭一次又一次尝试越过激流,不怕失败反复探索,终于等候所有幼鸭都安全越过激流险滩,母鸭与幼鸭欢聚在安全区域。
这就是主体教育思想,办而不包导而不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
mmexport1734331868147.jpg
mmexport1732439096611.png
u_1840540559_2841616500&fm_253&fmt_auto&app_138&f_JPEG.jpeg
mmexport1737602078771_edit_68074892751287.jpg
mmexportfe4dbf7935e7a9727bdccb4f3616e8c8_1728383021731.jpeg

 楼主| 发表于 2025-2-3 21:3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主体教育
        何谓主体?独立存在的生命即是主体。所谓生命,在特定环境中,自成新陈代谢系统,有持续生存发展繁衍生息机能的客观存在。
        如:细菌,微生物,植物,动物。生物适应环境的变化,由简单进化到复杂,由低级进化到高级,主体性的能力也随之进化。
        高级的生物主体性趋于强势,动物具有自主空间活动能力,灵长类动物大脑的意识加强和改善了自己的主体性。
        只有灵长类动物进化到类人猿,为生存和发展需要学会了使用火,制造和使用工具群体组织生产劳动,类人猿由此转化为人类。在分工合作的劳动生产中,人类社会积累经验相互学习,比较分析经验发现和认识规律,把经验上升为知识代代传承和发展。
        因此,人类的独立自主性,随着智慧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对客观世界包括自身的认识日渐全面和深化,主体性也日益强化和发展。
        与其他动物相比较,人类的主体性是最强大最全面的,成为认识世界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创造物质和精神文明不竭的动力。
        所以,只有日益觉醒的人类,才具有最全面的主体性,主体性是生命存在的活力。
        人的主体性,就是人“认识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人自由自主学习和思考,自主辨别和选择的能力和权利。
        只有尊重人权平等,尊重人作为人的独立自主学习、思考、选择、实践、创造自由的现代教育思想,即主体教育思想,才可能在教育中尊重每个人个性和发掘其潜在素质,充分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焕发其创造智慧和实践能力,创造人生辉煌,不负时代使命,推动社会进步。
        学生主体教育,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就是“振兴中华当仁不让”的革命理想教育。
mmexport1737267774909.jpg
1730884962200.jpeg
mmexport1729387981433.jpg
mmexport1718602980775.jpg
mmexport68b2848f35aa8060c149d7ba004fbb0a_1717069628123.jpeg
mmexport15c3a93ae285c5bdccd27e6ba50c50e5_1697717425506.jpeg
mmexport02fcd7a43b90a4f91c4ef507b197c025_1738103306282.pn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