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桂花镇古今佳联(48联)
(一)风景名胜联
1.涌华寺西面观日亭
荡胸云海飞红日,
回首金城漫紫烟。
——郭定乾撰
2.莲花湖联
莲花湖景区
四围山色迎人碧;
万顷荷花入梦香。
——郭定乾撰
藉水吟怀,看蜓立荷花,鱼戏莲叶;
凭栏寄兴,听蝉鸣碧树,鸟语青山。
——郭定乾撰
百鸟声中山色静;
万荷香里棹歌清。
——郭定乾撰
一舸载来天上客;
万波摇动水中山。
——郭定乾撰
眼底娇莲红碧宇;
花坞玉液绚长湖。
——刘六四联
红日有情增绛帐;
清风无间抚微澜。
——刘六四联
山前白鹤飞碧水,
湖上扁舟唱渔歌。
——刘世禄撰
3.磁峰皇城山揽月台
春向群山啼杜宇,
闲听耆老说皇孙。
——高光俊撰
4.丰乐莲花山莲花亭
一片乡情酬远客;
七峰气势汇莲亭。
——尹大清撰书
5.鹿鸣荷畔小区联
震后起华楼,带水环山,万户新沾荷畔雨,
西来存乐土,迎宾迓客,一樽还咏鹿鸣篇。
——郭定乾撰
6.鹿鸣荷畔景区联
碧水映荷花照眼;
青山献瑞鹿鸣歌。
——贾一枢撰
(二)寺庙道观联
1.普照寺联
风雨壮奇观,想当年野鹤曾来,领略光明妙境;
飘摇思净域,倘今日铁叉犹在,不教虎豹欺人。
——贺维翰于民国十二年撰
心地上无风涛,谁在皆青山绿水;
性天中有化育,看处见鱼跃鸟飞。
——贺维翰撰
普照常新,意慕蟠龙三学士;
涌华不朽,心怀明性一禅僧。
——佚名
(按,“蟠龙三学士”,当是蟠龙桥贾家的三位文人而对普照寺有特殊贡献的,故专门提及。下联“明性”,为当时住持和尚法余的师祖,即梁上提到的“本寺中兴一代上明下性师爷”。)
2.真武宫联
云梦清风舒锦水;
武当灵气焕磁峰。
——佚名
3.涌华寺联
泽及天彭,清白留名张县令;
恩周普照,公正遗爱贾乡翁。
(上款是“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姑洗月庚子日”,下款题“法余刊竖”)
——佚名
绿满高亭,时观远寺云燎绕
花香遍野,尽是徐妃韵化裁
——邓启君撰
4.莲花寺
大雄宝殿东边廊柱对联
佛家庙内香绕烛明;
莲花寺前山重水复。
——佚名
西边廊柱对联
莲台寄慧传佛法;
圣庙存仁种善根。
——佚名
门柱对联
权贵名利香火卷去;
佛法善根菩萨送来。
——高一本撰
殿柱联
观世事,仰般若,心静如水;
思前后,想善果,淡定似松。
——佚名
殿柱联
秋云留寺院,普陀即此;
明月照丛林,紫竹由来。
——刘克纯撰书
丰乐乡武庙联
秉烛非避嫌,此夜心中唯有汉;
华容岂报德,当年眼底实无曹。
——罗锦文撰
林泉村清泉寺山门联
山势萦纡春日霭;
寺门环绕大江流。
——佚名
丰乐社区真武宫
紫气青牛,妙语五千名道德;
丹台碧洞,蜀山一脉自武当。
——高光俊撰,尹大清书
清泉寺山门联
山径萦纡春日霭
寺门环绕大江流
——释雨泉撰
题彭州桂花敬老院
碧水丹山,夕阳无限好;
丰衣足食,晚境不须愁。
——郭定乾撰
(三)学校联
丰乐九年制学校的
其 一
清回蒲水,绿枕凉风,坐爱校园多画意,
学欲尊师,教为兴国,喜听黉宇遍书声。
——郭定乾撰书
其二
感济济良师,秉春蚕蜡烛精神,育德培才,心期一代成龙凤;
望莘莘学子,抱强国兴邦志愿,勤攻苦读,力破群科奋马蹄。
——郭定乾撰书
(四)其他联
1.桂花场口栅子门
关尹此无闻,谁见李聃骑牛过;
更筹原有定,哪知高客学鸡鸣。
——董云峰撰
2.丰乐南栅子门
最大关防,锁钥自然资寇准;
是真名士,山川犹且纪张松。
——民国 甘润华撰书
3.磁峰古镇牌坊
其一
天坠九峰,大寺佛光吐莲蕊;
地开二水,瓷屏时雨育众生。
其二
杜宇拓疆建蜀,催耕胜地;
王勃挥翰临彭,赞颂金城。
——高一本撰
4.普利桥联
二水合溪来,睹这边风月,问几辈人才曾向中流作砥柱;
一桥横岸过,看如此江山,费许多力气更从既倒挽狂澜。
——贾昌言撰
普渡岂乏津梁,人民乐登彼岸,斯际若天成,题柱快留诗几句;
利济何须舟楫,车马喜过长途,此间好风景,吹箫常听月三更。
——贾昌言撰
5.双红村薄刀岭古道四联
访幽亭
山路闲行六七里;
幽禽时语两三声。
——郭定乾撰
野闲亭
漫赏山中红叶灿;
却输岭上白云闲。
——郭定乾撰
翠荫亭
漫山松竹凝新翠;
隔岭莲花是旧游。
——郭定乾撰
怀古亭
骡帮马队铃声远;
石径山亭画意多。
——郭定乾撰
6.桂花镇联陶香苑联
湖涌莲花 略显金城窑器色;
地持风水 可寻古蜀族人踪。
——邓启君撰
寻蜀地陶乡,源起桂花为祖籍;
问金沙神鸟,可知故土在何方?
——邓启君撰
棋敲皓月移花影;
琴醉朝霞泛水红。
——李登松撰
楼对青山龙虎地,
苑围碧水凤凰池。
——庞跃先撰
泥胎出彩惊华夏;
烈火纹身灿古今。
——肖永富撰
7.陶艺馆联
名满五洲,千年陶艺名华夏;
香分九陇,十里桃花醉云烟。
——刘福康撰
(五)联话趣闻
罗翰林与义冢碑联的故事
罗锦文,字郁田,崇宁县人。咸编未戊午(1858)年举人,同治甲戌(1874)年二甲第17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丙子(1876)年散馆,丁丑(1877)年授修,加二品衔。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1895——1899)任山东运河道,旋调直隶大顺道。工书法。
以上是《清代四川进士征略》对罗翰林生平的记载,寥寥八十字,可谓略之又略。仅凭这段文字来了解罗翰林是远远不够的。笔者与罗翰林同乡,幼时,有幸从父辈及乡贤耆旧处听到一些罗翰林的轶事奇闻,以内容所限,这里只谈一个他与对联有关的故事:
罗锦文生于崇宁县桂花场(今彭州市桂花镇)。当地人都习惯称他为罗翰林,知道他名字的人反而很少。罗自幼家境清寒,传说其母曾为人佣工。罗甘贫嗜学,刻苦自励,从本乡寗翰林学(寗名忠恒,一说为贡生,抑或是其学生罗锦文考取进士入选翰林院后人们也敬称他为翰林亦未可知。总之,寗是一个很才华学问的人)。又列彭县老儒周恂斋门墙,与名贤罗旭山、张慎斋、吕竹庐友善。
相传,罗考取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时,某年,皇家施舍官山为“义冢”之用,下诏向翰林院征“义冢碑联”(何谓“义冢”?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规划一片土地作为公墓区,不收分文,专为那些贫无尺土,无钱买地葬亲者,或孤寡者死后安葬之用,也有富贵人家作这种施舍的。旧时认为这是一种莫大的善事,是一种义举,所以称“义冢”。施舍者为自旌其善,都要立一块碑铭功纪德,这样的碑就叫“义冢碑”,碑上的对联就叫“义冢碑联”),当下翰林院众学士都认为这是展示才华以邀圣宠的极好机会,便各自用心拟了一联呈上。应该说都写得很不错,但最为皇帝称赏而最终被录用的便是罗锦文的一联:
念尔孤贫,莫道冢边有冢;
由他乱葬,将来棺上加棺。
此联以谐音的方式,一语双关,巧妙地表达了“义冢”(乱葬坟)这一题材。单以字面上看,联文很好理解,但它内在的另一层含义一般人就莫明其妙了。这里不妨略作诠释,以期广传:
古人说,“高以低为本,贵以贱为基”,上联就暗用了《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语。以“冢”谐音“种”,是教人要奋发有为,不要自卑自贱的意思;古人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大都迷信风水,认为子孙的贫贱富贵,吉凶福祸都是由祖上的坟山风水决定的。
基于此,下联却提出了相反的论调,认为“乱葬”也可使子孙致福。“将来”,字面作“拿来”解;谐音作“后来”讲;“棺上加棺”谐“官上加官”,真是妙不可言。所以此联一呈上即得到皇帝的激赏,罗亦因此被皇帝召见。
当皇帝问起此联的创作经过时,罗却声称此联并非他自己创作,而是他的业师寗忠恒当年为家乡某处“义冢碑”所撰之联。又说,自己原撰有两联,虽经反复修改,终不惬意,远不及老师之联高妙,所以原封不动地将老师之联抄来,还望圣上恕罪。皇帝听后点点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给了他许多赏赐,心中却暗想:“此人不忘师恩,不掠人之美,他家乡距此数千里之遥,他若不说,谁人知道?足见其忠诚朴实,”从此罗便在皇帝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罗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与此联不无关系。罗亦因此而名噪京城。
至于罗翰林之师寗忠恒撰联的“义冢碑”又在何处呢?笔者年少时随父辈扫墓曾经过其下,其处在今桂花镇白羊村,小地名叫“三多堂”的山冈上。记忆中碑高五尺多,宽约二尺五左右,上联繁体的“爾”字笔画很多,给人的印象也特别深。听说后来(“文革”初期)被当地村民抬回家作猪圈底用了,真乃斯文扫地!此后就再有人问过它的下落。《桂花乡志》径直把此联说成罗锦文撰,对寗忠恒其人只字不提。我想,罗翰林有知也决不会同意的;把上联作“念尔孤贫,凭他冢边有冢”。这样一来则平仄失替,又出现了与下联不相应的重字(下联有“由他”的“他”字),这就不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了。我想,作者一定是对联外行,也一定是没有见过此碑的原故。
木工出句,难倒秀才
木马双头三只足;
石鱼单眼半边身。
先叔父曾给我讲过以上一联的故事。说是清代吾乡某村一秀才(忘其姓名),好吟咏,擅属对,常以此自负。一日,因事到邻家,邻家正事修建,庭院中许多木工正在忙活,一老木工因与秀才相熟,便向秀才打招呼,互为寒暄。老木工知秀才擅对句,因指庭中木马(木工锯木或刨木时用以固定木料的工具)向秀才吟道:“木马双头三只足”,并请秀才对下句。秀才猝不及防,一时竟想不出合适的对句。因向木工作别道:“容宽限数日,待有对句再来相见。”秀才回到家中,搜尽枯肠,绞干脑汁仍想不出一个合适的对句,为此寝食不安,恹恹如得大病。一日正构思间,不知不觉走到院外田野里,时值五月中旬,赤日燎天,青禾盈野,一群薅秧的农夫正在古墓旁树阴下席地休息,见秀才走来皆起身与之打招呼。一农夫因见秀才形容憔悴,面带愁颜,便问秀才道:“数日不见,先生何以忽然消瘦,愁容满面,不知是生病了么?”秀才苦笑道:“病倒未也,只一个愁字了得!”接着,就把被老木工出句难倒的事向大家说了一遍。农夫中也有两个稍懂对联的,听了秀才这番话也很感兴趣,忙试着替秀才寻思对句。其中一人寻思至古墓碑前,因见碑上刻有一鲤鱼跳龙门图像,忽然触动灵机,叫声“有了!”随即拉秀才至墓碑前.指着碑上的鲤鱼图像道:“石鱼单眼半边身,如何?”秀才闻言大喜,顿觉如释千斤重负,兴奋不已,便谢了众农夫,急急找老木工去了。
敖平镇(9联)
敖平镇滨河长廊联
迎来雪域官渠水;
润遍敖家福寿田。
——邓启君撰
客至先尝乡土味;
君回再赞醋花香。
——黄怀清撰
一罐醋开香十里;
千只筝放靓三乡。
——黄怀清撰
鹭飞碧水流泉美;
怀抱清风入梦香。
——郑大菊撰
追梦长风筝影度;
牵情沃土稻花香。
——郑大菊撰
岷山雪浪亭前碧;
敖镇香花廊外红。
——刘福康撰
清泉爽过八方客;
香醋诱来三界仙。
——游志坤撰
(以上为重点联,以下为次重点联)
敖平古镇联
川芎万亩天边绿,
花醋千年蜀外香。
——刘世禄
蜀汉屯兵马牧河,锅魁飧士卒;
都江流泽敖平镇,香醋拌川芎。
——刘光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