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惨烈的成都战役
李旭葵
历史就是那么神秘,那么离奇,那么偶然。
翻开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是你上台我下台,无不伴随着刀光血影,鬼哭狼嚎,横尸遍野。每一次政权的更迭,都是我掌权你失权,无不是血风腥雨,兄弟厮杀,冤魂遍野。胜利者灯红酒绿,歌功颂德,论功进爵。失败者家破人亡,成阶下囚,是刀下鬼。在鲜血染红的权力下面,都是由无数尸骨堆积的冤魂。历史就是这样,是历史周而复始地轮回,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宛如游戏走马灯。
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天翻地覆的一年,历史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转折,发生着-场历史的大巨变,政权更替,社会嬗变。
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进步与反动,正在进行血与火的生死较量。国共两党的斗争到了决定性的最后阶段,正在决定着在大陆的国民党将领们沉浮命运,正在进行大反戈、大逃亡,大围歼。
1949年1月21日,北方古都,北平通电起义,在平津战役的硝烟中迎来了曙光,孕育着一个新的政权。
1949年12月27日,南方巴蜀古城邛崃,是中国大陆最后一场大兵团作战成都战役的主战场,仅3天时间,李文第五兵团10多万国军被覆灭,标志着国民党军队在中国大陆的彻底失败,在硝烟中送走了最后的寒冷冬天。
血肉横飞的厮杀硝烟,早已消散无影;曾经叱咤风云英勇杀敌的青涩少年,渐渐作古离世;尸骨堆山的战场,已烟飞灰灭;血流成河的遗址,已荡然无存。
揭开岁月笼罩的面纱,拂去风雨浸染的积尘,翻开历史的档案文献,再回到硝烟迷漫的过去,走进大陆最后一场大兵团作战的成都战役邛崃主战场,看到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历史画页。
发生在民国时期中国大陆改朝挽代的内战,也是炮火连天,都是你死我活兄弟相残的血腥厮杀。
继1948年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之后的1949年10月至12月,发生在四川成都地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成都战役,是大陆最后的一场大兵团作战,胜败关系着政权花落谁手。
那是一场不堪回首的记忆,有着刻骨铭心的震撼,战场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决战之悲壮惨烈实属中国近代军战史上之罕见。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时间不算太长,但由于当年战线过长,时间发生仓促而突然,双方各自都投入了几十万军队,参战人员错综复杂,战况常常又是出人预料的变化莫测。
由于大陆与台湾多年相隔的诸多原因,后来又随着岁月的流逝,参战人员都先后相继作古离世,再加上档案史料的残缺不全,因此对成都战役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说法定论,而且还给历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存疑和遗憾。但是关于成都战役的研究话题一直不断,虽然在后来也有不少的研究著作面世,也有以此为题材的不少影视文艺作品,但内容都显得残缺肤浅,而且还给人是一种扑朔迷离的久远。
历史就像悬在夜空的月亮,是初一十五不一样。时而清晰明亮,时而模糊昏沉,让人猜不透,看不清它真实的面貌。自古以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就像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有人说,历史是由血与泪的凝结。因此,留下的历史不仅让人看不清,而且在历史背后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轶闻故事,还留下了许多让人难以费解的存疑。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终久也许会还原其真相的史实。
七十多年前发生在成都地区的成都战役,那是国共两军在大陆的最后一场大兵团作战。对今天八十多岁的老人们来说,战场遗址至今仍然还会给人刻骨铭心的记忆。呛人的弥漫硝烟,发呕的血腥臭味,刺目的红雾血雨,烈焰弹片吞噬鲜活的生命,枪林弹雨中的血腥屠杀。这不是道听途说的传闻,而且是发生在目不忍睹的战场上,是血流成河,尸骨遍地的史实。
在曾经发生过战场的地方,老人们仍然还会清晰地记得,战争结束后的五年左右时间,令人发呕的血腥味仍在战场遗址的空中弥漫。每当下雨,田间沟渠里有时还会溢出血色污水的臭味。在地里耕作,建筑施工,有时还会从地下掘出一堆堆恐怖的白骨。
军史上堪称空前震憾的成都战役,对大陆的解放军来说是壮烈激战 ,但对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则是悲壮惨烈。
过去的七十多年里,由于历史上的诸多政治原因,对于“成都战役”不仅是众说纷纭,而且记忆已经慢慢地变得模糊朦胧,渐渐地被人们淡忘,成了久远的过去。
对“成都战役”的研究,在史学界不仅有各种说法,而且还心有余悸,隐隐约约地感到存在着有不敢踩越的禁区红线,诚恐不仅危及个人受罪,惧怕还会给家人惹来牵连的各种麻烦。
在1993年,笔者编著的《中国当代民谣》得到了省上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作家、省作家协会主席马识途的肯定,不仅亲自审查了书稿,而且还题写了书名。《中国当代民谣》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时却被省的主管部门审查说是有“严重政治问题”,要求收回严肃处理。出版社的社长和责任编辑被吓得来惊惶失措,惊恐的我不仅怕被戴上“莫须有”罪名帽子,而且更怕的是会株连了自己无辜的家人。
不仅不怕受影响牵连的马老闻讯,毅然地站出来仗义执言:“像这样的书都不准出版,那该出什么样的书呢?”《中国当代民谣》才死里逃生。麻烦虽然不了了之,但在心里却埋下了无法抹去的阴影,惊恐那极左的幽灵还在头顶盘旋,还会被一双恐佈的眼睛监视。
后来,《中国当代民谣》的书出版发行半年告罄,而且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并得到了好评和肯定,还被专家学者评价“是大陆从1949年以来的第一本民谣综合集”,“填补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空白”。
今天,难道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不怕“祸从笔出”,不怕 “引蛇出洞”的悲剧重演?
但是,难道眼睁睁地看见成都战役历史留下了空白和残缺,有一天到了天堂地府,如何面对告慰那些成千上万在成都战役中死难的在天之灵?又如何向子孙后人讲述曾经发生的成都战役?生性倔强的我,从小就喜欢冒险猎奇,出自对历史的义务和责任,不愧对子孙后代,坚持文人的执着和良心,有必要冒风险去抢救正在消失的成都战役这段历史,尽自己最大能力做点有益的事,填补这段历史的文字空白。抛开人为的政治偏见,去伪存真,还原历史。把历史真象如实地告诉后人,望他们能以史为镜,生活得比我们更好。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相信历史的滚滚车轮不会逆行倒转。人到七、八十岁,还有什么得失顾虑?想起这些,也就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清王朝的“文字狱”,大陆胡风的牢狱生涯,丁玲的流放苦难,冯雪峰在劫难逃,王蒙、田汉,老舍等人的悲剧,统统被忘得干干净净。虽然非历史专业的我,阅历知识浅薄,而且对历史学科是班门弄斧,但我有文人起码的良知和做人的底气,才敢去涉脚无人问津的沙漠荒滩。
成都战役,毛泽东声东击西,大迂回、大包围,巧布迷魂阵。蒋介石将计就计,冒险急飞炮火连天的重庆,在成都虚晃一枪。胡宗南挥泪舍部千里护驾,几十万国民党中央军为护卫国民党中央政府迁台,在成都地区迟滞半月失去了撤退时机而遭围歼。已经被解放军刘邓笫二野战军包围的成都成了空城,却不准进城,而要等待让解放军笫一野战军的贺龙第18兵团赶来进城接收。
当年在四川成都地区发生的成都战役,成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在中国大陆的最后一场大兵团作战,标志着解放军完全占领了中国大陆,国民党军败退台湾,从此台海形成了海峡两岸几十年相隔的格局。两岸同根,血浓于水。海峡两岸都是血脉相连的同胞兄弟,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没有理由兄弟再相残。还原历史,知道真象,要求统一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场曾经惊天动魂惨烈的成都战役,渐渐地被人们淡忘,将从人们的脑海记忆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了抢救历史,根据近年来两岸档案的逐步解密,查阅成都战役当事人的回忆及相关史料,在战场遗址采访调查.拂去岁月的积尘,穿越历史的时空,回到七十多年前,穿行在枪林弹雨的硝烟,走进当年曾经血腥厮杀的战场遗址,看到了当年悲壮惨烈的决战场面。得到了两岸曾参与成都战役军事将领后人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站在历史的高度,用客观公正的史学观,抛弃政治偏见,去伪存真,还原历史,不让读者因丰富详实的史料而感到枯燥,以报告文学流畅的文笔,写出近五十万字研究的《成都战役》。同时以史为据,写出了成都战役为背景的长篇战争历史小说《风卷残云》,力求让人们知道当年发生成都战役的史实。
时间久远,史料受限,难免会出现遗漏错讹,褒贬由人。