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个好地方系列之二十二——喀什古城
走出百年老茶馆那扇简朴但不失维族特色的大门,我站在步行街上向老茶馆回望,跳舞的维族老人还在二楼的挑廊上尽情地舞蹈,街面上的游人依然还是熙熙攘攘。一路从汗巴扎、艾提尕尔广场、艾提尕尔清真寺、吾斯唐博依老街来到这座百年老茶馆,所见所闻无不透出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以及维族同胞的乐观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如果说艾提尕尔清真寺所表现的是当地群众的宗教信仰,那喀什古城就是各民族多文化的交汇地,那里又该是一番什么景象?
为了对喀什古城有个大概了解,在去古城的路上我上网查询了一番:从西汉王朝到唐朝中期,这里既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古疏勒国国都,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枢纽和古代中西方四大文明的交汇地。两千多年来,古城历经喀拉汗王朝、西辽契丹政权、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喀什噶尔王国、叶尔羌汗国和霍加政权的陆续统治,其名称也历经了多次更迭,从西汉的疏勒城、唐朝的伽师城、宋元时期的喀什噶尔直到清朝的喀什噶尔道。除了悠久的历史,喀什古城还是全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
厚重的历史底蕴让我对古城肃然起敬,当我走在那道通往城门的斜坡大道时,内心开始生出一股朝觐般的神圣。夕阳从城门楼子后面射过来,让城门的轮廓看起来更高大更清晰,给人的感觉像是一座宏伟的城堡。由于使用了被当地人叫做“色格孜”的泥土——也就是生土作为墙体涂料,使得墙体外表具有一种质朴的粗糙感,而泥土特有的颜色又衬托出厚重的历史沧桑感。随着人流穿过城门,对面街边的一盏高约两三米表面呈红铜色的大肚细长颈大茶壶很是抢眼。作为装饰的茶壶,摆放在一座售卖民族服饰的二层店铺的底层墙角处,后面有两颗树叶浓密的园冠榆树,吸引好多游客在茶壶前拍照留念。
从大茶壶前的街道缓步而上,右手边是一道又高又长的城墙,左边是鳞次栉比的酒吧餐馆和店铺。各种风格的装饰彰显着店主个性,男女乐手歌手正在店门前调式设备做好迎接客人的准备。和表哥从石板街的一个岔路口拐进去,没走多远就看见一个民宿旅馆。门前摆满了鲜花,门廊铺上了地毯,蓝色的门墙,还有大门两侧摆放的几个大大小小的陶土罐,这一切都在有意无意地刺激着我们想要走进去看一看的冲动。
走进民宿,一个小伙子从前台站起身来热情地向我们问好,得知我们只是想参观一下,小伙子并没因为我们不住宿而变得冷淡,依然客气地邀请我们随便看。原以为小伙子是服务员,一问才知道他就是老板。老板说,他家的两层民宿一共有十二个客房,当天已经有七个客房入住了,我们可以去看一看其它五间暂时还没人住的房间。客房有大有小,还有亲子套房。仔细看了一间标准客房,十四五平方米大小的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赭红色的墙面颜色让人感到质朴和温暖,床头一侧靠墙有一个放了几本书和画册的小书架,进门一侧的桌子上有个插了几支小花的陶土花瓶,两侧墙壁上挂了几幅新疆风光和维族人像画,一盏草编灯罩的吊灯古朴典雅,整个房间看上去很有几分家的味道。
看完客房,我来到一楼厅堂和老板聊天。老板说他是乌鲁木齐人,几年前来喀什经营这间民宿,生意还不错。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沿的喀什,虽然冬天也下雪也很寒冷,但却很少出现大雪封路不能出行的情况,所以一年四季都有游客,五到十一月是旅游旺季,来喀什的游客很多。因为服务好价格适中,老板说他家的客房入住率基本能保持在70%左右。说到房价,老板说虽然现在还是喀什的旅游旺季,但如果我们有住宿需求,他可以按淡季的价钱打折,双人标间每晚320元,比正常价格优惠60元。
喜欢在网上订酒店,听了老板的话我马上打开手机上网查询,古城内的民宿酒店基本都在三到四百元每晚,但我也找到了价位在一两百元一晚的多家城区酒店。因为没有查到正在参观的这家,我便询问老板,他说他家店基本都是口口相传,做的大多是回头客,也就没必要挂到网上了。老板说,他家店离古城城门不过两三百米,看开城仪式特别方便。开城仪式每天上午十点半举行,是一场大型歌舞表演,每天都会吸引众多游客观看。除了离城门很近,周围还有油画一条街、古董一条街、美拍一条街、工艺品一条街等十几条主街,还有纵横交错的近百条小巷。这些小巷每一条都有不同民族风情,都能给游客带来美的享受。说话间有客人进店询问住宿,我们便告别老板离开了他的民宿。
顺着民宿门前那条小街往里走,拐过一道土墙就看见一条深深的小巷一直往前延伸。夹在一栋接一栋土黄色民居外墙中的小巷,地面用红褐色的土砖铺成菱形正方形六边形等图案,看上去质朴雅致别有一番情趣。几缕夕照从高高的屋檐射到地面形成一道光瀑,让弯弯长长的小巷有了一层朦胧的意境。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一个小小院落,院子前的树荫下,几个维族老人正坐在凉床上聊天。见有人走近,有老人朝我们点头微笑,本想过去和他们说说话,但怕打扰他们我也只是朝他们笑笑又继续往小巷深处走去。
小巷连着古朴的民舍,民舍之间又分出多条小巷。想着前面一定还有更多发现,我和表哥沿着通幽般的曲巷边走边看,却在拐过一堵高墙后走进了别样洞天,那里就是古城最热闹的酒吧一条街。酒吧一条街位于古城那堵高高的城墙后面。说是城墙,但在我看来,那不过就是一条修在夯土高坡上的用大块土砖铺成的街道,因为高坡边沿修建了一排长长的墙垛,看起来和城墙有几分相似。墙垛之后有土砖铺成的几米宽的甬道,撑起遮阳伞搭上桌椅就成了游客喝酒聊天的露天酒吧。一条土砖铺成的街道将酒馆和露天酒吧隔开,几乎每个小酒馆门前都摆放着音响、谱架,年轻的男女歌手有的站着有的坐在弹唱椅上一边拨弄电吉他一边试音。此时,最后一抹夕阳将西边的天际染城绛红色,一些露天酒吧里已经有不少人坐在折叠椅上,他们说笑着一边赏景一边品酒撸串。
酒吧连片游人众多,为了招揽更多客人,酒吧门前的歌手,个个都使出自己最好的演唱技艺;店门前的荧光屏上还将歌手的从艺经历、演唱风格和成功故事写在上面,以吸引游客的注意。男女歌手大多是年轻人,每个人都在对着麦克风展现自己的风格,有的婉转有的激昂有的悦耳有的奔放。一路向前一路聆听,嘈杂的声响中,我辩听到了一段熟悉的歌声:“自你离开以后,从此就丢了温柔,等待在这雪山路漫长,听寒风呼啸依旧......”循声向前,看到一个四十岁模样的男歌手坐在高脚椅上,正怀抱吉他微闭双眼低吟浅唱。
苍凉哀婉的歌声,很容易引起经历过沧桑的中老年人的共鸣,我于是也和好几个貌似上了年纪的男人站在歌手周围驻足倾听。边听边看,歌手身后的墙面上挂了一块手写的牌子很快吸引了我的目光。牌子上写的大意是,酒吧老板年轻时背起行囊走南闯北,在深圳酒吧当过驻场DJ,在上海外滩做过流浪歌手,在广州与人合伙开过音乐公司,在北京自费出过唱片。几十年风雨历练,虽没能大红大紫,却也遍尝了生活的苦辣酸甜。终于有一天来到了喀什,才发现这里正是自己一直寻找那一片蓝天,于是就在古城租下一爿店,算是给心灵安了一个家园。文字写得简洁伤感,但我不知写的就是唱歌的人还是为了煽情而杜撰。本想等歌手唱完后找他问问,而那句“爱再难以续情缘,回不到我们的从前”又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对我来说,觉得歌好听文字写得感人就够了,又何必去刨根问底庸人自扰呢。
听完《西海情歌》,我和表哥又沿着小街往前走,一直走到小街尽头的广场上,那里,有座庙宇模样的建筑矗立在广场的东北角。建筑前面的两排石头阶梯的二层平台上,矗立着一座古代将军骑马的青铜塑像。身穿铠甲腰佩宝剑的古代将军,骑在一匹昂首奋蹄的骏马上,好一副威风凛凛的模样。木结构建筑庙宇的门楣上挂了一块“耿恭祠”的匾额,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耿恭这个名字。想要了解耿恭祠的来龙去脉,我和表哥沿着石条铺成的台阶拾级而上,想要走进祠堂内去寻找答案。阅读了厅堂墙壁上的介绍,才知道耿恭是东汉一位在西域守土戍边的汉族将领,因抗击匈奴而被载入史册。
汉明帝永平17年,也就是公元74年,耿恭随东汉军队攻打车师国,即现在的吐鲁番西北部地区并取得胜利。车师国投降后,耿恭被任命为戊己校尉在金蒲城,即现在的吉木萨尔北屯田驻守。公元75年3月,北匈奴军队击败并杀死车师后王安得,之后又乘势攻打金蒲城。同年5月,耿恭转移到疏勒城驻守;7月,疏勒城遭到匈奴两万多人马的围攻,但耿恭临危不乱,率领不过几千人的部下凭借智慧和勇气成功守住了疏勒城。为了表达对耿恭抗击匈奴的智勇和管控西域所作贡献的崇敬,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后,手下大将刘锦棠在1880年在喀什修建了这座耿恭祠。
看完有关耿恭的介绍,我走到耿恭祠外面的檐廊上放眼四望,暮色中的酒吧街已是灯红酒绿歌声飘扬,不同年龄段的人或坐在酒吧品酒听歌或在街上漫步徜徉。对面那座高高的“昆仑”铁塔上,彩灯、激光灯和全息技术营造出让人眼花缭乱的五彩光芒,而我身后的古城中,历史的脉络投射到了每一栋生土垒砌的房舍、每一堵生土筑起的院墙。此时此刻,我总算明白了“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的含义,因为只有站在古城的城墙上,你才能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内敛于激情的张弛,含蓄与开放的融合,古老与年轻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