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张易警察打人事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可能遭遇“水土不服”,为何支持警方的舆论呈现“一边倒”?
[color=var(--weui-FG-2)]
谢歌说事
近日,一起关于“警察殴打小学生”的事件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事件发生后,当地警方高度重视,11月23日,固原市、原州区两级公安机关成立联合工作组第一时间介入调查,随后,固原警方发布通报:副所长王某被撤职。
此前报道:网传宁夏固原一派出所执法人员殴打12岁小学生,警方回应:当地已成立调查组核查。
脚踢学生(视频截图)
这起事件最吸人眼球的是几个关键词:
“警察”、“打人”和“小学生”
这样的组合,触动了公众最敏感的神经。一时间,舆论风起云涌,各种猜测和指责纷至沓来。
然而,在深入了解事件真相后,网民却呈现一边倒的称:打得好。
先来看看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事情发生在2024年11月23日晚,一段“警察殴打小学生”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视频一出,立即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和愤慨。警察作为执法者,竟然对一名小学生动手,这简直颠覆了人们的认知。然而,当人们冷静下来,仔细分析这起事件时,却发现事情远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原来,被打的12岁小学生马某某,并非无辜的受害者。相反,他是一名多次殴打低年级同学的校园霸凌者。2024年11月22日15时许,张易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报警,称其孩子在学校被同校学生殴打。副所长王某立即带领值班人员出警,到达现场后,经两名三年级学生反映,他们多次被六年级的马某某殴打。民警在登记现场人员信息、核实相关情况并安抚伤者及家属情绪的过程中,马某某竟然自行离开了现场。换句话说,关键这小子在接受警方调查和教育时居然逃跑了。性质恶劣。
作为一名警察,面对这样的校园霸凌者,王某和辅警戴某当然有义务将其找回并进行教育。然而,在找回马某某的过程中,不知道他做了什么,竟然成功激怒了两个警察,导致发生了视频中的打人事件。这一事件被马某某的家长得知后,他们立即采取了行动,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上,试图通过舆论压力来施压警察。于是才发生了网上那段“警察打人视频”的那一幕。
这让我想起,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我们广安本地城北的浓洄派出所,有个凃所长,此人长相英武,煞气十足,据说方圆20里无人不怕。当然,最害怕凃所长的还是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那时的我年幼,好几次在大街上看见凃所长都躲得远远的。一些社会混混都说怕凃所长的原因是他逮住“天棒”们后要打人。我想,这就是对各类违法犯罪分子最有效的震慑。只是如今公安机关执法更人性化和法治化了,打人已经不被时代接受。但人们固有的惯性思维是,公安是暴力机关,警察办案是要打人的。坏人怕凃所长,恨他,但老百姓爱戴凃所长。因为,对于某些恶人而言,不打,行么?一方百姓都这么说。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现实环境。
回到本事件主题。我不敢说警察打人是对的,这不被法律鼓励。但是,在深入了解事件真相后,我却不得不为那些被误解的警察发声,要为被撤职的副所长王某说句话。同时把这起事件背后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提出来与网友们一起进行深入探讨。
被打的学生马某或许年幼无知,但这决不是其霸凌同学的理由。此外是学生马某的父母,才是助长孩子作恶的帮凶。把视频断章取义的发上网,这一招果然奏效,事件迅速发酵,引起了广泛关注,被带偏舆论后的当地公安局方面也不得不积极配合马某某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治疗。经过医院CT、彩超和专门医生的现场检查,确认马某某身体脸部、后腰体表有轻微软组织挫伤。对同学施暴的马某是未成年,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马某的权益也应当得到保护。带孩子去体检,这都基于人性化,警方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就算做到了如此的仁至义尽,马某某家长仍对此并不满意,他们坚持要为孩子讨回公道。
于是,我们看到了接下来的剧情发展:11月23日,固原市公安局党委对王某停职配合调查,并向当事人家属赔礼道歉;11月24日,决定给予撤销王某的派出所副所长职务。至此,马某某和他的家长似乎大获全胜:马某某不仅多次殴打低年级学生,而且在挨打后还接受了全面的体检;他的家长不仅成功让警察道歉,还成功让动手的警察丢掉了职务,辅警也可能因此丢掉饭碗。
然而,这样的结果真的公平吗?真的合理吗?
警察不是圣人,他们也是有情感的,是有血有肉能够明辨是非的普通人。警察打人固然有错,但这位警察打的是一个恶人,虽然马某是未成年,不要低估了未成年人的恶,有些未成年人做出来的恶事也是令人发指的,例子就不举了,前面某地那个3个未成年人活埋同学的新闻仍历历在目。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因素,这一回,张易派出所的王副所长们没忍住,就把这小家伙打了。
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作恶的孩子到底打不打?该不该打?自己的父母舍不得打,就只好交给警察打,可警察又不敢打,是打不得的,打了,是不好办的。
那,到底由谁来打?只能交给社会的毒打了么?
社会的毒打倒从来不会手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韩信惯娃的故事?当年项羽快马追赶韩信,路边一棵大树上有一个顽童在掏鸟窝。韩信跑累了,想稍微在树下歇一下。顽童看到树下有一个人,就戏弄,对着韩信撒了泡尿。被浇了一头尿的韩信不仅没有发火,还心生一计。韩信对这个孩子讲:“你尿的好,尿的真好!我跑的正热,你让我凉快了一下,来,我给你几个铜钱,一会后面那个人过来,你再给他尿一泡,他会给你更多的钱。”说完,韩信继续往前跑了。不一会,项羽跑到了这里,也累了,在这棵大树下歇一会。突然,一股热流浇在了他的头上。抬头一看,项羽怒火万丈。他可是一个莽夫,杀人不眨眼的。然后不假思索,举起大刀,就把顽童捅了下来,用手把顽童撕成了两半。很多人用这个故事教育家长和孩子,不能娇惯孩子,否则后患无穷。斗转星移,如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等等一些古代的金玉良言,包括古代的“戒尺”,都不被现代人喜欢了。
因此,发生在张易派出所的这件“警察打人”这件事,在我看来,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校园霸凌问题一直是我们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为什么霸凌现象如此难以根治?难道仅仅是因为孩子们不懂事、缺乏教育吗?恐怕不尽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家长和社会的纵容与忽视。有些家长对孩子骄纵成性,对孩子打人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纵容,而社会又往往因为孩子年纪小而对其宽容过度。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怎么会懂得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呢?长大后还不成为违法犯罪乃至罪大恶极之人?警察不该打你,也难保社会和残酷的生活不毒打?
这起事件,同时也暴露了我们社会对警察执法的误解和偏见,乃至深深的恶意,于是,网络上便有了那些“打人的警察是恶狗”等偏执的声音,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警察作为执法者,他们的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和秩序。然而,在面对校园霸凌这样的复杂问题时,警察的执法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他们需要保护受害者的权益;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对霸凌者进行教育和惩戒。但由于社会对警察执法的期望过高甚至苛求完美,一旦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任何瑕疵或不当行为,就会立即遭到舆论的谴责和质疑。这样的环境下,警察又怎么能够毫无顾忌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呢?
我们的社会不能只有一种声音,对发表不同看法的人,我同样表示尊重。但在这个事上,我坚持认为,这起事件并非简单的“警察殴打小学生”事件。它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挑战需要去正视,从根源上解决校园霸凌问题和社会对警察执法的误解和偏见。回到事件本身,我支持打人的警察,对于那些作恶的少年,警方的训诫才是他们唯一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因为在这些作恶霸凌的少年看来丛林法则永远都是信仰。当然,我说这话并非说打人是对的或者应该被鼓励。但是,在这起事件中,我认为警察的打人行为并非毫无根据或者毫无理由的。相反,它是在面对校园霸凌者时的一种无奈之举,父母、校方都不“打”了,谁打?谁去教育?难道交给“韩信惯娃”?当然,这种无奈之举并不值得提倡或者效仿。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警察的执法行为或者对其进行过度指责和谴责。真相远比表面复杂。应当反思社会偏见与校园霸凌,校园霸凌现象难以根治,与家长和社会的纵容与忽视有关,警察执法过程面临巨大挑战。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这起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却是深远的。全社会都需要从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努力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校园霸凌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公正的社会环境。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