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260|评论: 0

[新闻热评] 特色资源为依托 理县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丨川越金秋时·万千气象看四川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8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阿坝州理县,位于阿坝藏羌文化走廊的腹心地带,是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过渡的阶梯。这里有冰雪温泉、藏乡羌寨的广袤乡村画卷,还有樱桃苹果等农牧产业绘就的浓墨重彩新景……乡村振兴,理县正在路上。11月7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四季度集中采访活动主流媒体团走进阿坝州理县的和美乡村,探寻理县乡村振兴的“斑斓画卷”。

旅游发展 新藏寨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驱车从国道走进丘地村的综合旅游服务点,映入眼帘的是极具藏式风情的街道,街道一尘不染,两侧的水渠还有清冽的山泉汩汩流过,再往里走,看见的是藏式民宿屋顶上的炊烟袅袅……看到眼前的景象,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个“要啥没啥”的搬迁村。
丘地村位于理县西北部的崇山峻岭间,2004年因水电站开发,全村搬迁至此。从连耕地都没有的一穷二白到年均收入达百万元的转变,是全村上下立足资源实际,走出了一条以“牦牛养殖规模化、水电开发股份化、旅游服务产业化”的路子。其中,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目前的丘地村已成为响当当的古尔沟的“后花园”和霸王山的“宿营地”。
wqgQj2ctgSiAPlEfABCf8QNr0_o245.jpg
丘地村是嘉绒藏族聚居地。从传统农业村寨到旅游精品新村,丘地村依托古尔沟独具的自然资源,凭借自身特色的嘉绒藏寨人文风貌,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依托古尔沟温泉、毕棚沟生态风景区的旅游区位优势,全村50余户农家联合组建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立了旅游标准化体系。”古尔沟镇党委副书记刘继雨告诉记者,除了统一规划的藏寨外,依靠浙江东西部对口协助项目,入村口景观、墙面美化、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让丘地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新村。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民宿产业已经成为丘地村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让当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据统计,村里90%以上的家庭都有旅游接待能力。
玛初一家在丘地村经营着一家庭院民宿,每年的夏秋旺季,拥有9间房的小客栈一房难求。除了给游客提供住宿之外,玛初的丈夫还带队越野,为游客提供定制化的旅游服务,从九架棚牧场到霸王山,向导一家的生活因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改变,“目前丘地村人均收入已达22300元。”丘地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涛清说。

产业打造 高原三文鱼提亮乡村振兴底色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位于甲米村的高原特色冷水鱼养殖基地,50口长方形的标准养殖池,清澈的冷泉水在其中潺潺流动,孕育着丰富的冷水鱼资源。在这里,高原特色冷水鱼产业已经成为甲米村的一张耀眼名片。2000米海拔的甲米村纯净无污染的冷泉水成为养殖鲑鳟鱼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wqgQj2ctgTGAQjyMAAktp48Fu30516.jpg
“甲米村独特的生态资源和冷水资源,养出来的鱼品质更高,在市场上更受欢迎。”四川冷水鱼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23年11月经过招商引资到理县,选中了甲米村这块位置,总经理朱旭波向记者介绍,目前养殖基地规划建设了8000平米,鲑鳟鱼年产能20万斤,作为三文鱼的一种,来自理县的鲑鳟鱼预计将销往成都、重庆、上海广州等地,“相较于进口鲑鳟鱼必须采用冰鲜的技术方法,我们理县的三文鱼可以做到上午杀鱼下午上餐桌。”目前,基于鲑鳟鱼养殖配套的加工中心也正在加紧修建,预计在30多个月后第一批鲑鳟鱼出产的同时投入使用。
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促进了甲米村的乡村振兴。据了解,甲米村坚持“支部引领、企业合作、群众参与、集体增收”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支部带头发动群众恢复36亩水毁地,并签订4万元/每年,每5年递增5000元,租期30年的土地流转协议,变废为宝实现集体土地增收。同时,协商建立带贫富农机制,通过优先招聘困难家庭人员就业务工,开发河道水质管理维护岗位,制定本地农户购买冷水鱼低价机制,帮助脱贫户增收,让大多数老百姓能够搭上“冷水鱼”产业发展的“顺风车”。
农旅融合 一颗甜樱桃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无独有偶,理县薛城镇青山绿水间的老羌寨木卡村,也通过特色产业的打造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这个曾经鲜为人知的小村庄,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了从贫困到产业兴旺的华丽转变。
wqgQj2ctgTiADg-yAArvJ3CCxM8206.png
据了解,早期的木卡村仍旧保留了传统的粗放式农业耕作方式,所种植的作物经济效益差,“为了带动村民增收,2008年引进了大樱桃,让村民种植。”村党支部书记张兵军介绍,在推广新品种果树时,一些村民由于习惯了传统的种植方式,对新品种持观望态度。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村党支部通过划分党员责任田,形成土地联动管理,同时不断完善耕作技术指导模式,通过示范带动和技术培训,逐渐消除了村民的顾虑。
“一斤大樱桃最好能卖到40元。”张兵军表示,随着经济效益起来后,村民们才逐步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方式,开始大量种植甜樱桃、青红脆李等经济价值高的果树,完成了经济果木600余亩的栽种。这些果树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成为了木卡村生态农业发展的典范。
村会计朱小红也是大樱桃种植的受益者,通过樱桃种植,朱小红一家还开起了民宿,发展起了樱桃采摘业务,作为村里唯二的民宿,每年5月中旬开始的采摘季,民宿供不应求,“一年能挣10来万!”目前的木卡村已经成为理县乡村旅游的一匹黑马,木卡村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打造宜居宜养的微花园、体验采摘的微果园、吃住行娱的微游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石板烧烤摊、民宿酒店等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发展,每年的樱桃采摘季节,木卡村更是热闹非凡,来自成都、理县及周边城市的游客们纷纷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木卡村的一颗颗甜樱桃在乡村振兴中“挑起了大梁”。
川网传媒记者 许明智 刘星池(实习)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8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